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汤一介先生是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学术史家、学术与文化的社会活动家,也是政论家、散文家。其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思力行,著作等身,为弘扬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而操劳了一生。 汤先生虽然去世了,之前他身边的人却并没有离去,他们仍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着先生。2016年,先生的研究生景海峰在深圳大学还专门召开了以汤一介思想为中心的靠前学术研讨会。特别必须在此处提及的是,在三智书院的倡议下,十二家民间机构共同成立了“汤一介研究会”,李中华教授担任会长,王守常教授、魏常海教授担任副会长。研究会成立没多久,李中华教授、魏常海教授就提议编辑有关对汤先生的回忆文集与研究文集。 《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收录20余篇对汤一介先生的研究文章,约34万字。这些文章对汤先生的思想进行了各个角度的阐述。作者都是与一介共事多年的师友或弟子,或一起探讨学识哲理,或共同访求疑义新知,或真诚辨析不同理论,或深入讨论事物发展的前景和未来。他们所撰写的文章都是出自真心的至诚之言。 作者简介 汤一介研究会,由三智书院的倡议,十二家民间机构共同成立了“汤一介研究会”,李中华教授担任会长,王守常教授、魏常海教授担任副会长。 目录 目录总论新哲学的瞩望——重温汤先生的教导汤一介先生及其学术贡献汤一介先生的哲学馈赠——让东西方哲学的不对称成为过去汤一介先生的学术与时代精神分论哲学与历史的融合:本体诠释学的本体诠释与中国解释学的历史诠释聚焦中国诠释学问题读汤一介先生《<中国儒学史>总序》的几点体会汤一介哲学思想与易学诠释申述汤一介与“中国诠释学”——关于建构“中国诠释学”之我见汤一介先生概念范畴进路的方法论反思汤一介先生早年的魏晋玄学研究述略略论汤一介对文化问题的思考汤一介的宗教观刍议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汤一介“普遍和谐”观的重要面向汤一介先生“礼法合治”的思想和儒学的教育教化汤一介先生的家风和家学传承返本开新——汤一介先生《论道教的产生和它的特点》述评汤一介先生的三教关系研究其他形而上”与“物而上”两个概念,两种世界观中西哲学的关系及其原因天道视域下的魏晋玄学儒学:本然形态,历史分化与未来走向 ——以“仁”与“礼”为视域心性论的主要问题与逻辑关系乡村建设和现代政治习惯的建立——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探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钻仰集: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汤一介研究会《汤一介先生研究文集》编委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87408 |
开本 | |
页数 | 51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92000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首版时间 | 2017-09-01 |
印刷时间 | 2017-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