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说中的心事(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小说的常道

很多人可能都同意,中国人普遍有两个情结,一是土地情结,一是历史情结。前者使中国文学产生了大量和自然、故土、行走有关的作品,后者则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在中国,历史即人生,人生即历史,甚至文学也常常被当作历史来读,这一点,钱穆先生多有论述。

事实上,中国的小说也的确贯注着传统的历史精神。比如,《三国演义》把曹操塑造成奸雄之前,史书对曹操多有正面的评价,连朱熹也自称,他的书法曾学曹操,可见,那时朱子至少还把曹操看作是一个艺术家。然而,对曹操人格判断的改变最后由一个小说家作出,并非作者无视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上的成就,而是他洞明了曹操的居心——以心论人,固然出自一种文学想象,但也未尝不是一种历史精神。好的小说本是观心之作,而心史亦为历史之一种,这种内心的真实,其实是对历史真实的有益补充。

古人推崇通人,所谓通物、通史、通天地,这是大境界。小说则要通心。因为有心这个维度,它对事实、人物的描绘,更多的就遵循想象、情理的逻辑,它所呈现的生活,其实也参与对历史记忆的塑造,只不过,小说写的是活着的历史。这种历史,可能是野史、稗史,但它有细节,有温度。有血有肉,有了它的存在,历史叙事才变得如此饱满、丰盈。

中国是一个重史,同时也是一个很早就有历史感的国度。如果从《尚书》《春秋》开始算起,也就是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这比西方要早得多,西方是几百年前才开始有比较明晰的历史意识的。但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比如,很多人都说,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恩格斯就认为,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上学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法朗士干脆称巴尔扎克是他那个时代洞察人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文学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胡适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重大的多”。这当然是夸张之辞,但也由此可知,中国过去一直否认小说的地位,把小说视为小道、小技,显然是一个文学错误。假若奏折、碑铭、笔记都算文学,小说、戏曲却不算文学,以致连《红楼梦》这样的作品都不配称为文学,这种文学观肯定出了大问题。

进入二十世纪,为小说正名也就自然而然的了。

这涉及到一个对史的认识问题。中国人重史,其实也就是重人世。很多人迷信历史,把史家的笔墨看得无比神圣,但对历史的真实却缺乏基本的怀疑精神,所以就有了正史与野史、正说与戏说的争议。直到现在,很多人看电影、电视剧,还为哪些是正史、哪些是戏说争论不休。可是,真的存在一个可靠的正史吗?假若《戏说乾隆》是稗史,那《雍正王朝》就一定是正史吗?电视剧里写的那些人和事,他们的对话、斗争、谋略,难道不也是作家想象的产物?一个历史人物想什么、说什么,当时有谁在场?又有谁作了记录?没有。由于中国人对文字过于迷信,对圣人、史家过于盲从,许多时候把虚构也看作是信史,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把《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当作是历史书来读。甚至中国文人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好不好,用的表述也是“春秋笔法”“史记传统”之类的话——《春秋》《史记》都是历史著作,这表明,在中国文人眼中,把文学写成了历史,才算到达文学的最高境界。

把历史的真实看作是最高的真实,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小说的写作。中国小说一直不发达,也和束缚于这种观念大有关系。只有从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认识到虚构这种真实的意义,小说写作才能进入一个自由王国。其实从哲学意义上说,虚构的真实有时比现实的真实更可靠。那些现实中的材料、物证,都是速朽的,经由虚构所达到的心理、精神的真实,却可以持续地影响后世。曹雪芹生活的痕迹早已经不在了,他的尸骨也已无处可寻,但他所创造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今日读起来还如在眼前,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P1-3

后记

收录在本书中的文章,都是我近年作品的结集,里面有我一些新的思考,但也掩饰不了自己面对当下文学现状时的困惑。在一个如此喧嚣的时代,文学即便迎合大众的趣味,也已无法和新闻争宠,既然如此,那还不如退回到文学自身的空间里,分享属于文学的话题。在我看来,文学的根本出路,终归还是探索人类的内心,为人类日益破败的精神作证。因此,我把本书名之为“小说中的心事”,就是为了观察小说内在的风景,以及小说向人类内心挺进的可能。

苏珊·桑塔格说:“在一个阅读的价值和内向的价值都受到严重挑战的时代,文学就是自由。”

正因为如此,我相信,小说依然是我们认识自我、认识这个时代的重要文体,它有别的文体所无法替代的价值。我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这个观点。有意思的是,书中《小说的常道》《内在的人》《乡土资源的叙事前景》《莫言的国》等文,正是我的演讲录音整理稿,成文时,我花了不少时间订正,里面虽然保留了口语的风格,但也能由此感受我对文学所怀的信念,以及对这一信念的坚持。

我在书中说:重申批评家对文学价值的信仰,重申用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来理解人类内在的精神生活,并肯定那种以创造力和解释力为内容、以思想和哲学为视野的个体真理的建立作为批评之公正和自由的基石,就是要越过那些外在的迷雾,抵达批评精神的内面。我甚至把这看作是必须长期固守的批评信念。

我希望自己的批评实践,能够有效诠释自己所坚持的这一信念。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的所有篇章,都曾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当代文坛》《花城》等刊,对这些刊物的责任编辑,我深表感谢;其中,《海风山骨的话语分析》《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伦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历史演变》两文,我的博士生樊娟、李德南提供了帮助,一并致谢!

还要感谢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先生、责任编辑李宏伟先生,没有他们热忱的邀约、催促,这些文章肯定还散在我的电脑里,无法成书。

尽管我几年前就对出书失去了兴奋感,但在校改本书打印稿时,我还是为自己曾经的思考所感动。我珍惜这些细碎的瞬间,并期望它一直存在,永不消失。

谢有顺

二○一五年十月十五日,广州

目录

小说的常道

内在的人

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乡土资源的叙事前景

从密室到旷野的写作

“七○后”写作与抒情传统的再造

那些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鲤》、“八○后”及其话语限度

莫言的国——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次演讲

海风山骨的话语分析——关于《带灯》

乡土的哀歌

权力镜像中的人心

人心即史心——《大秦帝国·点评本》序

想起了几个青年小说家

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伦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历史演变

重构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

尊灵魂的写作时代已经来临

如何批评,怎样说话?——谈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

后记

内容推荐

《小说中的心事(精)》是著名评论家谢有顺有关中国当代小说的一本主题论述集,他从金庸、莫言、贾平凹、孙皓晖、张悦然等不同作家及作品入手,探讨了中国当代小说、人文领域的系列相关话题,如小说的常道、内在的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乡土资源的叙事前景等等,言下所涉及,不仅是小说创作、欣赏的艺术之道,也有当下知识分子所面对的普遍性困境与解决之道。小说中的心事,是为小说忧心忡忡之事,也是希望能由小说而为天地立心之事。

编辑推荐

一次对以小说为天地立心的探讨。

重申对文学价值的信仰,重申对人类内在精神生活的理解。

批评家的立场,思想家的判断,文学家的情感。

谢有顺著的《小说中的心事》表达的是生命的哲学,它和现实中的人类,共享着同一个生命世界。如何把这个世界里那些精微的感受、变化解析出来,并使之成为壮观的生命景象,这是小说的使命。生命是变化、积存、落实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具体的存在,展开得越丰富、合理,这个生命世界就越具说服力、感染力。生命不是抽象的线条、结论,不是一个粗疏的流程,它的欣喜与叹息,成长与受挫,变化与积存,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形状,写作既是对这一生命情状的观察、确认,也是对它的研究、描述、塑造;它以一种人性钻探另一种人性,以一个生命抚慰另一个生命,进而实现作家与人物之间的深度对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说中的心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有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4223
开本 32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2015256855
中图分类号 I207.42-53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1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