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侗族生计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罗康隆,1965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楚天学者”,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一般、重点、重大各一项)。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主任,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文化与居民健康)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生态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吴寒婵,女,苗族,贵州省天柱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人员、国家民委民族生态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人员。
目录
绪论人文环境变迁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侗族传统生计的技术体系
第一节山地泽生生态系统的文化构筑
第二节传统生计经验的积累与传统糯稻的保存
第三节侗族梯田经营与气候风险的化解
第四节黄岗糯稻品种的特化与生态环境的适应
第五节侗族社会的“鱼”及其文化
第六节黄岗侗族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章侗族传统生计方式的制度体系
第一节侗族空间聚落与资源的有序配置
第二节侗款对侗族传统生计方式的保障
第三节侗族传统生计的制度保障研究:稻作梯田建构为例
第四节侗族“栽岩”的神圣性与社区“资源边界”的稳定
第五节侗族四季律法与生计秩序安排
第六节侗族社区的时空规序与资源配置
第三章侗族传统生计的生态价值
第一节侗族传统生计方式与生态安全
第二节侗族传统生计与水资源的储养和利用
第三节侗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第四节侗族传统生计方式与生存保障
第五节侗族生态智慧对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护
……
内容推荐
侗族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数百上千年与所处生境的应对中,构建起了人类农业的另类文明——“稻鱼鸭”的生计体系。这类农业文明体系不仅对侗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对我国南方的生态安全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看,是一个山地泽生生态系统的缩版;从产业项目看,是农、牧、渔结合的立体复合产业;从生产节律看,稻、鱼、鸭相克又相生的“中庸”范例;从聚落布局来看,农田与森林兼容,鱼塘与稻田连通,人们对聚落资源加以调控,使其比例协调,生长有序。这里,俨然像是一首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田园诗,展现出韵律回旋的谋生艺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侗族生计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康隆,吴寒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96908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7.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