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精)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峻石,德国有名民族学家,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1951年出生于德国北部,1977年获汉堡大学博士学位。1986-1999年,任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99年,参与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的筹备工作,为该所创始人之一,并主持“融合与冲突”研究项目至今。 吴秀杰,博士,自由译者,旅德社会人类学学者。主要从事德语、英语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汉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日常生活的启蒙者》《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人类学的缺位》《世界小史》。 目录 中译本导言 第一部分 导论 1.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冲突理论 2.问题的提出 3.本书的框架结构 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 4.一种关于身份认同的决策理论 5.容括与排斥策略的必要性 6.容括与排斥的概念性工具:社会范畴及其交叉关系 7.作为社会学的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社会学 8.暴力市场与自由选择 9.族群徽记、标记符、身份标志物——若干东非案例 10.伊斯兰与非伊斯兰社会中的洁净观念与权力,以及原教旨主义的幽灵 11.语言与族群性 第三部分 实证框架 12.冲突调解与和平决议:来自索马里和平进程的经验 13.关于方法:如何进行冲突分析 14.重新审视和平进程 参考文献 中西文人名对照表 中西文地名对照表 中西文族群名称对照表 缩略语列表 内容推荐 李峻石著,吴秀杰译的《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精)》从民族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出发,以欧洲、非洲的个案作为切入点,建构了一个新的冲突理论。在人们既往的认知中,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往往被视作引发冲突或者产生政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历史上并无充分证据来支撑这些观点。本书批判性地检视既往成见,并诠释了水、石油、政治资本、区位优势等资源在族群与宗教中扮演的角色。 编辑推荐 在人们通行的感知当中,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往往被看成引发冲突或者产生政治分化的因素,尽管历史上并无充分证据来支撑这些观点。李峻石著,吴秀杰译的《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精)》批判性地检视这些通行成见,并指出哪些因素是一种新冲突理论所必需虑及的。作者首先分析身份认同范畴如何形成、不同范畴如何组合在一起;而后讨论人如何在不同范畴当中做出身份认同选择决策,以及身份认同如何发生变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李峻石 |
译者 | 吴秀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9711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17-03 |
首版时间 | 2017-03 |
印刷时间 | 2017-03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4 |
CIP核字 | 2016223112 |
中图分类号 | C95,Q98,C9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8 |
宽 | 14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 01-2016-2392号 |
版权提供者 | 根据李峻石授权的英文版译出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