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内容
作者简介
赵菁,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型博士研究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律失常诊疗、心血管康复和双心治疗。目前系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控烟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心电生理与心脏起搏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以靠前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累计发表论文36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10篇、SCI论文2篇:以靠前完成.人身份主持省级课题5项,以靠前完成.人身份获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以靠前完成.人身份获得省科技奖励3项、市科技奖励2项:以靠前完成.人身份发明10项、实用新型3项。
郑哲,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很好人才”。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七、第八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和再生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心血管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主持多项重量及省部级课题,以通讯作者和靠前作者发表SCI收录杂志论文3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三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15年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等荣誉称号。专长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和房颤等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是胸腔镜微创手术。借助胸腔镜通过微小切口实施房颤、瓣膜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取得很好疗效;与内科联合治疗顽固难治性房颤,取得很好疗效;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两期/年)向全国推广技术。
高晓嶙,博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健康与恢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国家体育总局“很好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美国体能协会认证体能专家(CSSC),靠前期刊《体育科学》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杂志审稿专家。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0项,靠前外发表论文32篇,两次荣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主持全国调研项目“我国大众健身运动中猝死情况的调查研究”,主持研发运动性心血管意外基因筛查芯片。2009年成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性猝死和心血管事件预防专家共识》专家团成员。目前出版专著1部,参与7本著作编写。长期从事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的防护指导工作。研究方向为运动损伤与运动性心血管意外的风险评估、预防与康复。。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0项,靠前外发表论文32篇,两次荣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主持全国调研项目“我国大众健身运动中猝死情况的调查研究”,主持研发运动性心血管意外基因筛查芯片。2009年成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性猝死和心血管事件预防专家共识》专家团成员。目前出版专著1部,参与7本著作编写。长期从事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的防护指导工作。研究方向为运动损伤与运动性心血管意外的风险评估、预防与康复。
目录
篇 基础理论
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概述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病理学
节 主动脉疾病
第二节 冠状动脉疾病
第三节 心肌疾病
第四节 心肌炎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
第六节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
第七节 先天性弥漫性心脏横纹肌瘤症
第八节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理学
第三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病理生理学
节 运动的整合生物学
第二节 运动与心脏功能
第三节 耐力训练对生理性心肌重构的影响
第四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细胞电生理
节 心脏基础电生理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细胞电生理
第五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表观遗传学
节 表观遗传学概述
第二节 表观遗传与心脏发育
第三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相关疾病与表观遗传调控异常
第六章 运动与遗传性心律失常
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
第二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七章 心脏发育异常相关的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节 先天性心脏病自身并发的心律失常
第二节 外科或介入手术相关的心律失常
第二篇 临床部分
第八章 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节 冠心病诱发心律失常及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二节 冠心病所致的各种常见心律失常
第九章 运动与心肌病变
节 运动与左室肥厚
第二节 运动诱发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第十章 运动与心电图改变
节 运动员的T波倒置
第二节 高强度训练运动员的心电图
第十一章 影像医学在运动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相关疾病常用影像学检查技术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相关疾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运动员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
第十二章 磁共振技术在运动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节 心脏磁共振简介
第二节 心脏磁共振在导致心律失常见心肌病中的应用
第三节 心脏磁共振的局限性和新技术进展
第十三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生物标记物的实验室检测
节 临床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新疾病相关基因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前瞻性分析
第十四章 运动与心脏康复
节 全面心脏风险评估
第二节 运动处方内容
第三节 指南对运动性猝死常见疾病患者的运动建议
第三篇 预防与预警平台构建
第十五章 心肺运动试验对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预测作用
节 心肺运动试验的概述
第二节 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及指导运动的安全性
第十六章 ICD对于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预防
节 ICD的发展历程及适应征
第二节 当前ICD临床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及随访
第三节 运动员植入ICD以后的临床管理
第四节 运动员植入ICD后的运动建议及争议
第十七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筛查和预防
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第二节 预防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风险评估与筛查
第三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生活方式干预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的建议
第五节 血脂、血糖、血压的监测与控制
第六节 阿司匹林的预防应用
第七节 院前急救体系与心肺复苏
第十八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治疗与紧急救援
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简介
第二节 长QT综合征的治疗
第三节 Brugada综合征的治疗
第四节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第五节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的治疗
第六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治疗
第七节 短QT综合征的治疗
第八节 心脏性猝死的紧急救援
第十九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疾病预警平台的建立
节 疾病预警平台的现状
第二节 疾病预警平台的规划
第三节 大数据对于疾病预警的作用
第四节 医疗专业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
第二十章 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指南及共识解读
节 运动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运动康复的指南与共识
第三节 运动试验和训练标准的科学共识
第四节 欧洲心脏病指南对预防运动员猝死建议
第二十一章 心脏性猝死的研究新进展(郭继鸿老师撰写)
第四篇 心理干预与法律保护
第二十二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
节 心律失常与心理应激
第二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心理生理过程
第三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心理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第四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危机干预特点及应用
第五节 心理治疗理论与模型
第六节 诊断与治疗
第七节 筛查与量表
第八节 述评与展望
第二十三章 运动性心律失常相关机构和个人的法律保护
节 运动主办方防范意外的法律职责
第二节 运动员应该规避的风险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运动促进健康已经成为体育、医学、教育等相关领域专家和大众的共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研究表明,运动与健康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然而,伴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发生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在增加。全书内容分四部分:第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菁,郑哲,高晓嶙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987748
开本 26cm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67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CHI
读者对象 一般读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54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30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29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