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钱的秘密(中国人财富史纲)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记》说:这世上的老百姓们,对于财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就会低声下气,多出百倍的就会惧怕人家,多出千倍的就会被人役使,多出万倍的就会为人奴仆,这是世界上颠扑不破的真理,他们已经不再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财富的规律,甚至连财富的规律与法则是否存在都没有把握了。

而本书却是将中国历史中那些掌握了财富规律并取得了人生事业成功的大财富家的致富之道整理出来,并对每一个财富家聚敛财富的思想规律进行分析,揭露了财富的规律与法则,讲述了致富的技巧和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将中国历史中那些掌握了财富规律并取得了人生事业成功的大财富家的致富之道整理出来,并对每一个财富家聚敛财富的思想规律进行分析。这些规律与法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之中,只有找到这些为前人所刻意掩盖的规律与法则,才能帮助我们廓清在财富规律上的迷惘与无知,提炼出有益于我们人生成败的财富规律与法则。就这个目的而言,这是一部讲述财富的规律与法则的书。科学发展史观告诉我们: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财富的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只有认识了财富的规律,才能够知道如何运用这一规律为我们的人生事业服务。

目录

序章 财富就是强权

第一章 总纲:魔瓶里放出来的恐怖精灵

第二章 文明冲突:青铜时代的金钱战争

第三章 春秋哲思:财富有大道

第四章 巨子风云:落幕前的辉煌

第五章 金钱归来:历史上的隐秘战争

第六章 困守与争伐:金钱失落的岁月

第七章 违规游戏:金钱的惨淡花开

第八章 古道铜蛇:金银如花开不败

试读章节

比核子武器更可怕的发明

人类是地球上最为奇特的生物现象,他们能够发明出连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的东西出来。

具有毁灭性杀伤能力的核武器就是人类奇怪的发明之一,土拨鼠终年在地下打洞生存,可是到现在为止它们连铁锹都没有发明出来,所以这个世界由人类做了主宰,估计像土拨鼠一类的动物还真提不出什么反对的意见来。

核武器是人类最为津津乐道的玩具,截至目前为止,人类搞出来的核武器数量已经足以将地球毁灭掉六百次。这么看起来人类好像并不怎么聪明,在这么一颗狭小的行星上玩这么危险的东西,就好像是一群孩子乘木筏飘流于无垠的洋域之间,却在木船上堆起了足够将这艘原本就不怎么牢固的破船烧毁六百次的火种一样,这情形要多危险就有多危险。

自从核武器问世以来,人们就终日生活在这柄随时都会斩落的达摩克利斯剑锋之下。虽然绝灭的危险是如此的现实而恐怖,但是,人类却舍不得放弃它,不仅不肯放弃,反而不断地大规模生产之——因为核武器不仅能够伤害自己和别人,它同时也能带给我们一丝黑色的安全感。

人类就是这么有意思,简直是一种聪明到了愚蠢透顶的智能生物。

这种被自己的发明所困扰的处境,就是人类智慧的无奈了。只要人类有智慧,并因为智慧而产生对抗,就会迟早干出这样的蠢事来,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办法的事情就称之为规律。

所以受困于自己的发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了。

但是,核武器并不是人类所发明的最为可怕的东西,有一样东西远比核武器更加令人恐惧,人类世代生活在这种恐惧之下,一代又一代人终生为之奴役而苦无解脱之日。

这个比核武器更为恐惧的发明,就是金钱。

从它诞生起,就带着恐怖而来。

它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噩梦和美梦。

恐惧源于无知

如果有谁没有因为金钱而感受到过恐惧的话,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恐惧,并非是这种恐惧不存在或是不那么强烈。

事实上,金钱带给我们的恐惧感觉超出了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沦为了金钱的奴隶,终生营营役役,都是被金钱所驱使着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即使是有些人高风亮节视钱财如粪土,但他也一定要接受这个社会最基本的法则——如果他没有钱,就必须忍受世人的白眼与讥嘲,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明朝时,有位士人视钱财如粪土,隐居于山林之中,一日,隐士出山闲游,恰见数不清的华车载着一个富人蜂拥而过,将隐士挤在道边。华车的行列过去之后,隐士还呆呆地站在路边,满脸灰败气色,掩饰不住的沮丧与失意。人们好奇地问隐士为何如此,隐士呆怔良久,才回答了一句:

不作威风士自寒!

这就是金钱的力量了,它轻而易举地击碎了人在外表下的脆弱矜持。

比核武器更为可怕的是,金钱已经威胁了人类几十个世纪。

每一个人午夜梦回之际,是绝不会担心核武器突然爆炸的——那玩艺儿你担心它也没用——我们害怕与担心的是:我们的明天与未来仍然一如以往,始终无法弄到足够的钱!始终是一无所有。

什么叫一无所有?

没钱就是一无所有,有了钱未必什么都有,但没有钱必然是一无所有!

核武器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得了的,但人人却都以为我们能够控制金钱。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之中,能够控制金钱的始终是少数人,正如同有权力控制核武器的只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人一样。

但是奇怪的是,人们都知道核武器是可以掌控的,却很少有人意识到金钱也有其内在规律。

所以很多人视金钱为不洁之物,认为这东西害人,原因只是不知道它的规律。

规律大概是我们最常使的“术语”了,甚至连小学生都会说:“世界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可如果有人问你什么叫规律,你立马会目瞪口呆。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什么叫规律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规律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为了标准答案,我们不得不牺牲了思维能力。

现在,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先弄清楚什么叫规律,然后才能够弄清楚什么叫金钱的规律。

规者,是一种标准固定的工具也,它的意思是不变的,固定的。

比如说规定,就是指“不可以改变的约定”,凡和这个规字沾边的,都有着不变的这个概念暗含在里边。

而律则是指道理、法则或方式。

所以规律是指不变的道理、固定的法则、不能任意改变的方式。

总之,规律不是由人的意愿能够决定得了的,所以我们经常背课本说:

 “规律是客观的……”因为它不依人的意愿改变而改变,所以有着客观的特性。

所以金钱的规律,也必然是由着它自己的意志而行事的,不会因为你有着强烈的赚钱愿望就改变它自己,你要想把钱弄到手,光靠意愿是不成的,你的行为必须要与金钱的规律合拍,必须要顺应金钱的性格,这是不需要多说的“规律”。

那么金钱与财富有着怎样的规律呢?

金钱的规律,就隐藏在它的历史之中。

金钱第一律:无价值

金钱的第一个规律是它的通用性——事实上这个规律真正的表述应该是金钱的无用性——无价值。

只有没用的东西才可以“通用”,真正有用的东西会被它的具体用途局限住。

所以金钱这个东西从它最早诞生以来,就注定了一定会是件没有用的东西。

要知道,金钱这个东西是因为人类的交换行为而被发明出来的,但最早的交换行为发生的时候,金钱肯定还没有被发明。

正是因为金钱这东西什么用处都没有,才被早期的人类给它创造了一个用途——充作交换用的等值替代物。

早期的人类生活在自己的部落里,这些部落在地球上东一个西一个,有的相隔万里,有的近在咫尺,但不管这些个部落相隔多么遥远,只要有交换行为发生,这一规律就会起到作用。

部落之间会发生交换行为,同一个部落内部也会有着交换行为的发生。为了图个省心,我们就拿部落之间的交换行为说事好了。

有这样两个部落,一个部落以捕鱼为生——我们就称之为鱼部落,另一个部落则会制作陶器——我们称之为陶部落。鱼部落想弄个陶罐来装水,这样的话他们就用不着每当口渴的时候要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河边去喝水,剑齿虎蹲伏在那里守候他们多时了,他们实在是不想跟剑齿虎较劲。而陶部落则想弄几条鱼来尝尝腥,换换口味。

于是鱼部落就用他们捕来的鱼换陶部落的陶罐,一只陶罐换两条鲜鱼,这样大家各有所得,皆大欢喜。

有了鱼,又有了装水的陶罐,这样原始人的生活就进入了幸福的小康阶段,然后他们又琢磨着弄块肉来吃了。

于是鱼部落拿鱼去和肉部落换肉,陶部落也拿自己的陶器去和肉部落换野味,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正当鱼部落和陶部落正幸福地端起陶罐吃肉,放下陶罐骂娘的时候,最善于养殖的果部落也跑来了,希望能够加入到这个全球经济的共同体中来,于是鱼部落的鱼、陶部落的陶器、肉部落的野味和果部落的果子,这些东西就乱七八糟地交换了起来,两条鱼换一只陶罐,两只陶罐换一只兔子,一只兔子再换一堆果子,按照这个公式推导下来,那么就是四条鱼能够换一堆果子。P2-6

序言

财富就是强权

财富让权贵俯首

财富就是强权!

《史记》中说:“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佰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世上的老百姓们,对于财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就会低声下气,多出百倍的就会惧怕人家,多出千倍的就会被人役使,多出万倍的就会为人奴仆,这是世界上颠扑不破的真理。

先哲的铭训洞穿时光的帷幕,这句话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是历久弥新。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面临着需求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这个“永恒矛盾”的话题。只有财富才能够让我们获得生存的权利与自由,家徒四壁的人,是没有资格奢谈这些的。

财富是我们立世存身的根本,是我们维持生存的成本与资源,是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成就的重要标准。

如果一个人不能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财富的话,那么他的价值会大打折扣。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大文学家,如我国清代的曹雪芹,纵然他写出举世不朽的名著《红楼梦》,但因为他缺少了聚敛财富的能力,只能是“举家食粥”。所以他的人生成就再伟大,也只能是成为身死之后别人的谈资,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家人都不能从其中得到任何益处。

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必须要在他的生前得到社会的承认,否则对他来说这一成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即使是位高权重之人,面对财富的强权也不得不弯下他的腰。

盛唐期间,大富豪宗楚客一掷千金,建造一座宅院,一律用文柏木为屋梁,墙壁是用沉香和红粉抹的,一打开门马上香气四溢。台阶和屋里的地面,都是用磨文石砌的,人走在这样光滑的地面上,抬脚就要滑倒的。当时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到宗楚客住的宅院去察看,看到他起居、行坐都是那样的奢华,不由得感叹地说:“和宗楚客比,我们这些皇帝家中的公主、王孙,都枉得虚名,这一辈子算是白活啦!”

战国年代的大富豪乌氏倮与寡妇清,因为家产过巨,其一举一动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影响,所以秦始皇亲自下令,将乌氏倮与封侯同列,可以进入朝堂参与国家政事的管理,并为寡妇清建筑了“怀清台”,以仰其财品之德。

让权贵低头,让众生俯首,这就是财富的威力!

财富让生命具有意义

事实上,金钱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能够与皇家权力相抗衡的力量之一,所以,有关聚敛财富的知识与思想,一直是三千年来最遭统治阶级切齿痛恨并意欲铲除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民众的统治无非是八个字:“强其筋骨,愚其心智”,在这里皇家权力所要弱化的民众之智,核心的要点正是针对于民众的敛财之智。只要民众丧失了聚敛财富的能力,对财富的规律与内在运行法则一无所知的话,就永远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为奴为仆终身被人奴役,却永远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皇家权力的欲望是最贪婪而无止境的,所以他们对那些有能力聚敛财富与其抗争的力量的憎恨也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古代重农轻商的思想正是源自于此,不是封建社会不需要商业流通,而是商业流通中的力量刺痛了他们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所以才会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出现,处心积虑地将商业界人士排在“士农工商”的最后一位,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希望民众远离财富,最好把财富全部让给皇权自己享受才好。

所以有关财富的规律法则的研究始终是中国历史上的“隐学”,只能是家族传承而向不告人,兼因聚敛财富的知识与思想本身就有着不易流传的特质,所以三千年以来,很多国人对于财富的规律与法则非但是一无所知,甚而到了盲目迷信的程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贤能之人在朝廷上出谋划策,论辩争议;守信尽节及隐居深山之士自命清高,保全名声,他们究竟都是为着什么呢?都是为了财富。因此,为官清廉就能长久做官,时间长了,便会更加富有;商人买卖公道,营业发达,就能多赚钱而致富。求富,是人们的本性,用不着学习。所以,壮士在军队中,打仗时攻城先登,遇敌时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冒着箭射石击,不避赴汤蹈火,艰难险阻,是因为重赏的驱使。那些住在乡里的青少年,杀人埋尸,拦路抢劫,盗掘坟墓,私铸钱币,伪托侠义,侵吞霸占,借助同伙,图报私仇,暗中追逐掠夺,不避法律禁令,往死路上跑如同快马奔驰,其实都是为了钱财罢了。如今赵国、郑国的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弹着琴瑟,舞动长袖,踩着轻便舞鞋,用眼挑逗,用心勾引,出外不远千里,不择年老年少,招来男人,也是为财利而奔忙。游手好闲的贵族公子,帽子宝剑装饰讲究,外出时车辆马匹成排结队,也是为大摆富贵的架子。猎人渔夫,起早贪黑,冒着霜雪,奔跑在深山大谷,不避猛兽伤害,为的是获得各种野味。进出赌场,斗鸡走狗,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自我夸耀,必定要争取胜利,是因为重视输赢。医生方士及各种靠技艺谋生的人,劳神过度,极尽其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官府吏士,舞文弄墨,私刻公章,伪造文书,不避斫脚杀头,这是由于陷没在他人的贿赂之中。至于农、工、商、贾储蓄增殖,原本就是为了谋求增添个人的财富。如此绞尽脑汁,用尽力量地索取,终究是为了不遗余力地争夺财物。

至于那些贫穷人家,父母年老,妻子儿女瘦弱不堪,逢年过节吃喝穿戴都难以自足,如此贫困,还不感到羞愧,那就没有什么可比拟的了。所以,没有钱财只能出卖劳力,稍有钱财便玩弄智巧,已经富足便争时逐利,这是常理。如今谋求生计,谁能不冒生命危险,即可取得所需物品,那就应受到贤人的鼓励。所以,靠从事农业生产而致富为上,靠从事商工而致富次之,靠玩弄智巧、甚至违法而致富是最低下的。没有深居山野不肯做官的隐士之行,而长期处于贫贱地位,妄谈仁义,也足以值得羞愧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如何获得财富,这其中的技巧与方法却又如何才能够得到?

古代的人相信“命”,认为一个人“富贵在天”,不由自己,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这种认识就是在皇权统治者不断的愚弄与暗示之下,要让民众彻底放弃对财富的研究与追求,要不然就甘于奴役任人宰割,要不然就是寄望于求神拜佛烧香磕头——总之一句话,他们已经不再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财富的规律,甚至连财富的规律与法则是否存在都没有把握了。

人类的认识一旦与规律的存在相隔膜,怪力乱神就会大行其道以惑视听。

汉朝有一个叫翁仲儒的人,家住渭川一带,一向贫寒,家徒四壁。可是慢慢地,他家里的日子开始过得有模有样起来,再后来就越来越富裕。人们跑来追问他是用什么方法致富的,翁仲儒回答说,有一天早晨,他刚刚起床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片金黄色的云彩飘拂到了他的窗前,紧接着就下起了暴雨——黄金雨,天上掉下来的全都是黄金,于是他的家境顿时为之改观。

这种胡说八道明摆着是搪塞别人的追问,不愿意说出财富的来由实情。如果这个理由放在今天,那是一点说服力也没有的,而且当事人多半也会因“财产来源不明罪”而入狱。但在封建社会的迷信时代,这个理由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因为这个理由正暗合了古人所迷信的“命”。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所以像翁仲儒这样的满口胡言的人,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古籍《稽神录》也有这么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汀州有一个姓林的人,他的先人曾经做过郡守,罢任以后一直在家里闲居。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钱雨,漫天的金钱洒落,林家的院子里满地是钱。全家老老少少都往家里收钱,钱把家装满了。姓林的就整整衣冠仰天祷告说:“这是不正常的事,一定会带来灾祸的。现在赶快停止,就是林氏家族的福气啊!”钱雨应声而止。而他家收取的钱已经巨万,从此成为了富甲一乡的大富人。

很明显,这个姓林的只不过是一个满肚子花花肠子的贪官罢了,他编出这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以掩盖他的财产来源,居然会有人当真收录到书中,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奇怪。

据《河东记》中记载:峡中云安监一带有一个名叫龚播的大盐商,早年他的家里非常穷苦,只能是做点小本经营的买卖,以贩卖疏菜瓜果为生,后来慢慢赚到了一点钱,就在远离村镇的江边盖了两间茅屋居住。一天夜里,江面上风浪突起,大雨倾盆,天地问一片阴黑,这时候龚播忽然听到江面的对岸有人打着火炬在大声地喊叫,急切地想要找船过江。当时夜正深沉,江岸一带四望无人,龚播就独自摆着小船冒着风浪过江去摆渡。当他到了对岸之后,那个举着火把的人却突然倒在地面上,一动不动了,龚播急忙上前一看,赫赫然竟是一个纯金打造的人,长四尺有余,于是龚播就用船将金人运回自己的家,于是他立即暴富,此后再经营生意做买卖,无不获得丰厚的利润,不到十年的功夫,就成为三蜀一带有名的大富商。

这个故事多半掩藏着一起谋财害命的血腥命案,即或不然,也与龚播自己的独特经营方法有关,但无法如何,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现代人的思想认知体系中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可能发生。

在混淆视听的理论体系中,没有最离奇,只有更离奇。同样在《稽神录》中,记载着一个姓康的人的起家故事。康姓人定居在扬州,远离住宅区,人家稀少,烟火不接。有一天姓康的早晨出去没有回来,他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孩子刚生下来,门外忽然走进来一个很奇怪的人,红脸红衣红帽,进门后一声不吭,靠着门坐在那里。康妻又惊又怕,没好声地把他赶走。那人走到屋西侧,“咕咚”一声摔倒了,却没再听到他爬起来的动静。

过不多久姓康的回来了。将要到家的时候,忽见路边有五千钱、半边羊和一樽酒。他以为是路人丢掉的,就站在路边等失主,可是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人来,就把这些东西拿回家中。妻子也把她刚才看到听到的告诉了他,他就到屋西侧去找那个怪人,一看,原来是个金人倒在草中。他把金人也拉回家去,于是烹羊饮酒,吃喝全都有了。从此,他每次出门一定能在地面上捡到金银财宝,渐渐富足起来。他把金人留做传家之宝。其妻所生的那个孩子,取名叫康平。康平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个富人。江都县的县令李浔因事来到新宁乡,见到一所大宅院,就是康平家。于是李浔就问当地父老康家发财的奥秘,这里的父老乡亲为李县令讲了上面这个故事。

当地的父老胡说八道哄逗着父母官开心,这位父母官也真是缺心眼,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他那一肚子诗书真是白念了。相比较而言,《朝野佥载》中有关邹骆驼的致富传说,倒是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邹骆驼是长安人氏,早年家中贫寒,曾经用小车推蒸饼卖来维持生活。每次经过胜业坊墙角埋的砖时,车轮碰上砖车子立即就翻,尘土把饼弄得很脏.邹骆驼为这很苦恼。于是他拿来大锄刨去十几块砖。砖下面有一大瓷瓮,容量在五十斗左右。打开盖看,里面有好几斗金子。于是邹骆驼家巨富。

邹骆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条人生哲理:绊倒你的不是石块,而是黄金!

邹骆驼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财富的规律与法则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这些荒诞无稽的怪力乱神上。

受这一类故事熏染得久了,我们的认识与思想难免会变得模糊起来,对于财富规律与法则的认识更是一片空白。所以现在有些人相信“运”,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足够的财富,能力并非是主要的,而是要看你是否有这个“运气”。所谓生存靠本事,发财靠运气,而且港台及东南亚的华裔仍然在供奉财神,原因也正在这里。

实际上我们在对于财富的认识上,仍然没有能够走出观念上的误区。无论是相信命还是相信运,都意味着我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中刻意掩盖规律与真相的暗示,意味着我们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放弃。 

运气就是财富的规律法则

事实上,所谓的运气只不过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否能够与财富的内在规律相契合,这就如同人在水中是否能够知道水性一样,知道水性的人就可以会当击水三千里,不懂得水性的人就会溺毙于江海之中。

同样,知道财富规律的人就可以举重若轻地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本,而不懂得财富规律的人,虽然这世界上遍地都是钱,但他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把钱赚到手中,反而会让自己溺毙于欲海之中。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获取财富的智慧。

所有在财富之路上取得成功的人,莫不是因为他们熟谙财富的内在运行机理,才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的。对于那些对规律的存在与运行法则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规律就是“天命”,规律就是“运气”,既然自己不知道这些规律的存在,那么也就只能听天由命撞大运了。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我们将中国历史中那些掌握了财富规律并取得了人生事业成功的大财富家的致富之道整理出来,并对每一个财富家聚敛财富的思想规律进行分析。这些规律与法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之中,只有找到这些为前人所刻意掩盖的规律与法则,才能帮助我们廓清在财富规律上的迷惘与无知,提炼出有益于我们人生成功的财富规律与法则。

就这个目的而言,这是一部讲述财富的规律与法则的书。

科学发展史观告诉我们: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财富的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只有认识了财富的规律,才能够知道如何运用这一规律为我们的人生事业服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钱的秘密(中国人财富史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雾满拦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1215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