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江淮官话音韵研究及其明代音系构拟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江淮官话的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精选江淮官话有代表性的23点,以中古音类为比较单位,分析各音类在不同方言中的今读类型,再以读音类型为基础,结合汉语语音史和语音学的一般规则,梳理江淮官话声、韵、调在近代的发展演变。此外,还以专题的形式对江淮官话的擦化音变、开口化音变、元音鼻化、元音链移等特色音变进行了专项研究。*后,结合明代江淮官话区的音韵材料,构拟了明代江淮官话音系。
作者简介
冯法强,1981年生,河南信阳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比较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江准官话、海南方言)、汉语历史音韵学等,已在《语言研究》《语言科学》《南开语言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江淮官话概况 1
1.1.1 名称由来 1
1.1.2 自然地理 1
1.1.3 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3
1.2 江淮官话的研究现状 3
1.2.1 江淮官话的分区 3
1.2.2 江淮官话的描写 5
1.2.3 江淮官话间的比较 5
1.2.4 方言特色现象研究 6
1.2.5 江淮官话的历史研究 8
1.3 本书的目的及研究方法 9
1.4 材料来源及方言选点 12
1.4.1 材料的来源 12
1.4.2 本书对江淮官话的分区 13
1.4.3 方言选点 14
1.4.4 代表点音系 15
1.5 术语及符号 38
第2章 江淮官话声母的历史演变 39
2.1 帮组、非组 39
2.1.1 帮组 39
2.1.2 非组 42
2.1.3 近代读音构拟 45
2.2 端组 45
2.2.1 读音类型45
2.2.2 历史演变分析 47
2.2.3 近代读音构拟 47
2.3 泥母、来母48
2.3.1 读音类型 48
2.3.2 历史演变分析 52
2.3.3 近代读音构拟 55
2.4 见组 55
2.4.1 读音类型 55
2.4.2 地图表现58
2.4.3 历史演变分析 59
2.4.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61
2.4.5 近代读音构拟 61
2.5 精组 62
2.5.1 读音类型62
2.5.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65
2.5.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66
2.5.4 近代读音构拟 67
2.6 知庄章 组 67
2.6.1 读音类型 67
2.6.2 历史演变分析 71
2.6.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78
2.6.4 近代读音构拟 79
2.7 日母 79
2.7.1 读音类型 79
2.7.2 地图表现 82
2.7.3 历史演变分析 83
2.7.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86
2.7.5 近代读音构拟 86
2.8 疑影喻母 87
2.8.1 疑母 87
2.8.2 影母 90
2.8.3 喻母(云以) 93
2.8.4 厉史材料中的表现 94
2.8.5 近代读音构拟 96
第3章 江淮官话韵母的历史演变 97
3.1 果摄 97
3.1.1 今读类型97
3.1.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99
3.1.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00
3.1.4 近代读音构拟 101
3.2 假摄 101
3.2.1 今读类型 101
3.2.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04
3.2.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04
3.2.4 近代读音构拟 104
3.3 遇摄 105
3.3.1 今读类型 105
3.3.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07
3.3.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08
3.3.4 近代读音构拟 109
3.4 蟹止摄 109
3.4.1 蟹摄109
3.4.2 止摄 113
3.4.3 蟹止摄的历史演变分析 115
3.4.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19
3.4.5 近代读音构拟 121
3.5 效摄 121
3.5.1 今读类型 121
3.5.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23
3.5.3 近代读音构拟 123
3.6 流摄 124
3.6.1 今读类型 124
3.6.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26
3.6.3 近代读音构拟 127
3.7 咸山摄 127
3.7.1 成山摄阳声韵的今读类型 127
3.7.2 成山摄入声韵的今读类型 130
3.7.3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32
3.7.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33
3.7.5 近代读音构拟 134
3.8 深臻曾梗摄 135
3.8.1 阳声韵的今读类型 135
3.8.2 入声韵的今读类型 137
3.8.3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39
3.8.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41
3.8.5 近代读音构拟 141
3.9 宕江摄 142
3.9.1 阳声韵的今读类型 142
3.9.2 入声韵的今读类型 143
3.9.3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45
3.9.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47
3.9.5 近代读音构拟 147
3.10 通摄 148
3.10.1 今读类型 148
3.10.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分析 150
3.10.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151
3.10.4 近代读音构拟 152
第4章 江淮官话声调的历史演变 153
4.1 中古四声在各片的分化类型 153
4.1.1 黄孝片 153
4.1.2 皖中片 154
4.1.3 扬淮片 155
4.1.4 苏南片 156
4.1.5 泰如片 156
4.2 中古四声在江淮官话的演变 159
4.2.1 江淮官话四声的分化模式 159
4.2.2 上声分化次浊上随清的年代问题 160
4.2.3 江淮官话入声的舒化和归派现象 161
4.3 历史材料中四声的表现 164
4.4 早期江淮官话声调格局构拟 164
4.4.1 调类的演变 164
4.4.2 调值的构拟 164
第5章 专题研究 167
5.1 江淮官话的擦化音变 167
5.1.1 声母的擦化 167
5.1.2 韵母的擦化 172
5.1.3 擦化音变总结 174
5.2 江淮官话的开口化音变 175
5.2.1 开口化音变在各韵摄的表现 175
5.2.2 类型总结及分析 180
5.2.3 与开口化音变有关的现象 183
5.3 江淮官话的元音鼻化 185
5.3.1 阳声韵的鼻化 185
5.3.2 阴声韵的鼻化 191
5.4 江淮官话的元音链移 192
5.4.1 高化 192
5.4.2 裂化 192
5.4.3 单元音化 195
5.4.4 央化 197
5.4.5 元音链移总结 197
第6章 明代江淮官话音系构拟及其历史演变总结 199
6.1 构拟依据和参照系 199
6.1.1 构拟的依据 199
6.1.2 参照系 200
6.1.3 构拟音系的时间和性质 202
6.2 明代江淮官话声韵调构拟 203
6.2.1 声母构拟 203
6.2.2 韵母构拟 207
6.2.3 声调构拟 216
6.3 明代江淮官话的语音特征 216
6.3.1 历史演变特征 217
6.3.2 共时语音特征 217
6.3.3 各片方言与明代音系的亲疏关系 218
6.4 明代音系到现代方言的演变 221
6.4.1 声母的演变 221
6.4.2 韵母的演变 222
6.4.3 声调的演变 225
6.4.4 主要音变总结 225
结语 228
参考文献 23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江淮官话音韵研究及其明代音系构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法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522009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378
CIP核字 2017055586
中图分类号 H172.4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