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怀信可汗/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艾拜都拉·易卜拉欣编著的《怀信可汗》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书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书中的知识,学到更好的知识,从而提升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本书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怀信可汗是回鹘的第七任可汗。本书既体现了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内容推荐

艾拜都拉·易卜拉欣编著的《怀信可汗》以史籍所记载的历史为依据,反映了在唐中期历史人物的基本真实,以文学虚构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骨咄录从战乱中的孤儿,成长为推进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进步作用。小说故事生动,人物鲜活,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是多年来维吾尔族长篇历史小说的佳作。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戴孝的孩子

父亲啊,你在哪里

陌生的马队

命运的安排

满脸胡须的人们

斡耳朵城下

可汗回来了

白衣人

顿莫贺之疑

可汗的决定

突 变

春天里的暴风雪

骨咄录的一件事

热风

突发事件

寒风中的晚秋

父与子

神秘的影子

拜克巴尔斯的想法

多逻斯特勤索要人马

陌生的第三座坟墓

圈套

药罗葛的本事

长安来使

诬陷

可汗欲娶新妃

京城里的日子

郁督军之神

可汗成亲

北庭危在旦夕

难忘的岁月

打仗就是如此这般

回师斡耳朵八里

陌生囚犯

如今已是可汗叔

鄂尔浑河水永不断

西天晚霞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在黑暗与黎明交融的天地之界,朦胧而没有轮廓的大地,就像分娩前的母亲虚弱的病体,在微微颤抖。远处巍峨起伏的杭爱山在朝霞的映衬下像燃烧的烈火。也许是阵痛达到了极点,或者是飘浮在山顶上空的云朵已经精疲力竭,太阳就像夹生的蛋黄,终于爬上了起伏的山顶。

天亮了,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轻轻飘浮在地面上的青色雾幔一会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期盼黎明的群山、草原和渴望黎明的万物生灵都拥进了太阳温暖的怀抱。像山洪从山顶倾泻而下的红色光影轻轻地从瑟瑟颤抖的小草上吻过,温暖着它们冰冷的身躯,草叶上闪烁着七彩光芒。迫不及待的云雀飞出巢穴,和伴侣一起飞向蓝天。它们陶醉在朝霞里,尽情地翱翔在草原的天空。

然而,跳跃在草原上的曙光并没能让一个蓬头垢面、眼里充满血丝的孤独孩子为之高兴。他满身尘土,身上的羊皮马夹已经潮湿,眼圈肿得像个青核桃。他像一根粗木桩,站在草原中央一处并不太高的山脚下一动不动。只是一会儿抽泣,一会儿挠挠鼻子,只有这些动作表明他还活着。吹过耳边的山风和在头顶歌唱的小鸟也没能消除他的烦恼。黎明的曙光无法温暖他孤独的心,就像幽深的峡谷充满了恐惧和黑暗。

的确,小骨咄录自深夜起,也就是从母亲去世的那一刻起,在山脚下离家不远的地方情侣般相拥的两棵大柏树下为母亲选了一块墓地,趁着月光终于挖出了一人多深的墓穴。之后,他便蹲坐在墓穴边,急切地盼望着黎明和懒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四天来高烧不止,身体瘫软得像一团泥似的母亲突然停止了呼吸,可怜的孩子怎么也不敢相信母亲会死。他无法理解人世间他唯一的依靠竟会如此突然离开他,他一次次用泪雨滴洗母亲早已失去血色的面孔,像推摇篮一样摇晃着母亲僵硬的尸体。然而母亲并没有睁开眼睛,也没有出声,没有丝毫生还的迹象。最后,骨咄录无奈地接受了这痛苦而可怕的现实。他轻轻擦去脸上的泪水。为尽孝子之心,他把长甲手指插进潮湿的土地里……

“孩子,”一位目光深邃的白胡子老人出现在茂密的柏树枝叶间,并用深沉的语调说:“我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目不能及声不能达的地方。我心灵的眼睛看到你苦命的母亲灵魂回到了我主奥里根那里,而你正准备将她的躯体送往那神圣的天界。好孩子,你要记住,你要按照先祖的意愿,在神圣的太阳露出灿烂的光芒之后再将她安葬,让你可怜的母亲脸上带着阳光去见天神!”说完,老人便消失了。

骨咄录听见如雷声一般沉闷,如流水一般轻盈的声音,仿佛记起了什么。他一眼就认出这山一样威严的面孔,这是他父亲的声音,相貌也是他父亲的。然而,不管骨咄录怎么眨眼睛,或把眼睛睁得像个木碗,但他还是没能再见到父亲的身影。

骨咄录十分思念父亲,但他知道树冠里再也看不到他,而且他也知道他所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一种幻觉。因为在父亲出走后的一个月里,特别是在那悲哀夜之后,他似乎一下就长大了,也变得聪明了。

骨咄录分析着父亲的临终嘱托。

“对了,哥哥的马将他的尸体从很远的战场驮回来的时候,父亲不也是在太阳升起时才安葬的吗?”

骨咄录在挖好的墓穴旁一直坐到天亮。他不顾全身筋骨麻木和疼痛,目不转睛地望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父亲提示的那个神圣时刻也到了。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拍了拍身上的土,把蓬乱的长发塞进皮帽里。然后朝日出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转身走下土坡,来到小溪边的青草地。这里有他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毡房,也是他出生的地方。

在回家的路上,他深情地望了一眼像无数只乌鸦散落一地的黑色煤石,煤石下掩埋着许多炼铁用的土炉。这片废墟留下了他父亲一生的足迹,他留下这最后深情的回眸之后,掉转驴头离开了那里。

毡房并不大,圆形毡房外面的毛毡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已经腐烂,就像沤烂的羊粪。毡房里除了下首地之外便是一柞高的土炕。尽管下首地比较潮湿,但炕上却铺着一块完整的芨芨草编织的席子,席子上面是一块有些缺损的花毡。花毡的一端卷放着加工和没有加工过的羊皮。毛毡的边沿和毛皮间长着几棵小草,就像小孩子的小辫子。下首边一块粗糙的木板上胡乱地摆放着许多别人家很少能见到的铁制炊具。高处还挂着一些如麻黄和骆驼蓬一类的吉祥草。土炕的上端,骨咄录的母亲像是在熟睡,舒展地躺在一块白毡上。身上盖着用熟羊皮缝制的干净的皮被。

骨咄录艰难地脱下脚上的皮窝子上了炕,轻轻地走到母亲身边。他生怕吵醒母亲,毫无声息地跪下来。他揉了揉眼睛,然后注视母亲的神色。

苦命的母亲脸上凝固着不安和焦躁。她总是在天亮前挤羊奶,用水坛从七八十步以外的深沟里取水烧早茶,之后便是拾牛粪和柴草。蓝灰色的眼睛像是在凝视什么,半睁着,那厚厚的嘴唇好像还没来得及遮掩发黄的牙齿便僵硬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似乎在说:“孩子,我的骨咄录,你成了没娘的孩子,就像一只死了母羊的羔羊。你还小,要想在这残暴的世界生存下去很难,去吧,孩子,去找药罗葛部落,你要时刻惦念天神的七男七女,并朝哈拉克儿方向去,一直走下去,你父亲就是被药罗葛人抓到那边去的……”

骨咄录垂着沉重的头,望着母亲的遗容不知坐了多长时间。朝东的那堵墙上有一个牛眼般大小的洞眼,一束金色光柱斜射进来,渐渐地变白了。母亲修长的面孔、粗糙的面部肌肤、刀刃般直挺的鼻梁和浓密的发辫在阳光下变得像被熔炼的盾牌一样光芒四射。

“也许是天神在呼唤母亲,也许送母亲上天国之路的时候已经到了……”

骨咄录目不转睛地望着母亲月光般明亮的脸,慢慢地站起身来。接着从房顶用力抽出两根木杆放在土炕上。

“万能的神啊,请您再宽容一刻,就一刻,您也看到了,母亲正在熟睡,我要和父亲一样做一副驮轿,我要让她轻轻地躺在驮轿上,绝不惊扰她,然后送她到您的身边……”

骨咄录自言自语,顺手从家当里抽出一条白色毛毡,平铺在枕头旁,然后将两根木杆横摆在毛毡上,再将毛毡两端余出的部分叠盖在木杆上。一副十分轻巧的驮轿便做好了。

“我的好妈妈,你实在太辛苦了,接着睡吧,你是怎么来到人间的,还怎么回到天堂里去。我亲爱的妈妈,你再忍受一下,我已经把你疲惫的双脚放在驮轿上了,还有你充满忧愁的头脑。”

骨咄录用挖墓穴而变得红肿的手擦去额头的泥土和汗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往掌心吐了一口唾沫,咬紧牙关拉车似的拉着驮轿朝外走去。

他在头东尾西的墓穴里铺了一层干树枝。墓穴的内壁看上去像被抹过的墙面一样光滑。被晨露和泪水打湿的褐色泥土在吸收了阳光的热量之后渐渐烘干了。

骨咄录小心翼翼地将母亲的尸体从驮轿移进墓穴里,并让母亲的头朝向东方,用一些芨芨草盖在她脸上。他仰天长叹,向天祈求母亲的灵魂能够升天。悲痛欲绝的他将手伸向褐色泥土……P1-4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怀信可汗/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拜都拉·易卜拉欣
译者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69177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317737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