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业家庭经营--走向分工经济
内容
作者简介
罗必良,博士,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农林经济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各类科研课题90余项,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出版专(合)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首届很好社会科学家、全国优选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农业家庭经营:决定机理

一、土地“均分”的制度传统

二、“分散化”的赋权特征

三、农业特性与家庭分散经营

 第二节 农业规模经营:面临的问题

一、现实格局及其难境

二、理论主张及其偏差

三、政策导向及其偏差

四、“农地规模经营论”:不彻底的解释

五、规模经营的本质:分工经济

 第三节 产权细分、农业分工与家庭经营拓展

一、产权细分:基本的制度逻辑

二、农业分工:未来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 文献评述:农业经营制度及其争论

 第一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同的表述与比较

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背景与历史前提

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997年)

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制(1998—2007年)

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社会化多元服务体系(2008年至今)

 第二节 农业的家庭经营:历史作用及其争论

一、从共识到质疑

二、对若干问题的甄别

三、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的相容性

 第三节 家庭经营与统分结合:分工维度的理解

一、农业经营体制:制度潜力与适应性转型

二、农业家庭经营:现代农业的重要制度资源

三、重构“统分结合”:分工参与及合约联结

>>>第三章 理论梳理: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可拓展性

 第一节 农地产权:家庭经营的内在必然性

一、社会演化:从共同经营到家庭经营

二、法律规制: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确立

三、心理建构:农户的农地心理所有权及其强化

四、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 变迁逻辑:家庭经营的历史必然性

一、逻辑线索:监督成本与农业经营方式选择

二、制度演化:从共有共耕到国家佃农

三、历史经验:农业家庭经营的必然性

 第三节 家庭经营的现实格局及其外延可变性

一、农业家庭经营的现实特征

二、一个现象:农业家庭经营外延的可变性

三、农业家庭经营的本质特征及其决定逻辑

 第四节 家庭经营的可拓展性:卷入分工的超边际分析

一、农户专业化与分工经济

二、农户卷入分工的均衡分析

三、农业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含义

>>>第四章 分析视角:产权细分—分工交易—合约匹配

 第一节 从斯密定理、杨格定理到科斯定理

一、从斯密定理到杨格定理

二、从新古典主义到新兴古典分工经济学

三、科斯定理对分工理论的拓展:交易成本决定专业化程度

四、资源特性、行为能力、产权安排与交易装置

 第二节 农业特性、产权细分与分工交易的决定机理

一、农业性质、产权细分及其分工含义

二、农业分工特性及其交易费用逻辑

 第三节 农业家庭经营:分工、交易与合约匹配

一、农业市场组织与中间服务组织的合约匹配逻辑

二、两个分析维度:行为能力与交易特性

三、交易特性、行为能力与家庭经营的合约匹配

四、家庭经营的合约匹配:分析框架及其理论模型

 第四节 进一步讨论:对产权与分工的反思

一、产权决定分工抑或分工促进产权细分

二、产权分工边界的决定机理:两种边际交易费用的权衡

三、小结:产权细分、劳动分工、市场容量与合约匹配

>>>第五章 实证分析Ⅰ:农户参与纵向分工与合约匹配

 第一节 纵向分工与可外包性:机理及测度

一、机理与假说

二、可外包性的测度

三、计量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交易特性与农户外包行为的决定

一、分析维度: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二、数据、指标与统计描述

三、计量结果及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 身份特征、外包合约与农户的服务可得性

一、分析维度:社会资本理论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三、计量分析

四、小结

 第四节 交易特性、行为能力与农户外包合约选择

一、分析路径:一个整合

二、数据、模型与测度

三、计量分析

四、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Ⅱ:农户参与横向分工与合约选择

 第一节 纵向分工对横向分工的依赖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逻辑分析

三、两类分工的相互关联性:超边际分析

 第二节 农户的横向分工与专业化:测度与比较

一、农户经营:从多样化转向专业化

二、横向分工:农户专业化水平测度

三、农户种植的横向分工:影响因素及其比较

四、农业参与横向分工:行业生产特性的影响

 第三节 农户行为能力与横向专业化

一、横向分工:一个2x2的理论模型

二、资源禀赋、行为能力与农户横向专业化

三、行为能力、交易特性与农户横向专业化

 第四节 横向专业化与合约选择

一、横向专业化与农地租约选择:行业比较

二、横向专业化与产品合约选择:行业比较

>>>第七章 实证分析Ⅲ:两类规模经营及关联性匹配

 第一节 家庭经营、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

一、逻辑起点

二、逻辑线索1:要素匹配、生产成本与两类规模经营

三、逻辑线索2:要素匹配、交易成本与两类规模经营

 第二节 要素匹配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

一、分析的起点

二、分析维度与推论

三、计量分析1:农地转入与经营规模扩大

四、计量分析2:规模农户的生成逻辑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节 交易成本约束与服务规模经营

一、分析的起点

二、分析维度与推论

三、计量分析:模型选择与估算

四、进一步的讨论

>>>第八章 发展趋势:家庭经营卷入分工

 第一节 制度评价的基本逻辑

一、观念与制度:简要的说明

二、社会观念与主流观念

三、制度目标、制度构建与制度响应

四、制度响应及其评价:产权制度的社会认同

 第二节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评价

一、历史评价: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

二、分类评价:家庭承包制度与家庭经营制度

三、微观评价: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计量分析

 第三节 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已有的试验及其评价

一、制度目标及其评价基准

二、已有的试验:典型模式及其比较

三、面临的约束:农地流转抑制

 第四节 重要的方向:分工、交易与运行机制

一、农地经营权的迂回交易:拓展科斯定理

二、家庭经营的扩展空间:卷入分工及其匹配图景

三、崇州的“农业共营制”: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四、一种可自我实施的机制设计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罗必良等著的这本《农业家庭经营--走向分工经济》沿着“背景分析—分析框架—实证研究—路径选择”的线索进行内容布局。本书所要传递的基本思想是:(1)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具有不可替代性;(2)在产权细分与农业分工的背景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3)单纯地依赖于土地流转来谋求农业的规模经营,可能存在操作上的难境与政策上的偏差;(4)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的规模经营就可以通过土地规模经济与服务规模经济两个路径来实现;(5)“盘活农地经营权、扩展家庭经营空间”将成为基本的制度主线;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管住用途、产权细分、多元经营、分工深化”(可简述为“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为主线的制度内核,将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架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业家庭经营--走向分工经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必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9226647
开本 16开
页数 4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2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30
CIP核字 2016323930
中图分类号 F325.15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