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启写作的成功窍门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在校园里辛勤耕耘了五十个春秋的园丁的心灵笔记、情感平台和思想河床。本书是“方仁工教育文选”中的一本,不仅是作者奉献教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他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全书除漫溢在有形的校园围墙之外,还映衬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时空。在朴实、机智、流畅的文字上面,读到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丛丛篝火,在你的身边劈啪作响;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分明看到一名普通教师的不普通的人生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精神的坚韧卵石、智慧的灿烂花朵、思想的灵动小溪……还有人格的深度咏叹。

内容推荐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方仁工教育文选”,是上海市北中学沈黎明校长为作者从教五十周年而支持出版的。本书为其中一册,主要阐述了写作的窍门,包括联想、想象、幻想、分析、构思等,文字朴实,娓娓道来,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和中学生的参考读本。

目录

作文有“窍门”吗

怎样对待“作文选”/3

怎样学习写作/6

文章并不难写/7

练习怎么做/10

作文究竟是什么/10

从阅读中汲取

作文离不开阅读/17

阅读有很多乐趣/19

阅读要讲究方法/21

课文的改写/22

把“米”准备好/26

从生活中感受

用观察来感受生活/33

感受生活的要领/34

感受生活的训练/36

感受生活的实例/40

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47

表达方式的单项训练/49

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50

日常生活中的写作

吃饭 看书 听音乐/58

走路 乘车 买东西/62

意见 建议 读后感/65

你知道联想吗/74

联想

联想的训练/77

从“雨”说开去/82

联想的作用/86

善“联”,敢“想”/90

急骤联想

快想 多想 全方位想/99

两个考题/102

打开思维这扇“门”/104

想象

铃声的启迪/115

天上街市何处来/117

想象的意义/121

再造想象

“再造”的含义/129

根据图画“再造”/131

“再造”有多种样式/134

创造想象

比照两则寓言/145

龟兔赛跑赛出新意/146

创新的条件/151

创新;要不拘一格/153

幻想

丰富多彩的“零”/161

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164

创新,不懈的追求/172

分析要注意一个“准”字

分析的要领/186

学会“采金”/190

分析要注意高度和角度

各种各样的“路”/195

成语新解出新意/198

巧选落笔“突破口”/204

分析既要全面又突出重点

让成语“活”起来/210

抓住重点/213

分析要深入进行

拔萝卜的启示/220

为什么“弄斧”要到“班门”/221

议论也要用事实说话/225

用材料显示观点

写记叙文也离不开分析/231

在记叙中体现中心/234

磨利分析这把“解剖刀”/237

用材料引出观点

从哪些方面找材料/243

议论文怎样开头/253

“烹调术”的启示/255

用材料证明观点

一种简明的方法/259

写好“小观点”/261

批评也要讲道理/264

抓准。说透.理清/266

议论文语段模式/276

观点与材料统一/279

分解与划分

写说明文也要分析/291

分析≠分解(分割)/293

分解(分割)≠分类(划分)/295

说明方法

抓住特征/303

把握方法/304

流程与方位

流程的发展/317

时间的推移/319

空间的转换/321

详略与大小

详略得当/329

以小见大/330

词语与句式

选字用词费思量/343

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346

句式的灵动、活泼、多样/351

构思与修改

“买椟还珠”的启示/361

具“体”与凝“神”/363

写作的两种思维方式/366

关于题目/369

选择讨巧的切入口/373

选择“最佳方案”/375

写作的角度/378

文章的开头、结尾/382

文章的修改/383

关于作文教学

命题的艺术/389

对习惯的作文观作一番审察/393

作文的复习辅导/396

作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402

作文教学断想/407

创造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414

——跟一位作文尖子学:兰交谈

试读章节

    阅读有很多乐趣

对于读书,我在这里介绍一篇学生的作文《读书乐》,大家可以把它与《梦江南》联系起来。《梦江南》是读书以后写成的对江南景色的描绘,《读书乐》是通过读书写出了自己从书中找到的乐趣:

读书乐,乐读书。

一间陋室,一张书桌,这就是读书者赖以生存的空间,无丝竹之乱耳,无琐事之忙碌,终日沉浸在书中,自得其乐。

读书乐,因为读书扩大了人的活动空间。有道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学习历史,你可以了解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可以了解岳飞、林则徐;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以及辽阔的疆域,更可以知道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国人民在近一个世纪申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挣扎在饥饿线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这些使你明白和认识到自己肩上的任务究竟有多重!学习政治,你可以了解商品经济规律,可以了解资本家为什么会发财致富,从本质上认识资本主义的罪过,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岿然不动。你还可以学习文学、艺术等等。总之,读书使你看到一幅幅逼真的历史图画和生动的自然景观,使你才智倍增,斗志昂扬。

读书乐,因为读书可以使你取得丰硕的果实。一摞摞的书堆在书桌上,今日读一点,明日读一点,一日复一日,山茶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一摞摞的书在你的眼中消失了。它们不再是印在纸张上的知识了,而变成了你用心排版、用血打印的一本心灵之书,一大摞的书被你用一小块心血储存了,不需要再去翻看,需要的时候,心中自然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闲暇时,看看桌上的书,想想自己的心书,能不自得其乐吗?

读书乐,乐在读书外。置身于荒郊野岭,蓦然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哦,原来马致远当时是这样一种情形!对于诗的意境,就体味得更深了,写作时,在该用的时候用一点,便会使文章锦上添花。从原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到可以言传,不亦乐乎?在演讲比赛上,在班会课上,你渊博的知识,滔滔不绝的演说,有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飞瀑,挑动每个人的脉搏,征服每个人的心,引起人们的共鸣,时间都为你而凝滞。读书,难道不快乐吗?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学以致用,读书乐在其中。

我用此文进一步说明,要写好作文,平时应认真地去读书。

但是,我感到只读作文选不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作文选是我们的同龄人写的,一般来说,比不上名家的名篇,因此,要多读名篇,包括语文课本中的好文章。

        P19-P21

序言

   五十而不惑(自序)

     方仁工

我是1956年秋季从学校毕业后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先在共和中学工作了五年(当时的校名是上海市第十三初级中学),后因培训教师的需要,1961年被调到了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文革”期间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关门,我被安排到了一所新建的以当时英雄模范“门合”的名字为校名的中学里教语文。“文革”结束后,又回到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当时叫教育学院),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进修和备课服务,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函授的辅导老师。后来,我被任命为区教研室的副主任。1986年入党后不久,我便被任命为市北中学校长。校长当到1999年,由于已经“超龄”,便不再担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我为市北中学名誉校长。现在,我担任民办沪北中学董事长;区教育局批准了我所设立的“方仁工作文教学传习所”为闸北区的名师工作室之一,我继续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作一些思考和实践。

这一套“方仁工教育文选”,是市北中学沈黎明校长为我从教五十周年而支持出版的。我感谢沈校长,感谢学校的各位领导。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爱好语文,喜欢写作,而且希望将来能当一名作家。但由于当了教师,我的业务是教书,我无法用更多的时间去搞教书以外的事,因此所写的东西,大都离不开教育,而且显得很“杂”。“杂”,一是因为不少文章都是“有感而作”,存在决定意识,时代在发展变化,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当然也不能不“与时俱进”,因而显得并没有什么专门的研究和专一的主攻方向。二是不少文章为受人之约,属“完成任务”,如有关童话的研究等等,原先根本一窍不通,但既然接受了任务,便只能勉为其难,边学边写,边写边学。编历史故事也是如此。因为接受了相关的选题,那就要集中精力,找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编排或进行改写。在我写的东西中,直接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如阅读分析和写作教学,大都是教学实践的总结。给青年学生的书信,也是根据自己与中学生的接触和过去当班主任的体会而写出来的。一些有关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文章,则是当了校长之后的学习心得和认识。

除了一个“杂”字,我觉得我写的东西比较“浅”。根基不深,当然深不了,而“浅”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我喜欢写自己的确有切身体会的东西,并且喜欢至少用自己懂得的语言来写作,故作高深,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是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几个“禁忌”,千万不要去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样一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个“浅”字。但聊以自慰的是,我觉得自己说的话大都出自内心;即使有些文章有些话不正确甚至错误,在当时,也不能说不是出于内心。这些不正确与错误,要等到事后,才有可能回过来重新加以认识,并反思自己不正确与错误的来源。回看五十年来走过的脚印,我对此有着十分深切的体会。正确,错误,错误,正确,一个人的前进,仿佛就是在这种坎坷不平的道路上颠簸。幸好我们今天真正重视了“实践”,真正重视了“科学”,也真正重视了“和谐”,我们也才有可能真正静下心来,多研究些问题,多考虑一些实在的东西,从而也可以使自己真正少一些犹豫、彷徨、迷惑甚至担心与害怕。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庆幸的事。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他是圣人,他当然能够做到。我们凡夫俗子,如果能够到了五十而“不惑”,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从年龄而言,我已快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但从我的教龄而言,我只有五十。我希望自己到了这样的教龄,能够真正做到不惑,或者说,到了这样的教龄,自己一定要用“不惑”作为自勉、自测与自励。

有鉴于此,我便将这篇自序名之为“五十而不惑”。我衷心希望得到大家对我的帮助,尽可能在不惑的路上走好。

吴敏康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资料选编工作,陶东生同志为本书提供了不少照片。在此深表感谢。          2005年11月6日

后记

    一份金秋的收获(代跋)

        陈军

在春雨潇潇之夜,在夕照抹亮柳色的时分,或者是在雪朝的鸟鸣声中……当你阅读这部“方仁工教育文选”,我想,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浸润在朝气蓬勃的智慧之海里。

仁工先生是一位智者。美丽的校园,分明就是他的精神家园。园中的一枝一叶,一语一笑,一疑一思,分明都化成了先生的思想颗粒。近二百万字的论著,又分明是一个在校园里辛勤耕耘了五十个春秋的园丁的心灵笔记、情感平台和思想河床。治校、治教、治学,根,始终深植于校园沃土,而这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又分明漫溢在有形的校园围墙之外,映衬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时空。在朴实、机智、流畅的文字上面,读到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丛丛篝火,在你的身边劈啪作响;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分明看到一名普通教师的不普通的人生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精神的坚韧卵石、智慧的灿烂花朵、思想的灵动小溪……还有人格的深度咏叹。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仁工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奉献教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先生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

这,便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2005年金秋的一段生命体验的感怀。

仁工先生是我的导师。为了编辑这部书稿,上海教育出版社盛情邀请我参与了具体的编务。因此,我也有了一份金秋的收获。

         2005年11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启写作的成功窍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仁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04860
开本 32开
页数 4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34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