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保障
内容
作者简介
姜迎春,男,1972年2月生,湖北黄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现从事中国近代社会保障史与湖北企业史研究,中国警察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北汉冶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党史研究》《史林》《民国档案》《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重量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学术前史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国民政府抚恤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
第一节传统社会抚恤制度的变迁
一清末以前传统社会的恩赏型抚恤
二晚清抚恤制度的近代因素
三北洋政府时期近代西方抚恤体系的初创
第二节一战前后西方抚恤制度的滥觞
第三节孙中山等人的早期探索
一注重传统的精神抚恤
二对阵亡者予以厚恤,保证其遗族生活
第二章沿袭和初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抚恤制度(1927-1937年)
第一节励勇与酬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军人抚恤
一1928年、1935年两部军人抚恤法规的演变
二抚恤推行中的困难及解决
三抚恤的实际效果考察
第二节酬绩与慰勤: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公教人员的抚恤
一公教人员抚恤机构、抚恤对象的特点
二抚恤条例在曲折中演进
三抚恤实际运行效果
第三节公职人员实际抚恤效果比较
一抚恤法规的数量及受益人数
二各类抚恤金的保障能力
三恤外有赏的现象
四国民政府抚恤制度的政治考量
第三章艰难与抗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抚恤制度(1937-1945年)
第一节抗日战争带来的抚恤新问题
一抗战伤亡军人剧增,旧有抚恤体系难以支撑
二通货膨胀给恤金抚恤带来的冲击
三抚恤新要求:民众抗战的伤亡增多
第二节抗战时期军人抚恤的多元化
一恤金抚恤制度的变化
二精神抚恤的加强
三伤残军人的服务型抚恤
第三节抗战时期的公教人员抚恤
一抚恤机构的增设
二抚恤法规的修订
三受恤人数的下降
四战时公务员抚恤制度的补充
五公务员团体寿险的推行
第四节抗战时期公职人员抚恤制度的实际效果
第四章挣扎与崩溃:抗战后国民政府的抚恤制度(1945-1949年)
第一节抗战后的军人抚恤
一美军联勤抚恤模式的建立及运行
二抚恤不周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抗战后公教人员抚恤制度
一公教人员恤金抚恤的窘境
二公务员保险制度的调适
第三节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姜迎春著的这本《国家保障--民国时期公职人员抚恤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对抚恤思想的探索、形成和影响因素做一番探讨,突出国民政府抚恤思想中的传承、借鉴、创新之处。二是侧重于揭示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三个不同时段,国民政府军人、公教人员抚恤制度的变迁方式,揭示抚恤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三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国民政府的抚恤政策进行历史评价和价值评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保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迎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92573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6-01
首版时间 2017-06-01
印刷时间 201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6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