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求阅读的精神高度
内容
编辑推荐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本书不仅是作者奉献教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他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又分明是一个在校园里辛勤耕耘了五十个春秋的园丁的心灵笔记、情感平台和思想河床。治校、治教、治学,根,始终深植于校园沃土,而这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又分明漫溢在有形的校园围墙之外,映衬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时空。在朴实、机智、流畅的文字上面,读到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丛丛篝火,在你的身边劈啪作响;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分明看到一名普通教师的不普通的人生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精神的坚韧卵石、智慧的灿烂花朵、思想的灵动小溪……还有人格的深度咏叹。

内容推荐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方仁工教育文选”,是上海市北中学沈黎明校长为作者从教五十周年而支持出版的。本书为其中一册,中间直接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如阅读分析和写作教学,大都是教学实践的总结。给青年学生的书信,也是作者根据自己与中学生的接触和过去当班主任的体会而写出来的。一些有关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文章,则是当了校长之后的学习心得和认识。

目录

吸收与创新

——我的阅读与教学理念

阅读的本质/3

阅读的实用性/5

正确理解“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9

让“小马”自己“过河”/13

体验生命

——小说阅读与教学

春天花园里的一株鲜花/17

——略谈《葛梅》的人物描写

一尊传神的革命者的塑像/21

——高尔基《母亲》(节选)简析

渗透黑夜的哀叫/25

——读《鸣凤之死》

谈《穷人的专利权》的结构和语言/31

《变色龙》精讲导读/34

一幅惟妙惟肖的群丑图/37

——《连升三级》赏析

为国为民的清官/42

在矛盾展开中刻画群像/45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48

装在套子里的人/53

似水柔情

——散文阅读与教学

寓理于物的散文/61

用“得”,还是用“的”?/63

——关于《菜园小记》中的一处文字

《银杏》与象征手法/65

彩笔有情任挥洒/71

——读《云赋》兼谈写景

闪光的珍宝/75

光辉的足印/77

茅盾散文《雾》的阅读提示/80

欲扬先抑 寓奇于平/83

读《丑石》

“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87

——《雨中》简析

《时钟》解说/91

说《猫》/99

《小麻雀》漫议/103

略谈《驿路梨花》的艺术特色/106

读《父亲留给我的》/110

寓深刻于朴素借叙事以传情/115

——学习《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苦难的见证幸福的象征/119

——《蒲公英》讲析

关于《蒲公英》若干问题的回答/123

平凡生活的掠影 眷恋故乡的深情/127

——《故乡的榕树》讲析

怎样教《带雷声的水》/132

《长江三峡》学习提示/134

格物致知

——议论文、说明文阅读与教学

议论文的读写教学/139

关于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几个问题/150

形象的说理精辟的分析/174

——读《太阳的光辉》

关于《太阳的光辉》/178

课,应当是“立体”的/184

——听特级教师于漪教《事事关心》

关于《拿来主义》的层次/201

《奇特的激光》教学设计/204

《死海不死》备课指要/210

《杨树》教学设想/214

歌唱生活

——现代诗阅读与教学

如何阅读抒情诗/219

用激越的深情震撼听众/221

——谈朗诵诗的特点

豪气贯日月 英风动大地/226

——读《陈毅诗词选集》

在比较中鉴赏诗的特色/230

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西去列车的窗口》

歌唱生活 歌唱未来/235

读何其芳的两首诗

关于《死水》的写作年月/240

《青纱帐——甘蔗林》备课摘要/244

咀嚼涵泳

——古诗文阅读与教学

用想象填补诗行的空隙/253

从翻新到创新/257

用具体事物咏志/260

形象与哲理/263

借自然景色传情/267

蝉鸣声声/270

介绍几则写蝉的诗文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274

色活香自生,无色似有色/276

“丝细缲手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278

两首写音乐的唐诗/281

借山水草木寄离情别绪/284

——读几首送别诗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286

——读几首登高望远的诗

“调少情多似有因”/288

读白居易《水调》

《赠汪伦》/290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292

《绝句》/293

《江南逢李龟年》/294

《望岳》/296

《春望》/298

《春夜喜雨》/300

《曲江(其一)》/301

《蜀相》/30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04

《登高》/306

《八声甘州》/307

《雨霖铃》/310

《凤栖梧》/314

《钗头凤》/317

《蝶恋花》/322

《长恨歌》/325

《蒹葭》/334

《陌上桑》/338

《归园田居》/343

《声声慢》/346

小令二首/350

《李贺小传》/355

《梅花岭记》/361

《左忠毅公逸事》/367

《核舟记》/373

《芙蕖》浅说/376

数字的魅力/381

《诗词曲六首》备课指要/383

心香一瓣

——序与跋

《作文丛谈》后记/393

我的“第二职业”/394

——“方老师信箱”自序

在走路中学习走路/404

——《耕耘散记》自序

青春永驻/410

——为《百年青春》序

“教师下水”好/413

读第二届“尚德杯”语文教师作文比赛

获奖作文有感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入门大全》序/417

让头脑“动”起来/422

——《中学生作文年鉴》1997中考卷序

挖井的启迪/426

《中学生作文年鉴》1998中考卷序

《作文双周练》后记一、二/430

试读章节

色活香自生,无色似有色

写诗(包括作文)要注意“颜色”,谁个不晓。但是,为什么“桃红柳绿”、“万紫千红”之类,虽然同样出现了“颜色”,人们读起来并不见佳呢?看来,问题不在能不能用“颜色”,而在于怎样用才称得上恰到好处。

写颜色,贵在将颜色写活。“赤橙黄绿青蓝紫”,集七色于一句,颜色虽多,但如果没有“谁持彩练当空舞”这一句将这七种颜色连为一个整体,并用“当空舞”三字将静止的彩虹化为舞动的彩练,恐怕颜色的魅力就尢从产生。

怎样才能将颜色写活呢?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红”“绿”二字,极其寻常。但由于跟“肥”“瘦”这两个描绘事物情状的形容词配合在一起,它们顿时呼之欲出,仿佛使人触手可及。如改成“叶肥花瘦”,当然失去了色彩感;但如改成“绿多红少”呢,颜色虽有,生命的光泽却已黯然若失了。

自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里,用“红胜火”来写“红”,我们仿佛看到了江花如火苗一样熠熠生光;用“绿如蓝”来写“绿”,我们又仿佛看到了比蓝更绿的江水呈现在眼前。这种用比喻或比较来写颜色的方法,同样能将颜色具体化、形象化,是写活颜色的另一种方法。杜甫《绝句》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之句,“江碧”与“山青”,犹如水墨淡彩画空漾的背景,而由于“鸟逾(愈)白”和“花欲燃”用“逾白”和“欲燃”作描绘,那鲜明的色彩,也就能够如活动的电影一样,放映于读者的眼前。

但是有时候,诗歌的字面上,即使一个表示颜色的字都没有,认真吟诵,那丰富的色彩,也竟会纷至沓来,而且并不比用上表示颜色的字逊色多少。王维写过“月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名句,有人用“气象雄阔、涵盖一切”给予高度评价。的确,一“白”一“青”,寥廓宇宙,茫无际涯,色彩配合得何等和谐而又不显单调,给人的遐想,简直是无穷无尽。但是,他的另一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虽然未用上表示色彩的词语,那简明的面与点、直与圆的轮廓线条,不也能使人想象出莽莽苍苍、磅礴恢弘的景象,进而品味到那大自然蕴涵的色彩的美味吗?这是用的我国传统的“白描”手法。“白描”,不着颜色,至多略施淡墨渲染,但它同样能传神写形,绘声绘色。

P276-277

序言

五十而不惑(自序)

方仁工

我是1956年秋季从学校毕业后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先在共和中学工作了五年(当时的校名是上海市第十三初级中学),后因培训教师的需要,1961年被调到了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文革”期间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关门,我被安排到了一所新建的以当时英雄模范“门合”的名字为校名的中学里教语文。“文革”结束后,又回到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当时叫教育学院),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进修和备课服务,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函授的辅导老师。后来,我被任命为区教研室的副主任。1986年入党后不久,我便被任命为市北中学校长。校长当到1999年,由于已经“超龄”,便不再担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我为市北中学名誉校长。现在,我担任民办沪北中学董事长;区教育局批准了我所设立的“方仁工作文教学传习所”为闸北区的名师工作室之一,我继续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作一些思考和实践。

这一套“方仁工教育文选”,是市北中学沈黎明校长为我从教五十周年而支持出版的。我感谢沈校长,感谢学校的各位领导。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爱好语文,喜欢写作,而且希望将来能当一名作家。但由于当了教师,我的业务是教书,我无法用更多的时间去搞教书以外的事,因此所写的东西,大都离不开教育,而且显得很“杂”。“杂”,一是因为不少文章都是“有感而作”,存在决定意识,时代在发展变化,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当然也不能不“与时俱进”,因而显得并没有什么专门的研究和专一的主攻方向。二是不少文章为受人之约,属“完成任务”,如有关童话的研究等等,原先根本一窍不通,但既然接受了任务,便只能勉为其难,边学边写,边写边学。编历史故事也是如此。因为接受了相关的选题,那就要集中精力,找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编排或进行改写。在我写的东西中,直接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如阅读分析和写作教学,大都是教学实践的总结。给青年学生的书信,也是根据自己与中学生的接触和过去当班主任的体会而写出来的。一些有关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文章,则是当了校长之后的学习心得和认识。

除了一个“杂”字,我觉得我写的东西比较“浅”。根基不深,当然深不了,而“浅”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我喜欢写自己的确有切身体会的东西,并且喜欢至少用自己懂得的语言来写作,故作高深,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是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几个“禁忌”,千万不要去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样一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个“浅”字。但聊以自慰的是,我觉得自己说的话大都出自内心;即使有些文章有些话不正确甚至错误,在当时,也不能说不是出于内心。这些不正确与错误,要等到事后,才有可能回过来重新加以认识,并反思自己不正确与错误的来源。回看五十年来走过的脚印,我对此有着十分深切的体会。正确,错误,错误,正确,一个人的前进,仿佛就是在这种坎坷不平的道路上颠簸。幸好我们今天真正重视了“实践”,真正重视了“科学”,也真正重视了“和谐”,我们也才有可能真正静下心来,多研究些问题,多考虑一些实在的东西,从而也可以使自己真正少一些犹豫、彷徨、迷惑甚至担心与害怕。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庆幸的事。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他是圣人,他当然能够做到。我们凡夫俗子,如果能够到了五十而“不惑”,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从年龄而言,我已快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但从我的教龄而言,我只有五十。我希望自己到了这样的教龄,能够真正做到不惑,或者说,到了这样的教龄,自己一定要用“不惑”作为自勉、自测与自励。

有鉴于此,我便将这篇自序名之为“五十而不惑”。我衷心希望得到大家对我的帮助,尽可能在不惑的路上走好。

吴敏康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资料选编工作,陶东生同志为本书提供了不少照片。在此深表感谢。  2005年11月6日

后记

一份金秋的收获(代跋)

陈 军

在春雨潇潇之夜,在夕照抹亮柳色的时分,或者是在雪朝的鸟鸣声中……当你阅读这部“方仁工教育文选”,我想,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浸润在朝气蓬勃的智慧之海里。

仁工先生是一位智者。美丽的校园,分明就是他的精神家园。园中的一枝一叶,一语一笑,一疑一思,分明都化成了先生的思想颗粒。近二百万字的论著,又分明是一个在校园里辛勤耕耘了五十个春秋的园丁的心灵笔记、情感平台和思想河床。治校、治教、治学,根,始终深植于校园沃土,而这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又分明漫溢在有形的校园围墙之外,映衬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时空。在朴实、机智、流畅的文字上面,读到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丛丛篝火,在你的身边劈啪作响;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分明看到一名普通教师的不普通的人生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精神的坚韧卵石、智慧的灿烂花朵、思想的灵动小溪……还有人格的深度咏叹。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仁工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奉献教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先生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

这,便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2005年金秋的一段生命体验的感怀。

仁工先生是我的导师。为了编辑这部书稿,上海教育出版社盛情邀请我参与了具体的编务。因此,我也有了一份金秋的收获。

2005年11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求阅读的精神高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仁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04877
开本 32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4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33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