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底色
内容
编辑推荐

许多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生命的底色永远总是在你不谙事实的时候就悄无生息地打好了……

本书是林采宜继《肆无忌惮》之后的最新力作,收集了她在二○○六年间写的二十多篇文化散文、思想随笔以及一篇都市寓言式小说——《只在此时此刻》、《风中摇曳的欲望》、《烟与男人》、《中国文化的道德嗜血》、《集体行为艺术》、《一百年以后》等,文中阐述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和人类命运有关的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是林采宜随笔集,具体收录了其在2006年间创作的——《永远的印第安》、《男人的贞节牌坊》、《绽开在文化的戈壁上》、《自信人生二百年》、《所谓诚实》、《行走在人神之间》、《我也想要个老婆》、《一百年以后》、《孤独》、《中国文化的道德嗜血》等文章。

目录

一地野蒿(自序)

且说那风流

 只在此时此刻

 让一部分人闲下来

 风中摇曳的欲望

 且说那风流

 开在高枝上

 奢侈

 缘分

 怨

 这二十年

 烟与男人

 底色

缘分

 永远的印第安

 我也想要个老婆

 行走在人神之间

绽开在文化的戈壁上

 男人的贞节牌坊

 中国文化的道德嗜血

 所谓诚实

 孤独

 集体行为艺术

 自信人生二百年

 绽开在文化的戈壁上

一百年以后

 引子

 一 大雄宝殿

 二 遗落的思想

 三 遇到芯片

 四 隐私

 五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六 重逢

 七 无线你的无限

 八 污染

 九 心想事成

 十 冷漠

 十一 异端

 十二 解脱

后记

试读章节

只在此时此刻

生命,仿佛一出热闹的大戏,纷纷攘攘着各样的悲喜,只有无拘无束、半痴半醉的时候,才是由衷的本意。欲仙欲死,如痴如梦。醉是不用得道就能升天的感性快乐。称善饮者为酒仙,这里的善饮不仅指海量,也不仅仅指好饮,更主要的是饮酒的境界。仅有量不过是酒桶、酒坛子,仅仅好饮不过是酒鬼,称“仙”者是杯中有酒,心中无酒,豪饮且深味饮之情趣。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能通神,所以古人以酒祭天、祭神、祭祖、祭英雄,鬼神尚且相通,况乎人者。纵观古今,酒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具有“和”的作用,相逢一盅泯恩仇。饮酒有四个阶段:甜言蜜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最后是不言不语。三杯下肚,陌生泛然消退,推杯换盏的同时,彼此称兄道弟,五杯入肠,隔阂土崩瓦解,纵然是初次相逢,已然可以两肋插刀,豪言牡语堪泣鬼神,再有一两盅,那就是畅所欲言,旁观者称其胡言乱语,而饮者是步履春风,语惊天地。

闹酒疯有各种风格,有的谐趣,有的荒唐,有的可爱,有的可笑,有时甚至可气,不管酒仙、酒神、酒鬼还是酒菩萨,但凡是醉,通通离不开一个憨字。

我有一个朋友好饮。某夜醉酒,上洗手间达两个小时,太太夜半睡醒,发现他卧于冰冷的抽水马桶旁边,枕着自己的呕吐物,昏天黑地,睡得鼾声如雷。太太又气恼又心疼,使劲拍打他的脸颊,拽他的手臂,手都打疼了,此君酣睡依然。急中生智,她找出一个铁丝做的晾衣架子,抽打脚踝,疼得他一路狂逃,终于被太太“赶”进二楼卫生间,迷迷糊糊地跳进放满温水的浴缸,边洗边睡,澡没洗完,又在浴缸里呼呼睡去。太太拽也拽不动,喊也喊不醒,只好放尽浴缸里的水,用毛巾擦干浴缸和缸里的人,弄了条厚厚的鸭绒被,给他盖上。第二天早上醒来,此君发现自己赤身裸体,蜷在浴缸里睡,不觉怒从心生,说太太不把他当人,丢在浴缸里过夜,连条鱼都不如。“你一百六十多斤,既不能切碎,又不能分拆,我哪里扛得动。”太太又委屈又气恼。周末在家庭聚会上,听朋友的太太讲这样的八卦故事,众人都忍俊不禁。

古希腊称纵情纵欲为酒神文化,酒不仅有舒展筋骨的作用,更有舒展性情的作用。道学的一些说法就是酒能乱性,因此酒色酒色,酒和色不分家,都是属于本能的感性欢乐。

茶宜静品,酒宜喧饮。喝酒的情趣不在于喝,而在于闹,有捉对厮杀,有围攻起哄,纯男性之间的“闹”和有女子在场的“闹”,那意境可大不相同。酒精已然是兴奋剂,倘若红颜相映照,那兴奋的效果可以成几何级数放大。这时候,比试酒量变成竞争的游戏,敬酒与其说是表达某种礼节,不如说是男人之间的相互挑战。把旁人“放倒”是男人证明男性伟力的一种方式,推杯换盏之间,是男性的角力。男人不跟女人比酒量,但愿意在女人面前比试酒量,男人的酒是喝给女人看的,看客通常会是“表演”的主要动力。

有经验的服务生都知道,酒桌上多一个美丽女子,那么这一桌消费的酒水就会多出几瓶,尽管那女子或许滴酒不入。

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向来含蓄,但在酒桌上例外。“发乎情止乎礼”的约束此时可省略去后面三个字,无拘无束,放纵性情,唯有此时。耍酒疯是男人撒娇的方式,平时欲言而不敢的言论,此时滔滔不绝,平时欲纵又止的情怀,此时肆无忌惮。

某君曾告诉我:“男人醉后都是鬼话。”另一位朋友则说:“别的时候想说而不敢,醉后的鬼话没准也是真话。”于我听来,前者后者都有道理。鬼话与真话,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若当是承诺,当然是鬼话,醒后不认账,是理性的回归。若当是性情,都是真话,此时此刻,当理智的神经被酒精彻底麻醉,畅所欲言,是最本心的表达。生命,仿佛一出热闹的大戏,纷纷攘攘着各样的悲喜,只有无拘无束、半痴半醉的时候,才是由衷的本意。

有一好友,好酒且善饮,每至酒酣,必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好友:“你可记得少年时的同桌何人?”好友问,欲如何?必答“飘进伊的温柔乡。”数千里外,温柔不过是心里的某一刻念想,既是鬼话也是真话。以鬼话论,明日酒醒,所思所言,全都扔至后脑勺,功名利禄,该追的追,该求的求。以真话论,此时此刻,他心心念念的只有她。

有一位人事部的老总,在考察人力资源时有宴请的程序,酒至微酣,真言尽吐,若是洪醉,则性情毕现。据说心境平和的人醉则不言不语;牢骚满腹的人醉时多愤世嫉俗,骂骂咧咧;性格率真的人醉若顽童,娇憨可爱;而喜欢计较,争强好胜的人醉时与人挑衅、争斗为多。饮酒是群体的娱乐,被用于人事考察,怎么想都让人觉得可怖。

翻遍古今典籍,最美丽的醉是湘云。喝醉之后,“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虽然洪醉,“口内犹作醉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酒润风姿,娇憨妩媚,说不出的自然慵懒。难怪红学家们说:“世问醉态种种,独湘云最美。”“醉卧青石,满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簇拥太真者。”

男儿的醉,也有极感人的。唐朝王翰的凉州词写的就是悲壮豪迈、血腥味十足的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大漠茫茫,相思渺渺,生命如一朵飘忽的云彩,此时有,彼时无。喝酒喝到肝肠寸断,有血有泪有凄凉。

酒桌上的风景除了行酒令,比酒量以外,比较有趣的是女人和男人拼酒,既不像竞逐,也不像表演,微妙得很。这种喝法赢得的喝彩声往往最高,周围看客比较期待的结果是男人被女人灌倒。女作家素素有一名言:“男人好酒,但真正千杯不醉,万杯不倒的海量酒客都是女人。”有胆量跳出来与男人竞酒的女人,倘若没有千杯万杯的海量,必有让男人一杯就倒的风情。

正常人在两种情况下智商大跌,一是醉酒,二是恋爱。酒精和女人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在于前者有解药,海王金尊、浓茶、陈醋都可以解酒,后者没有解药,只有在时间的流水里慢慢地醒,当然也有执迷不悟,终身沉湎的,世人尽管笑其痴,谁又知道长醉不醒未必没有它的妙处呢。

2006-2-14凌晨 P9-13

序言

一地野蒿

十六岁的男孩这样说他的相思:明明知道不可以也不值得,可她的名字就像是生了根一样长在心里。

这才是真的喜欢。就像一蓬野蒿长在地里,没有理由地生机勃勃。每一阵风过,都能拽出一把思绪,摇曳出满地阴影。

文章之美,有句秀、骨秀和神秀。句秀若严妆美人,凤冠霞帔,脂红粉香;骨秀则是淡妆美人,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里的“天然”是妆得不露痕迹,到底还是精心刻意地妆过了;荆钗布衣、蓬头素面的美人叫神秀。

读了胡兰成和陈丹青的文字,知道什么叫神秀。那就是“我且胡乱写,君且胡乱看。”至于看懂哪个意思,全凭读者和作者的缘分。

人生有两种情形,大愚若智和大智若愚。写字也有两种状态,极尽哲理或信口胡言,精辟者总是若智,胡言者总是若愚,真要依我看来,“智”者未必真智,“愚”者未必真愚。

中国书法讲究知白守墨,真趣在白不在墨,文章亦然。

以人生言,恣意者为真,以文字言,随意者为真。而这个真,就是长在少年心底的一丛相思。

中国文字犹如绝色女子,有人动的是绮念,以把玩香腮为趣有人动的是深情,为之添衣暖衾。

绮念在笔端,深情在心底。

林采宜2006-12-17

后记

一荣一枯,二○○六年就在我们的枕边袖口溜过去了。

岁末,收拢往事残骸,这些文字成了沉淀在流光里的一些零星印记。

《肆无忌惮》之后,《底色》收集了我在二○○六年写的二十多篇文化散文、思想随笔以及一篇都市寓言式小说。

关于思想随笔,大抵不外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把践踏人性的美德挨个“践踏”一遍,譬如“诚实”、譬如“忠贞”、譬如“集体主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等等,所思所想大多是对传统道德的颠覆性思考。

而所谓的文化散文,无非是从社会心理的视角,聚焦一些人类情感。“文化”这两个字,在这里大约是“信口胡言,文而化之”的概念。

《底色》的最后一篇,是小说《一百年以后》,写的仍然是思考,和人类命运有关的思考,涉及到的问题太多太杂,一篇随笔无以涵容,于是变成了寓言式小说。

二○○六年有这么多的文字从忙碌的缝隙中挤出来,得益于林颖和闻镌的鼎力支持,《沃德财富》和《银联文化》的专栏是敦促我不断笔耕的两根鞭子。

最后,特别要感谢的是作家出版社,文稿邮过去才一周,封面图案已经出来,如春天的笑靥,雅致里透着隐隐的欢喜。

欢喜总是寻常日子里最美的暖色,尤其在这严寒料峭的冬日。

林采宜2006-12-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底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采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9100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