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埃·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生动、鲜活地塑造了一个个小人物形象,他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在不经意间深深沁入我们的心灵,激起一道道感情的涟漪,使爱充盈我们的心田,永驻心中。整部小说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说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着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的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这对我国当前功利教育日益盛行、素质教育明显滞后的现实,无疑更具实用意义,更能让我们反思: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人生成长必读书
这本埃·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全书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眼光,从10月开学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学年结束。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大至国家、民族、家园,小到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部及具爱心与教育性的读物,已成为各国中小学生的成长必读书。
《爱的教育》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地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开学第一天
17日,星期一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在乡下度过的三个月假期,如梦般一闪而去。早上,母亲送我去巴雷蒂分校报到,我还想着乡下的事,满心的不乐意呢。
街道上,都是来来往往的学生;两个书店门口也都挤满了学生家长,他们在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盒、练习簿。学校大门口聚集了好多人,警察和校工们正在尽力维持秩序,力求把路打通。刚到校门口,我突然感觉有人在我肩上拍了一下,原来是我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红色卷发的他还跟以前一样,依然是那么爽朗、乐观,他乐呵呵地对我说道:
看来,我们要永远分别了,恩里科?”
其实我早就知道,但这会儿被老师提起,依然让我的心隐隐作痛。
费了好大的劲儿,我们才挤进门去。校园里,此时无论是端庄的太太、优雅的先生,还是工人们、官员们,又或是修女、仆人,全都一个样儿——一手牵着他们身边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着升级册。
这里的人可真多啊,前厅和楼梯上被挤得水泄不通,到处人声鼎沸,像剧院似的。我重新看到一楼宽敞的大厅,觉得很亲切。这个大厅连着七间教室的走廊,在过去的三年里,是我每天到教室的必经之路。
我二年级上半年的班主任正站在教室的门口,向我打招呼:
“恩里科,这学期你要到楼上去上课了,我再也看不到你从我门口经过了。”她望着我,不舍地说。校长被一群焦急不安的母亲们围着,这些母亲正为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座位急得团团转。唉,看上去,校长的头发、胡子比去年更白了。使我欣慰的是,同学们都比暑假前长得更高大、更结实了。
一楼教室的分班已经结束了,有一些一年级的小孩子们极不情愿地走进教室,一个个都像小倔驴似的,不管家长怎么生拉硬拽,死活不动弹。这时,家长们只好用强硬的手段又拉又推地将他们弄进去,可是有一些被拉进去,等父母一走,就逃了出来;而另一些看到他们的父亲母亲走了,就开始大哭起来。刚走不远的家长们不得不返回,有的细声安慰他们的小宝贝儿,有的则大声呵斥。而此时,老师们显得有些手无足措。
我弟弟在一楼,分到戴尔凯迪女士班里,我呢,上了二楼,被安排在泼伯尼先生的班里。上午十点,我班的同学都聚集齐了。我数了一下,包括我在内一共有五十四位同学,但其中只有十五六位是我三年级的同班同学,不过,还好总得第一名的德罗斯在其中。
每当我忆起那伴随我整个暑假的那些郁郁葱葱、趣味无穷的山林时,我就觉得这学校看起来是那么狭小,那么沉闷无趣。我心里嘀咕道:“这才是第一天啊,还有九个月呢!想想那些辛苦的功课、月考,真讨厌啊。”
一走出学校,我便急切地想看到母亲,一见到她,我就跑过去亲吻她的手背。她对我说:
“勇敢点儿,恩里科,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们的班主任
18日,星期二
今天我突然发现,新老师也挺可爱。当我们陆续来到教室时,他已经端坐在讲台上的座位上了。有一些去年他教过的学生,时不时地会从门口探头进来跟他打招呼。很明显,大家都很喜欢他,希望他今年还能教他们呢。
他打量着我们,一边念生词,一边走下讲台,在一排排课桌间来回穿梭。看到有位同学长了小红疹子,他停止了念生词,用手捧着那位同学的脸,仔细地看了看,询问他得了什么病,还把手放在同学的额头上,看他是不是发烧了。这时,一个坐在他身后的同学突然跳到长椅上,站了起来,模仿木偶做着鬼脸,恰好老师突然间转过身来,那同学便猛地坐回座位,吓得一动不动了,他低着头,等着受处罚。老师没有生气,只是把手放在那吓坏的孩子头上,对他说:“以后别这么干了。” 随后他什么都没说,便重新回到讲台,继续念生词。
为我们做完听写后,他又静静地看了我们一会儿,用非常缓慢但却洪亮、慈祥的声音说:
“听着,我们要一起度过一年的时间,我希望我们都能努力过好这一年,好好学习、好好表现。我没有家人,你们就是我的家人,去年母亲还在我身边,但如今她已经去世了,我孤身一人活在这世界上,如果没有你们,我就一无所有了,除了教导你们,我没有其他的爱好和志向。你们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我不希望任何人逼我去惩罚你们,我真心希望能看到你们的爱心。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而你们也将成为我的安慰与骄傲,我并不期待你们给我一个为我赢得荣誉的承诺,但是我相信,你们在心里,已经向我承诺了,我因此而感激你们。”
就在这时,巡查的老师走进门来,宣布学校放学了。我们都静静地离开了座位,一点儿声响都听不到。刚才从长椅上站起来的同学走到班主任的身边,颤抖着声音对他说:“老师,原谅我吧。”
班主任在他额头上吻了一下,告诉他说:“回去吧,孩子。”P002-005
这部书是特地为九岁到十三岁的小学生而写。
该书也可以用“一个小学生的四年级纪事”这样的书名,它是意大利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写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不能断定最后出版成书的文稿是否直接出自那学生的手笔。他曾经在自己的日记本里不停地写他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日积月累汇成一册。年底,他身为作家的父亲——我,特地在他的笔记本上加了许多批注,甚至修改补充,但我力求以儿子原有的语言风格叙述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所要表达的童心童趣。四年后,儿子升入中学,重读此册,并根据自己记忆深处保留的人和事,添加了许多新鲜的故事,便成了最后这本书。
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赶快读一下这位同龄人的著作吧,了解他们的心声。我衷心希望那些故事也能深深地打动你们的心,让你们一生受益!
1886年出版的《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它是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亚米契斯所有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本书,作者之所以能享誉世界,可说完全得益于这部不朽的杰作。
《爱的教育》的意大利原文是Cuore,中文直译为心,其原副书名为《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它是一部日记体的小说,是亚米契斯以儿子的日记为蓝本改编而成的。全书以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恩里科的眼光,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学年结束。这日记所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是恩里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却生动、鲜活地塑造了一个个小人物形象,他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在不经意间深深沁入我们的心灵,激起一道道感情的涟漪,使爱充盈我们的心田,永驻心中。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上至国家、民族,小到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甚至陌生人间的交往,可说处处入情入理,牵心挂肠,感人至深。
整部小说涉及9-13岁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说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着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的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这对我国当前功利教育日益盛行、素质教育明显滞后的现实,无疑更具实用意义,更能让我们反思: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爱的教育》自1886年诞生以来到1904年,不到20年时间,在意大利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到目前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成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儿童读物,被誉为人生成长必读书。这部老少皆宜的文学名著如今早成了各国各大图书馆必藏书。
《爱的教育》一书是人类全部美德的结晶,是净化人类心灵的最佳精神读本,身为家长没让孩子读此书,是你的失职,作为孩子,没能在儿时读此书,是你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