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苗疆风云/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穆索威加三五猛

滇南自古为西南夷,与中原不相统属,自从几位好大喜功的野心帝王,欲以边功为武成,这才渐渐将目光放到西南滇黔这一带去。我们并非考古,尽可不必研究谁个帝王的势力扩张到西南的哪一部分去,只笼统地说一句,自从历史上所谓“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有了这些经过以后,西南滇黔却已归入了中国版图。太远的且不必提,元末时,那元梁王的封地正在云南,曾一度与明太祖抗衡,旋被消灭,太祖便命西平侯沐英镇守滇南。自沐英以次,世代袭封,永镇斯邦,满清入主中华,那地方很快地又服从了满清。直到吴三桂投清反正,自湘人滇,将云南一度做了他最后的根据地,直到吴三桂败亡以后,云南重又归人了中原版图。

因为滇中是古时的西南夷,那里的居民向来是汉苗杂居。在滇边或深山中的人,便与汉人迁入滇省者不同,那便是所谓苗民。……苗民人人犷悍勇健,无论男女,都爱武善斗,尤以生苗为最。传闻尚有食人之苗,猓猓便是一种,但经实地考察,猓猓也自有猓猓的纪律,并不若传闻之甚,不过大多数习于迷信,擅制毒蛊,这倒并非故作惊人之谈呢。

滇黔山水,甲于天下,这句话实嫌夸大,因为即以云南而论,除了几处名胜而外,大都是崇山峻岭,说他险恶则可,说他美秀则未必。本书述的是滇中故事,自然要谈一谈云南的地势,尤其是关于苗民聚集之处。别处不论,单说滇省西南上,邻近缅甸的一个地方,名日普洱,这普洱在清初却是府治,它北倚顺宁府,东邻沅江州,东南与I临安府接壤,在这一块地方,苗民最多,因而有一句俗话,谓之“普洱临宁三五猛”。这是什么意义?原来在普顺临三府界内,共有三十五个地名,都以猛字当头,那即猛弄、猛梭、猛勒、猛赖、猛蚌、猛烈、猛岩、猛岛、猛腊、猛搻、猛养、猛统、猛迺、猛龟、猛往、猛海、猛混、猛班、猛麻、猛准、猛朗、猛宾、猛啻、猛回、猛勇、猛库、猛撤、猛渗、猛董、猛波罗、猛连、猛猛司、小猛罕、上猛尹、下猛尹便是。这三十五猛所居,虽不敢说尽是苗民,但在千分之几内或有几个汉人点缀其中,这是实在的。

在普洱西南方,紧邻缅甸的那一道边疆,正是葫芦野夷界,在野夷界之南,后来便是所谓猛连宣抚,但在清初时节,那地方似乎尚未经宣抚,可说一句是化外之地。在猛连与葫芦野夷界之间,有一带山脉,那是属于金沙江以北的云岭山脉的一支。此间地广人稀,尽为葫芦野的一种苗人所集居,其族世以勇武为荣,若干年、若干代下来,相沿成风,因此小孩子秉了祖先强悍的体气,生下来就与他处的人不同,发育既极坚实,练武尤为他们的天经地义。

这里有一家姓穆索的苗人,夫妇素以专猎野兽为生,如虎豹狮象之类,他们的勇武当然是不必说起。这男苗名叫穆索金环,在三十岁上生下一子,起名穆索珠郎,自幼勇武有力,善于奔山,行走如飞,这些都是葫芦野苗人的通常能耐,原不足为奇,奇的是,这穆索珠郎幼年在山中猎捕小兽,忽然遇到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采药僧人,能通苗语,见穆索珠郎天生矫健,迥异常苗,便与他谈将起来。也是穆索珠郎福至心灵,知道僧人不是常人,就问他请教武功,僧人偶尔试了几手给他一看,喜得穆索珠郎一味缠着那僧人,必要随他去学武艺。

那僧人本因他是可造之材,才故意点醒他,此时见他居然已经悟到,益发欢喜,便对珠郎说:“你愿随我去学艺,你的父母意思如何呢?”

珠郎便引了僧人,来见他的父亲穆索金环。苗族学武,本视为重要,自无不允之理,便以三年为期,过了三年,无论学成与否,必要回来一次,双方约定,次日便由僧人挈了珠郎自去。

光阴如箭一般飞快地过去,穆索珠郎不但三年期满回家来探视过一次父母后,再去又是三年,可说珠郎随着僧人学艺,每三年回家一次,如此已经到了第三个三年上了,此时金环夫妇,年过四旬以上,转眼就已五十岁,自然儿女的心情,比壮年更要浓厚,到了第三次珠郎回家探视双亲时,金环夫妇便不愿再让珠郎回到僧人那边去了。

于是珠郎便向他父亲说:“果然我师父大觉禅师在此次临别之时,曾对我说过一番话。”

金环便问:“说了些什么话?”

珠郎说:“师父说‘你此番回去,怕你父母不愿再叫你到我这里来了,到时你也不必再来。万一你父亲尚无此意,那便是你的造化,这是关于你毕生的命运,无可强勉的。’如今爹果然不让我再去,看来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吧。”P1-3

后记

第五集结束全书:接叙安馨二次夜探别墅,不料尤、任两人已暗派四名苗酋,秘密将玉骢押解进省。后来安馨力战群苗,几乎丧身,幸宝祥得到灵鸽示警,赶来救援,铁掌毙凶苗,两人重上征途,泥溪司狮王两次逞凶,一场恶战,击退群凶,黄泥溪河,巧救玉骢,于是三人赶奔成都府,各献绝技,闯过重重埋伏,进入成都府,经过惊险绝伦的血战,才得活捉吴礼。丛林中,玉骢用朱痕剑手刃父仇,剜胸摘心,望空哭亲后,才算完全结束苗疆全部惨剧。

场面惊险火炽,事迹悲壮,实为本书最紧张者。

注:本集1951年3月正华书店初版。

编校者按:据以上后记,知《苗疆风云》一书结束于第五集,可惜编者及友人手中均只得前面四集,第五集遍寻不着,虽曾在陕西省图书馆目录中发现第五集的踪迹,但询之该馆,仍未得见,十分遗憾。幸好本书百分之八十内容尚存,且第四集后记也概述了第五集主要内容,尽管无法凑成全篇,但也聊胜于无。唯期诸异日得见第五集,最终将全书补足。

目录

第一集

 第一章穆索威加三五猛

 第二章埋陷阱活擒珠郎

 第三章夜袭盘江铁索桥

 第四章铁索桥边的恶战

 第五章艳妾珠冠成祸胎

第二集

 前引

 第一章图财害命的人兽

 第二章困死英雄木椟中

 第三章害人害己造惨剧

 第四章血溅灵帏酬故主

 第五章千古惨剧的结束

第三集

 引言

 第一章卑污阴险的道儿

 第二章象鼻冲麓除凶苗

 第三章碧云丹岩的树屋

 第四章高僧恩赐朱痕剑

 第五章素素玉骢的结合

第四集

 前引

 第一章天魔洞里的风光

 第二章武侯祠中的剧战

 第三章柳侠拐杖惩悍苗

 第四章任同知的缚狮计

 第五章灵鸽求援哀牢山

后记

附录:朱贞木小说年表

序言

朱贞木和他的武侠小说(代序)

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是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名家辈出,佳作潮涌,领军人物就是学术界称为“北派五大家”的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郑证因和朱贞木。朱贞木虽然敬陪末座,但他拥有一个响亮的头衔——“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朱贞木,本名朱式颛(一说名桢元,字式颛),1895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宦人家。他自幼在家读私塾,喜爱诗赋和绘画,也喜爱文学,后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据说当地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文学系。1928年经人介绍进入天津电话局做文书工作,后来升职任文书主任。1934年将家属接来天津,从此定居于此。1937年七七事变后,朱贞木继续留在电话局供职。天津报界名宿吴云心先生曾回忆说,朱贞木因此在抗战胜利后被解职,曾在天津小白楼开过餐馆,不过此事未找到直接的佐证材料。根据最新发现的零星资料,他因不愿受日本人的气,于1940年就自动从电话局离职,在家闲居,作画治印之余,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偶尔也写点文章。至于1949年天津解放后的情况,仅知道他曾经参加过戏剧方面的工作,编过舞台剧(话剧),大约于1955年冬天因病去世。

朱贞木在天津电话局供职期间,与还珠楼主李寿民同事。还珠楼主哲嗣李观鼎先生对笔者说,幼时在北京家中见到过来访的朱贞木,身材瘦削,双目有神。他记得父亲和朱贞木一聊就是一整天,说到激动处,互用手指比画,显见两人关系相当好。

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创作大约始于1934年8月,他在《天津平报》上开始连载处女作《铁板铜琵录》。张赣生先生认为是因见还珠楼主在《天风报》发表《蜀山剑侠传》一举成名,朱氏见猎心喜而作,以两人密切关系而论,确有此种可能。《铁板铜琵录》究竟连载多久、是否连载完毕暂时无法得知,或许有两年之久。大约在1936年9月,《天津平报》上又开始连载朱贞木的另一部武侠小说《马~4--7-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天津平报》不肯附逆,自动停刊,该书也就停止连载。

1940年10月天津大昌书局结集出版《铁板铜琵录》第一集,并自第二集起改名《虎啸龙吟》,并一直沿用至今。1942年11月,天津合作出版社出版了《龙冈豹隐记》,该书的前面部分就是只连载年余的《马鹞子传》,可谓是在续写该书。不过《龙冈豹隐记》也并未写完,据作者自叙写到第五集就搁笔了,也没有提到原因,不过笔者所见现存最后一部是第六集。后来在书商和读者的要求下,朱贞木以该书未完结的后半部分加上手头已有资料,写成一部故事完整的《蛮窟风云》并出版。另外,1943年9月的(369画报》中提到他还有一部小说《碧血青林》,却一直未见出版,但是1949年前后出版的《闯王外传》序言中提及本书原名《碧血青磷》,或许就是此书。

抗战胜利后至五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武侠小说的出版迎来一个短暂的新高潮,朱贞木的小说出版了不少,如流传极广的《罗刹夫人》、《飞天神龙》《艳魔岛》《炼魂谷》三部曲、《龙冈女侠》、《七杀碑》、《塔儿冈》、《闯王外传》、《郁金香》等,是日据沦陷期间的几倍,其中既有武侠小说.也有社会小说,还有历史小说,仅见之于广告未曾见诸出版的小说尚有数种。

根据手头搜集到的原刊本和相关资料,剔除同书异名者,从1934年至1951年,各种体裁的朱贞木小说一共出版了十九种,仅见广告未见出版者四种,具体内容可参阅本作品集后所附《朱贞木小说年表》。另外有一部《翼王传》乃是上海著名越剧编剧苏雪庵所作,他借朱贞木之名出版.朱贞木为此还写了一篇不短的序言。

朱贞木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张赣生、叶洪生、徐斯年等专家学者对此早有精彩论述,笔者不打算再抄一遍,只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谈一谈朱贞木小说的特色。

看小说本身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古人雪夜闭门读禁书,乃是读书人特有的一乐,其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消遣,武侠小说尤其合适做这样的消遣,而好看的故事则是消遣的核心。

朱贞木的小说构思精妙,叙述生动,引人入胜。如《蛮窟风云》。从沐天澜误饮金鳝血意外昏迷不醒开始,引出瞽目阎罗救人收徒、金翅鹏的出场以及被龙土司纳入麾下,而跟着红孩儿的出场,解释了瞽目阎罗的来历以及与飞天狐结怨的经过,又为后文狮王、飞天狐侵入沐王府,瞽目阎罗舍身血战等高潮部分做了铺垫。又如《庶人剑》,陕西山村中,一对拳师夫妇失踪多年突然归来,教徒自娱晚景。他们意外收了一个来历不L明l的上门徒弟,不久就遇到多年前的仇敌上门寻仇,老拳师怀疑这个徒弟,结果误中圈套,幸亏这个徒弟忠心为师门,救下了老拳师父子,而仇敌五虎旗之来,则源自老拳师夫妇二人当年离家,与师兄弟一起走镖,技震江湖时期。朱贞木以倒叙的笔法,娓娓道来,他在平实流畅的叙事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创造出一种情趣,故事本身环环相扣,紧凑严密,令读者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欲罢不能。他的名作《七杀碑》,二十多年前笔者真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邓友梅先生在《闲居琐记》中,记录了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指着《七杀碑》对他说的话:“……写法上有本事,识字的老百姓爱读,不识字的爱听。学学他们笔下的功夫……”由此可见朱贞木讲故事的水平有多高了。

若要把故事讲得“识字的老百姓爱读”,只有凭语言的功力了。朱贞木接受过私塾乖学堂两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长期教育,其学历在武侠小说作者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青少年时代又是在富庶的浙江绍兴度过的。他肯定接触过当时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新文学书籍以及翻译的西方小说作品。他的武侠小说处女作《铁板铜琵录》遵守中国章回小说的传统,采用对仗的回目,在描绘风景时更是不自觉地经常使用赋体,轻松自如,毫不佶屈聱牙,可见其古典文学素养深厚。自第二部《龙冈豹隐记》开始,包括之后的所有作品,他却都摒弃传统章回,章节名称全部采用“血战”“李紫霄与小虎儿”“金翅鹏拆字起风波”等名词、词组或短句,长短不拘,新鲜灵活。这一革新更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大部分香港、台湾武侠作家写作的滥觞。他在武侠小说中有时还使用当时流行的新名词如“观念”“计划”“意识”等,然而用得自然爽利,反映出了一些语言跟随时代而来的变化。

严家炎先生在《金庸小说论稿》中说:“在小说语言上,金庸吸取新文学的某些长处,却又力避不少新文学作品语言的‘恶性欧化’之弊。他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学中,较多承继了宋元以来传统白话文乃至浅近文言的之消遣,消遣之途不一,消遣之理相同。然真能达到读者消遣目的与否.则须视内容之故事是否新颖,文字之组织是否通畅为衡。以各种说部风起云涌之今日,而欲求一有消遣真价值之作,亦非易易。”

待到数年后的《罗刹夫人》出版时,他对武侠小说创作题材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他在该书附白中指出,武侠小说有两弊,一是过于神奇,流于荒诞不经;一是耽于江湖争斗,一味江湖仇杀。他希望《罗刹夫人》一书可以为读者换换口味。他也的确做到了,该书影响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是他根本想不到的。

朱贞木虽然屡屡强调自己写小说只是消遣,但他身处一个战乱频仍的大时代,又从家乡绍兴北迁天津,个人际遇的变化、人生的起伏都会多多少少在作品中有所流露。他的小说题材不少出自明末清初的笔记,为何选择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变乱的时代发生的故事和人物,背后的含义是不言自明的。在《龙冈豹隐记》等书中,轻松和趣味之外,作者自身感受的某种无奈时有体现——身处乱世的人们,无论高人愚氓,何处可以求得安定的生活!

随着1949年1月天津的解放,这种对于时势的困惑与无奈就消失了。朱贞木在这年7月出版的《七杀碑》第二集结尾处写道:“烽烟未戢,南北邮阻,渴盼解放,当再振笔。”“解放”二字表明了他当时的政治态度.也表明了他对于新时代的期盼。于是,在全国解放后,朱贞木主动学习新的文艺理论,尽力掌握新的文艺观点,并尝试运用在新的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创作中。《铁汉》就是他的一次努力:一个侠士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意欲拯救无辜百姓,免遭官军的蹂躏。在《庶人剑》的序言中,朱贞木已经认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狭隘与局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可贵,他写道:“‘老百姓的剑’是用钢铁一般的意志铸就的,无形的,锋利得无可比喻的,而演出的方式,不是斗鸡式的,是集合大众的意志,运用脑力体力,推动整个社会机构,而与障碍前进的恶势力做斗争的……”

可惜类似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进一步开花结果,《庶人剑》刚刚写了三集就停刊了,预告的不少新作如《酒侠鲁颠》等似乎都未曾出版。自1951年6月起,所有武侠小说都不准出版。1956年文化部又颁布《严厉查禁反动、淫秽、荒诞图书》的命令,并配发查禁图书目录,朱贞木的所有作品竞都赫然在目。其实,类似朱贞木这样努力学习、尝试运用新文艺观点创作武侠小说的还有还珠楼主、郑证因等武侠作家,他们的所有作品也一样榜上有名,一同被禁。此后三十年间,朱贞木的小说彻底消失,连朱贞木这个人也寂寂无闻至今,新近方才知道他可能于1955年因病去世。

他的武侠小说基本写成喜剧结局,可是自己的写作生涯却以近乎悲剧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武侠小说又重新出现在图书市场上,而且颇有声势,名家名作纷纷重现江湖,朱贞木的作品也出版了几种。时至今日,如《罗刹夫人》《七杀碑》等几部知名作品也再版过多次,只是因为出版人对于武侠小说仅仅停留在商业层面的认识上,因此版本混乱,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影响了对朱贞木作品的研究。

中国文史出版社不惮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出版《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还一个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知名作家的本来面目,可谓功德无量!笔者作为该文库“朱贞木卷”原刊本提供者、编校者,于武侠小说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略有心得,承蒙社方信任。略谈一些关于朱贞木生平及其作品的粗浅看法,谬误不免,聊充序言耳!

顾臻

2016年10月26日于琴雨箫风斋

内容推荐

《苗疆风云》的作者朱贞木的作品布局格调奇诡、内容侠情兼备、笔法细腻柔韧、内涵不拘传统,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情感理想化、武功细节现实化,开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之先声,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他的特点,在于集大成而予后来者以众多的启迪。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丽神奇于现实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侠情派的缠绵婉约于江湖的壮烈凄艳之中;其三是吸收历史派的沉雄厚重于小说的虚构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领域开创了许多奇功,为后代所继承;其五是“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

在作品序中中公开对其赞赏的武侠小说作者有古龙、司马翎,其中古龙小说的诡异情节便深受朱贞木影响。

编辑推荐

《苗疆风云》的作者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其作品布局格调奇诡、内容侠情兼备、笔法细腻柔韧、内涵不拘传统,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情感理想化、武功细节现实化,开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之先声。为传播文学经典著作,传承孝友义侠的武侠精神,本书秉着尊重原作、还原经典的原则,均以民国原本为蓝本对作品进行点校整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苗疆风云/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贞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86395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42
CIP核字 2016283970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39.8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