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4辑) |
内容 | 作者简介 徐以骅,上海嘉定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哲学博士,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靠前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靠前政治系主任、宗教与靠前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等职;担任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上海市政协委员。研究方向包括宗教与靠前关系、宗教与中国社会、中国基督教史、美国宗教等,在靠前外发表数十部(篇)学术论著。创办并主编学术丛刊《宗教与美国社会》、《基督教学术》、“宗教与当代靠前关系论丛”,以及“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论丛”。 目录 本辑代序 宗教与美国2016年大选 美国宗教 宗教红利与社会融入——美国的移民问题探析 美国神圣土地的宪法保护 跨宗教对话 跨宗教对话与国际关系 论佛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 解放神学何为 《克莱瑞尔》中的宗教对话 宗教与国际关系 伊斯兰朝觐与中国高铁“走出去” 停滞的对话?——世界银行和宗教非政府组织之合作困境 二十国集团的多边反恐合作评述——基于宗教视角的分析 右翼宗教团体、“日本会议”与安倍政府 宗教史 托克维尔的东方问题 从东正教圣徒到民族英雄——希腊现代国家意识形成的一个范例 圣体会与反宗教改革精神的形成和实践 特权与自由——12世纪英格兰的犯罪教士问题 “盐湖城海鸥”:海伦·斯诺与中国70后的“集体记忆” 著(译)者简介 内容推荐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徐以骅主编的《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4辑)》分为美国宗教、跨宗教对话、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史等四个部分。 编辑推荐 《宗教与美国社会》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拓展,从比较基础性的研究扩大到具有时政性的研究,从“纯”美国研究扩大到基于美国或与美国相关的研究,从宗教与美国外交研究扩大到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稿源也从国内扩大到境外。徐以骅主编的《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4辑)》仍将坚持此前风格,继续将本集刊办成国内学界在美国宗教以及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术发表和交流平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4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以骅 |
译者 | |
编者 | 徐以骅 |
绘者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5008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7-04 |
首版时间 | 2017-04 |
印刷时间 | 2017-04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88 |
CIP核字 | 2017051057 |
中图分类号 | B928.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95.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