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纾读本/苍霞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黄建人

余夙与同里黄痴相友善。痴,胖夫也,饮食兼数人。兄某太史,能文章,落笔有光气,每会文,辄倾其曹。家有林亭池榭,至幽邃。每荷花开时,红白竟池。余时荡小舣其中,或居竹中读书竟日,主客至不相知,食时始聚。子女五六人,长者十馀龄,乃不知其皆革命巨子也。

痴三子二女。长者驯善,顾有内疾,西医言其疮在肠,不剖且死,剖之或可得生。而痴终以顾惜不之许,已而果死。其仲与叔遂挟其妹留学于东瀛。妹日建人,合“人”与“建”为“健”,自谓健过男子耳。

建人美秀而通文,顾见前清中衰随会,外侮凌践,而亲贵方广纳赇赂;复严种族之辨,兵要财源,皆操贵近之手;天下汹汹,而政府耳若聩而目若瞑也。则喟然日:“建人今日殆与满清不两立矣!”痴乃不审其女所抱,则为嫁之伧家。伧亦衣冠胄裔,顾冒利而多疑,闻建人洒脱有大志,目以为荡,定情之夕,竟以语箴之。建人怒日:“若意不我贞也,请从此绝!”遂归外家,久不与伧相见。亲族或有谏者,辄拒,即痴亦不能屈也。或独身挈皮箧,往来汉上。其两弟亦勇鸷有胆干。

时张氏督粤,众谋于粤中起事。建人纳炸弹、手枪于空楷中,白衣而斩,痛哭扶楷。自舟登陆,馆于城中,设幕而受吊,号丧夫也,枪弹遂续续入城。建人弟洞,尤骁捷善斗。当众人节署纵弹时,城兵已四合,众寡势殊,而主将某前遁,洞果杂众中行者,亦免。洞抱纛不去,弹贯其胸,拟仆。而建人亦于乱军中掷二弹,炸数人,竟以智计自脱。

痴方居汉上,闻洞死,意女子皆烬矣。已而建人及其仲弟至,始闻叔之丧,已而又闻叔之残骨瘗黄花岗矣。伧家伟女所为,复以人来请。建人笑日:“余出入万死中,合壮士谋建大业,知与死亲耳。伧不我贞者,何为念及弃妇?顾虽与伧绝,然曾挂名其家,余终不更嫁,以败余贞。伧家若更娶者,听伧所为,不惟弗恚,且出之诚款,告伧勿余廑也。”时武昌事起,或云建人亦奔走其间。事平,仲亦一至京师,得武阶。顾不直新政府所为,抑抑南归。而建人者,今乃不知所向矣。

畏庐日:若建人者,可云雌中之英矣[28]!顾当时谋革命,出入万死而不蹶者,今皆雌伏不出;其出而开会号召徒侣者,皆雌而非英者也。真谋革命者,宁有所图,功成而犹计利禄,往往败不旋踵。则宜乎开会而号召徒侣者,其中终不见有建人者。

注释

[1]本篇选自《畏庐漫录》,是林纾的笔记小说。民国元年(1912)11月1日,《平报》在北京创刊,开辟“践卓翁短篇小说”专栏。林纾陆续发表短篇小说,后来由都门印书局结集印行,书名即为《践卓翁短篇小说》,共出版三辑。后易书名为《畏庐漫录》,于1922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短篇小说”易名“漫录”,暗示了小说的创作风格。

[2]太史:古代官名,明、清时称翰林为太史。

[3]光气:光彩,此处指文采。

[4]曹:众人。此句指每次结会作文,都能使同僚为之倾倒。

[5]红白竟池:红色、白色的荷花争相斗艳,开满了池塘。

[6]舰(shuung):小船。

[7]顾:只是。内疾:体内的疾病。《汉书·吴王濞传》:“吴王身有内疾,不能朝请二十馀年。”颜师古注日:内疾,谓在身中,不显于外。

[8]东瀛:日本。

[9]中衰阮会:中道衰落,灾难不断。《汉书·李寻传》:“寻见汉家有中衰阮会之象。”

[10]亲贵:皇室至亲。赇(qiu)赂:即贿赂。

[11]辨:辨别,分别,“严种族之辨”,谓在我国各族间严格划分等级界限。

[12]伧(cang)家:蛮横之家。下文“伧”,即伧家省称。

[13]衣冠胄裔:世家子弟。冒利:贪利。

[14]箴:规诫。

[15]汉上:泛指汉水至长江一带,此应指荆襄,亦称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16]张氏:此指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号韩斋。山东无棣县人,举人出身。曾为陕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岑春煊幕僚,是岑春煊的心腹亲信。后任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宣统二年(1910)署两广总督,第二年兼署广州将军。1911年4月黄兴发动广州起义,张鸣岐调兵镇压。武昌起义后,张鸣岐逃亡至香港、日本。袁世凯执政期间回国,任袁世凯的高级顾问,辅佐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袁世凯死后,离京赴上海定居,后迁居天津英租界。抗日战争期间投敌,1945年病死于天津。

[17]槽(hui):粗劣质陋的小棺材。

[18]斩:即斩衰(cui),此作动词,不缝左右两边和下边的丧服。

[19]节署:官署。指督署,总督衙门。纵弹:投弹。

[20]纛(da0):军中大旗。

[21]瘗(yi):埋。黄花岗:由红花岗改称,在广东番禺(今广州)城东北白云山麓。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前先有广州起义,死难者八十余人,其中七十二人合葬于此,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22]伟女所为:以女(指文章中的黄建人)所作所为为伟,即钦佩女子的所为之意。

[23]不惟弗恚(hui):不仅不怨恨。恚,怨恨。

[24]勿余廑:勿廑余,不要只守着我,意谓还可再娶。  [25]武昌事起: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26]武阶:军职。阶,官阶。

[27]不直新政府所为:不以新政府所做的事为然。不直,不以……为直。直,正,无阿曲。

[28]雌中之英:女中英杰。雌,女性。

[29]不蹶:不死。蹶,僵毙。

[30]雌伏:屈居人下。此为退隐之意。

解读

宣统退位,林纾欢呼;袁世凯称帝,林纾不齿;女子革命,林纾赞美。无论诗或小说,林纾爱国之心可鉴。难能可贵的是,林纾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女革命者的形象,且对其赞赏有加,显示了他的革命态度。建人出场,作者没有像才子佳人小说那样挥毫泼墨渲染她的美貌、才识,只以“美秀而通文”一语带过,语言精练至极。但刻画女子的思想性格,作者不吝笔墨。建人身为女子,但巾帼不让须眉。面对“天下汹汹,而政府耳若聩而目若瞑也”的形势,此女子拍案而起:“建人今日殆与满清不两立矣!”而且言必信,行必果。革命者粤中起事,建人将炸弹、手枪装在棺木里,伪装丧夫,白衣扶柩痛哭,运入城中。身临险境毫无惧色,“掷二弹,炸数人,竞以智计自脱”,女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建人投身革命,不为功名利禄,“则宜乎开会而号召徒侣者,其中终不见有建人者”。追求道义,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可以说是林纾对革命者的理想建构。

这篇小说,可以作为林纾向往革命,歌颂革命的例证。婚姻在建人眼里居于革命之后,她不愿受家庭羁绊,只想与革命同仁并肩战斗。伧家不了解她的胸怀,“目以为荡,定情之夕,竞以语箴之”。建人断然绝之,“即痴亦不能屈也”,显示了建人捍卫人格尊严的果敢。建人虽然自尊自强,但她同意伧另娶,自誓不嫁他人,“顾虽与伧绝,然曾挂名其家,余终不更嫁,以败余贞”,如此刚烈,令人扼腕。从父嫁伧,抗夫分居,逆父不返,却走不出“从一而终”的贞洁怪圈,生动地展示了黄建人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也表现了林纾女性审美思想的复杂性。

小说不足一千字,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生动。“天下汹汹,而政府耳若聩而目若瞑也”,民间与官府形成强烈反差,十几个字,极尽政府之丑态,极抒作者之愤慨。“痴,胖夫也,饮食兼数人”,“每会文,辄倾其曹”,寥寥数语,一个心宽体胖、乐观开朗、才气纵横的“痴”触手可及。虽然父亲“不审其女所抱”,然建人之豪气有其父之风范,建人有见识有胆魄,亦得益于家中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小说选自《畏庐漫录》,“漫录”乃创作风格,叙事无拘无束,情节环环相扣,写人声东击西,因果合情合理。

(吴毓鸣)

P82-86

后记

林纾是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一位有影响的文化人,无论是其译作,还是古文、诗画,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林纾远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那位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立面的遗老遗少的面孔和形象,其文化品格有鲜明的特质。他的人格情操、爱国热情,以及艺术追求,都有许多的闪光点。当然,对于林纾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功过,后人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提出异议。但是无论如何,林纾的文化品格中,值得后人认可与崇敬之处,仍然是无法抹杀的。

林纾又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校之一“苍霞精舍”的创办者之一。因此,如何弘扬林纾的文化精神,以有利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成为福建工程学院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福建工程学院申报了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林纾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A020)。作为本项目的实践环节,我们编印了《林纾书画集》,以期对林纾的书画作品作一个总览,领略林纾的艺术境界。实践环节的另一项工作,就是选取了林纾作品中的精华,编成此《林纾读本》,并于2013年9月开始以本书作为教材,在全校开设公选课。诚如本书的序言所阐明的,福建工程学院正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通过整理、学习林纾的作品,来认识、继承林纾的优秀文化品格,目的在于挖掘林纾文化精神,吸取传统文化营养,有助于建设新的大学文化。

本书以林纾的思想品行和文化特质为线索进行编选,选文不以系年为序。为避免翻检之劳,有重出的人名地名,注释中仍一并注出而不省减。

本书由吴仁华策划和最后审定,郭丹负责篇目遴选和各章的导语,郭丹、朱晓慧统筹、审阅全部书稿。参加编写的教师有:朱晓慧、吴毓鸣、苏建新、张丽华、林怀宇、严冰、陆招英、张韦华、徐瑛、林晶、许秀清、祁开龙、庄恒恺、庄林丽、林一鸣、潘林。因各篇后面都附有编写者姓名,于此不再列出各人负责的具体篇目。本书中的林纾书画作品,由龚任界精选提供。本书成于众手,各篇的注释与“导读”由个人承担,因此在行文风格上必会有差异,敬请谅解。

编选林纾诗文作品作为选本,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必定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方家批评指正。

郭丹

2013年9月1日

目录

一、“遥想故园春半后”:林纾的情感世界

 苍霞精舍后轩记

 亡室刘孺人哀辞

 告王薇庵文

 近寒食偶成

 买陂塘

 高氏妹哀辞

 钧圹铭

 祭高梧州文

 题画诗三十首(选四)

 秘魔岩见宝竹师题壁诗,怆然有作

 七十自寿诗(选二)

 村先生

 留呈梦旦兼怀子益

 桂珉

 裘稚兰

二、“头皮末迭宁奇节”:林纾的心灵世界

 湖之鱼

 赵聋子小传

 馋人

 老饕

 知名士

 归途感赋

 自徐州看山至浦口

 车过沧州

 黄建人

 破蓝衫

 复李畲曾

 七十自寿诗(选二)

 自嘲诗

 鬻画润目自题诗

 赠林长民序

 与陈沧趣书

 《爱国二童子传》达旨

三、“深知所畏而几干无畏”:林纾的人格魅力

 畏庐记

 浩然堂记

 析廉

 黜骄

 示儿书

 水无情

 书宋张溪《艮岳记》后

 重修宋辅文侯牛公墓记

 奸臣便捷

 孝廉方正

 论古文之不宜废

 灯草翁

 画竹自题

 晨起写雪图有感,因题一诗

 题画三十首(选二)

 追忆

 咏史八首(选一)

 述变

 哀闽

四、“我念国仇泣成血”:林纾的爱国情怀

 徐景颜传

 《黑奴吁天录》跋

 夜中望岱

 赠李公星冶序

 清建威将军提督衔补用副将闽县杨公墓志铭

 谢枚如先生赌棋山庄记

 獭驱鱼

 生髑髅

 《不如归》序

 西湖诗序

 国仇

五、“意气所到称天工”:林纾的艺术境界

 梅花诗境记

 黄笏山先生画记

 游西溪记

 游方广岩记

 《孝女耐儿传》序

 题画二首(选一)

 续题画二十首(选一)

 杂题

 烟云楼卧游诗四首(选一)

 夏日斋居制图诗(选二)

 《迦茵小传》(节选)

 记超山梅花

 记花坞

 登泰山记

 春觉斋论画(节选)

附录

 集评

 林纾年谱简编

后记

再版后记

序言

吴仁华

林纾是一位文学家、翻译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中日甲午战争后不久,他和陈宝琛等人创办了“苍霞精舍”。从“苍霞精舍”到福建“高工”,再到福建工程学院,这是可以追寻的福建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沿革。

今天,走进福建工程学院校园,处处可感受到林纾的存在:校徽“福建工程学院”、校训“真诚勤勇”集的就是林纾的书法,校园南区矗立着林纾的塑像,北区图书馆大厅印刻有林纾名篇《苍霞精舍后轩记》,等等。翻开福建工程学院的历史,处处可获得林纾的信息:林纾作为学校前身“苍霞精舍”重要创办人之一牢牢载人史册,林纾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正祥·林纾文化研究基金”的成立,林纾纪念活动的开展,林纾后人的探访,林纾著作的出版,等等。

林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09年出版的《辞海》这样介绍他:“林纾(1852~1924),清末民初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屡试进士不第,遂以授学、著译、绘画为业。先后执教于杭州东城讲舍、京师大学堂、励志书院、孔教大学等。清末曾参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反对新文化运动。工诗词古文,兼作小说戏曲,尤以译著名世。虽不识西文,却依他人口述,用文言翻译欧美小说170余种,译笔典雅流畅,甚受读者喜爱,其中以《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迦茵小传》《伊索寓言》等影响最大。所撰诗文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畏庐笔记》等,小说有《金陵秋》《金华碧血录》等,传奇有《蜀鹃啼》《天妃庙》《合浦珠》等。”这一评价相比于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辞海》客观而又公正,弃除了诸如“晚年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甚力,是守旧派代表之一”等断语。然而,在“左”的思维影响下,林纾至今在许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地位的肯定与认识。

受旧时代的影响,林纾难免有局限。他未深入社会,依凭感情、感性、感悟认识社会发展,缺乏理性的深层思考;未迈出国门,不懂外文,是隔耳解读西学;他未跳出理学圈子,固守古文与旧道。尤其是晚年的林纾,引发越来越多学人探究。但是,我们拨开“唯政治”的帷幕,对林纾的复杂人生进行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林纾的心灵世界进行进一步解读与诠释,就可以发现:林纾一生,心系民族、警醒社会,耕耘学问、争理卫道,教书育人、奖掖后进,畏天循分、忠义侠胆。他有开风气之先的勇气,也有即便“守旧”并不失人格的豪气,不依附权贵,不凭据世态。他是一个敢于担当的文化人。其为人、为师、为学,令人景仰。

林纾中年以后,以教学安身,以古文立命。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师。他怀着强国理想在教学,带着真挚感情在教学。林纾对学生的挚爱与厚望之切常常在课堂上表露无遗。作为一名教师,其心可鉴,其情可感,当令人敬仰,当深值弘扬。林纾对于福建工程学院而言,不仅是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教育开创者、实践者。他是一个文学家、翻译家,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就有很大影响,百年后再读仍然有着很深的教育与启迪意义。

《林纾读本》特地选取了体现林纾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人格魅力、爱国情怀、艺术境界的作品,以导读的方式加以展现。其目的,就是希望将林纾文化的精髓作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之一,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提炼林纾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林纾一生对道德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学问的通达,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历史、客观地评价林纾,使林纾文化深人师生心灵,使林纾精神滋养师生,成为修身正德、治学育人的示范,让林纾对学生的热爱感染全体教职员工,让林纾对学生的厚望激励莘莘学子,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正能量,成为恒久的精神财富。

内容推荐

吴仁华主编的《林纾读本》特地选取了体现林纾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人格魅力、爱国情怀、艺术境界的作品,以导读的方式加以展现。其目的,就是希望将林纾文化的精髓作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之一,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提炼林纾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林纾一生对道德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学问的通达,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历史、客观地评价林纾,使林纾文化深人师生心灵,使林纾精神滋养师生,成为修身正德、治学育人的示范,让林纾对学生的热爱感染全体教职员工,让林纾对学生的厚望激励莘莘学子,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正能量,成为恒久的精神财富。

编辑推荐

林纾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也是一位有思想的文化巨人。林纾的文学创作,或关心祖国前途、忧虑民族命运,或抨击黑暗政治、抉摘社会弊病,或思念亲友情谊,或同情人们疾苦,或讨论古代文论画论,或模山范水以抒情,都表现出积极的意义。林纾翻译的西方小说作品,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更是首屈一指。了解林纾,也是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史和近代福建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环节。

吴仁华主编的《林纾读本》编写的目的在于将林纾的品格与人格情操等全面集中的展示于世人面前,让现在的人们深入了解林纾其人,了解林纾的真正面目,了解一代文化巨人的文化建树与杰出贡献,并纠正以往对林纾的不实和偏颇之看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纾读本/苍霞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仁华 主编
译者
编者 吴仁华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70951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16-03
首版时间 2016-03
印刷时间 2016-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16
CIP核字 2016009460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6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