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乾编著的《夷夏之间(长江流域的礼制与法制)(精)》试图借用大量考古学资料与考古学的研究结果,打破法律史学关于中国礼制起源的传统观点,论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长江流域是传统中国礼制的主要源头。
长江流域的法和国家的法相比较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在整个中国法律发展史中,长江流域的法居于怎样的地位?这些问题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
图书 | 夷夏之间(长江流域的礼制与法制)(精)/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武乾编著的《夷夏之间(长江流域的礼制与法制)(精)》试图借用大量考古学资料与考古学的研究结果,打破法律史学关于中国礼制起源的传统观点,论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长江流域是传统中国礼制的主要源头。 长江流域的法和国家的法相比较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在整个中国法律发展史中,长江流域的法居于怎样的地位?这些问题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规矩之源——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礼与刑的起源 第一节 天地之祭 第二节 唯玉为礼 一 君子佩玉 二 玉礼四方 三 玉石之数 四 琮璧殓尸 第三节 “事死如生”——长江流域葬礼的起源 一 公墓、邦墓 二 葬器组合 第四节 斧钺征伐——长江流域的军礼 第五节 三苗制刑——中国刑罚的起源 第二章 不沾王化——夏商周三代长江流域的礼与刑 第一节 “我本蛮夷”——楚国的礼法 一 县制初创 二 分庭抗礼 三 楚法峻急 第二节 巴蜀礼制 一 法自神出 二 巴蜀古礼 第三节 高原礼法 一 夜郎君法 二 青铜之礼——滇国礼制 第四节 以夷变夏——吴越国的礼法制度 一 轻礼少文 二 明法重刑 第三章 以夏变夷——秦汉对长江流域的法律改造 第一节 因地制宜——秦对不同地区的法律政策 一 改造与妥协——秦国对巴、蜀之地的法律政策 二 削足适履——秦法在楚地的强力推行 第二节 因俗而治——汉代在西南地区的行政与法律设置 一 诸巴之法 二 滇、夜郎国之法 三 岷江羌法 四 南蛮归化 第四章 礼法轻重——魏晋及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礼法文化 第一节 简礼重法—蜀、吴之礼法 一 因陋就简——吴、蜀礼制 二 重法严刑 第二节 鬼法神规——五斗米道法 一 道法之源——蜀地张陵创设道教 二 道法之变——汉中张鲁改革道规 三 道法绝响——成汉李雄兼容儒道 第三节 礼法沉沦——东晋南朝贵族男女之悖礼越法 一 士风糜烂 二 “妇道”零落 第四节 法曹鄙琐事——东晋、南朝对法务的蔑视 一 立法因循 二 司法轻佻 第五节 “士庶之别,国之章也”——士族宗族法在长江流域的兴衰 一 谱牒千金重 二 庙制时常新 三 宗法南北殊 第六节 殊俗合和——蜀、吴、东晋及南朝在长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政策 一 虚置的郡县——蜀、吴、东晋及南朝对南方少数民族控制的弱化 二 蛮法夷俗——蜀、吴、两晋及南北朝长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法形式 第五章 化外之方,法依本俗——唐宋时期长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法秩序 第一节 藩臣之法——南诏国的法制 一 唐诏盟约——藩臣体制下的“国际法” 二 南诏国内法 第二节 藏法之源——吐蕃王朝的宗教法 一 舅甥之法——唐蕃“国际法” 二 法自成系——吐蕃的法律体系, 三 “佛法”无边 第三节 大理国法 一 基本制度 二 白蛮之法 三 乌蛮之法 第四节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唐宋时期长江流域羁縻州县的法文化 一 羁縻之制 二 蛮夷之法 第六章 远人宾服、强以官索——元、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法秩序 第一节 藏法重光——元、明、清时期西藏地区的法文化 一 西藏政统 二 西藏法统 三 藏边之法——青川滇藏区的法律 第二节 王法渐急——西南及两湖土司区域法秩序 一 土司政体 二 土法土规 三 蛮风夷俗——少数民族民间习惯法 第三节 千年跨越——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地区法律的变化 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法——改土归流地区的国家法体系 二 生杀由官——国家在改土归流地区的司法管辖与法律适用 三 移风易俗——国家对改土归流地区的民间习惯法的干预 第七章 草根之法——宋以后长江流域民间社会的法文化创新 第一节 草野政制——长江流域基层社会自治制度的创新 一 稳定下来的血缘政体——农村宗族自治 二 “影子政府”——城市行会自治 三 博弈自治——江南市镇体制 第二节 律师先祖——江南讼师, 一 学而不优——讼师的出身 二 黑白之间——讼师的涉讼活动 三 “教唆词讼”——古代"306"条款 四 道魔相长——讼师、讼学对江南法律秩序的影响 第三节 方圆习惯成规矩——长江流域的民事习惯法 一 久佃成主——明清时期江南的“一田二主”制 二 “翻刻必究”——版权保护例规 第四节 “行有行规”——长江流域的商事习惯法 一 行隔如山——禁止竞争习惯法 二 众人拾柴——明清的合伙企业习惯法 三 片纸万金——长江流域的票据习惯法 四 实则虚之——长江流域的银两习惯法 五 江湖之道——长江流域的航运习惯法 第八章 以夷变夏——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法文化的冲突与转型 第一节 城下之盟——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条约与租界制度 一 尾大不掉——长江口岸的国际条约对中国近代地方政体的影响 二 治外之法——上海公共租界法律制度 第二节 江南春早——清末长江流域的法文化变革 一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中有限的近代化经济法 二 珠联璧合——长江流域官绅的维新合作 三 越俎代庖——中华商会联合总会的商事立法 第三节 民国法统——发源于长江流域的民主化法文化 一 观念之法——南京临时政府法统的形成, 二 联省自治——长江流域的地方主义宪法 三 会审沉浮——民初上海会审公廨司法权的旁落与部分收回 四 拍“案”说法 五 草根商法——上海银行公会的金融规则 第九章 殊途同归——国共两党在长江流域的法律创造 第一节 六法集成 一 西风余绪 二 返祖归宗 第二节 红色法制 一 平民之法 二 灰色胎记——红色法制中的传统因子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 一 “救亡压倒启蒙” 二 西方自省 三 以俄为师 四 是非功过 后记 总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夷夏之间(长江流域的礼制与法制)(精)/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武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2235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4-07-01 |
首版时间 | 2014-07-01 |
印刷时间 | 201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12 |
CIP核字 | 2014051456 |
中图分类号 | K892.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7 |
宽 | 179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