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自传)(精)
内容
试读章节

阿奇博尔德先生

由于只是一些零散、非正式的回忆记录,所以我可能会絮叨很多小事情,请大家见谅。

回顾我的一生,脑海中留下的最鲜活的回忆便是和老同事共事的场景。在本章谈起这些朋友,而不谈别的朋友,并不是说其他人对我不重要,我只是想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谈谈早期的那些朋友。

人们可能会忘记与一个老朋友初次相逢时的情景,或者对一个老朋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见标准石油公司现任副总裁约翰·D.阿奇博尔德先生(John D.Archbold)时的情形。

那是35或40年前,当时我正周游全国,与生产商、炼油商、代理商交流,四处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寻求商机。

一天,在油田地区附近有个聚会,当我到达旅馆时,里面已经挤满了石油行业的商人,我看到签到本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名字:约翰.D.阿奇博尔德,每桶4美元。这是一个富有朝气、热情四射的家伙,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在签到本的签名后面还加上了广告语“每桶4美元”,估计没有人会怀疑他对石油业的坚定信念了。每桶4美元的呐喊非常引人注目,因为当时原油的价格远低于此,这次争取高价的战役一炮奏响——因为这个价格令人难以置信。但阿奇博尔德先生最终不得不承认,原油不值“每桶4美元”,即便如此,他始终保持着热情、干劲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他天性幽默。法庭是一个严肃的场合,有一次,他出庭作证时,对方律师问他:“阿奇博尔德先生,你是这个公司的董事吗?”

“是的。”

“你在这个公司担任什么职务?”

他立刻回答道:“争取更多分红。”这个回答将那位学识渊博的律师引到了另一个问题上。

我一直惊叹于他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现在,我见到他的机会少了。他总是日理万机,手头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而我则远离喧嚣的商界,打打高尔夫球、种种树,过着农夫的田园生活,即便这样,仍然觉着时间不够用。

说起阿奇博尔德先生,我必须再次强调一下,在标准石油公司工作期间,他们给予我很多声誉,让我愧不敢当。我非常幸运,能够把这么多能力超群的人联合在一起,他们现在都是公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我与他们已经共事多年,因为他们,许多困难重重的任务都被完成了,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走到了今天。

我与大部分同事都交往多年,到现在这个年龄,几乎不到一个月(有时我觉着不到一周),就不得不给相交的家族发出唁电,安慰那些丧失亲人的家人。最近,我数了一下已经去世的早期共事的同事,还没有数完,已经60多个了。他们是踏实、真诚的朋友。我们共同努力,共担风雨,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光。我们曾讨论、争执、斟酌许多问题·直到最终达成共识。我们彼此坦诚相对,做事光明磊落。对此我一直感到十分欣慰。没有这些作基础。商业伙伴就无法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然,让这些意志坚定、坚强有力的人达成共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的方法是耐心倾听、坦诚讨论,每个人都开诚布公,把所有细节都拿到桌面上讨论,尽量得出结论,最终决定行动的进程。这些同伴中保守者通常占大多数,这无疑是件好事,因为大公司总是有一味扩张的冲动。成功人士通常会比较保守,因为一旦失败,他们会失去很多。但幸运的是,也有一些野心勃勃、敢于冒险的同事,通常是公司中最年轻的,虽然人数少,但敢作敢为,极具说服力,令人信服。他们希望有所作为,并快速付诸行动,他们不介意承担工作的压力,敢于承担责任。我对保守者遭遇激进者(我可以称他们为激进者吗?或者说是敢于冒险的人)时的情形记忆深刻。在所有的事件中,我都是后者的忠实代表。P3-5

作者简介
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1839-1937)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目前很好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为慈善运作管理树立了典范。
书评(媒体评论)

洛克菲勒的创业精神永远是激励我前进的伟大动力。

——〔美〕比尔·盖茨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洛克菲勒那样,对我的投资人生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美〕沃伦·巴菲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旧朋老友

第二章 获取财富是困难的技艺

第三章 标准石油公司

第四章 石油行业的经历

第五章 其他的商业经历和商业原则

第六章 赠予的艺术

第七章 慈善托拉斯:赠予合作原则的价值

附录:洛克菲勒信札

序言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为了准确反映出上榜富豪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比尔·盖茨的数倍。

漫步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他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

洛克菲勒在童年时期便懂得饲养火鸡,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钱。在青年创业时期,因资金周转不畅,他向父亲借钱,欣然接受10%的利率a在洛克菲勒家族,从来没有白拿的钱,一分钱也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的,这样的信念使得这个家族长盛不衰。洛克菲勒说过:“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实际上,天赋是一方面,卓越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成就伟业的关键因素。从老洛克菲勒写给儿子小约翰的信中,我们可以看见他是怎样细致地纠正下一代的一个个错误,给与他智慧的指导。

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钱,朋友让他不必客气,而他却坚持把硬币放到朋友的口袋里,郑重地说: “这可是1美元整整1年的利息啊。”由此可见,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抓住了每分钱,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而我们能看见这个智者留下的手记无疑是一种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让我们在此书中追寻财富背后的智慧源泉,汲取人生奋斗的强大动力!

内容推荐

约翰·洛克菲勒编著的《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自传)(精)》是洛克菲勒的自传,附录里还收录了他写给儿子的22封信。洛克菲勒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十六岁从商以来的工作、创业、经营、扩张经验和商业原则,讲述了自己进入石油行业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经过,以及毕生投身于慈善事业的心得感悟。

编辑推荐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自传)(精)》的作者约翰·洛克菲勒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资本巨头,更是享誉世界的慈善家。本书收录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家信,娓娓道来,饱含深情。从中可以领略到一代伟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独到智慧。名家翻译,文笔优美,传神再现大亨风采。精美装帧,上佳珍藏,将前人智慧置于案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自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洛克菲勒
译者 徐建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13296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17-05
首版时间 2017-05
印刷时间 2017-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52
CIP核字 2017033657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45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