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宪益舅舅百岁祭(精)/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断蓬”是舅舅的一首无题诗中用的词。母亲说太棒了,瞩我用上。舅舅自己说“亦平安”前添上两个仄声念起来就好听了。我想起了舅舅已变得雪白的头发。

七言律诗写于今年的3月4日,这时他刚从五棵松外文局商品单元房搬到小金丝胡同6号。我的表妹、舅舅的小女儿杨炽夫妇翻盖了这幢足以成为这一带楷模的四和院平房,它比邻前后海,过往银锭桥,地处尚能保留一些老北京风貌的区域。据说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的女弟子,她将施工过程拍摄成册,怪不得常会吸引洋人旅游者来叩门参观。

这是舅舅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搬家。诗的后四句是:“独身宛转随娇女,丧偶飘零似断蓬,莫怪巷深难觅迹,人生何处不相逢。”虽然还流露出一点感伤,毕竟是回归了失去很久的天伦生活。也让所有惦记他的亲友们,从此不用再担心他的安危,像他独居五棵松一年时那样的状况。至于对这条胡同的形容,他一点不夸张。我第一次骑车来探访,就七拐八拐走了弯路。回家也诌了一首五言古诗抒发印象。自知古文底薄,请教敏如姨妈修正了一下。有四句我颇为得意:“钟鼓楼远望,邻家鸽飞翔。”“国母多寂寞,阿舅解愁肠。”

舅舅在小金丝胡同新居一连写了五六首诗。越写他的情绪越积极乐观,他写诗从来是信手拈来又直面现实。总是他的大妹妹,我的姨妈为第一位收藏者,然后再转告已翘首待看的小妹妹。住在南京的我母亲又总爱传送友人,她把舅舅的自传放在枕边,这是她的一份骄傲。

我的舅母戴乃迭于1999年秋天去世,生前她有长达十年的从忧郁到衰竭的煎熬。而我的舅舅也苦守了病妻十年。这对他们这样的荣辱患难半个多世纪、仍恩爱如初的夫妻,无疑是非常残酷的折磨。如果再记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活趋于安定祥和、译著迭出,频频出访,更不必说国家给予的各种荣衔。对比他们曾有这一段不算短的好日子,我更感到反差强烈地难以接受。那时两人对饮是从每天的傍晚开始,这意味着书房里的打字机为主人服务了一天,可以暂时歇歇了。常会加入好酒好文的朋友们,男主人越喝越幽默,女主人越喝越直率得令人汗颜。百万庄宿舍那不大的客厅里笑声不断,舅舅更是妙语成珠。有一次他讲起在日本学茶道的经历,说着说着竟下跪到地毯上模仿起来。而我作为晚辈亲戚只会在一旁傻乐。现在重新回味,悟出那是他们一起度过劫难后,难得的一段精神释放的快乐时光。自从舅母病后,舅舅先是劝阻她少喝,后来他偷偷往酒里兑凉开水,越兑越多。舅母喝出不是酒“抗议”过,却经不住丈夫的爱护。渐渐这客厅里完全变成舅舅一个人独饮了。舅母照旧坐在他的对面,但已不再会风趣谈笑,她终究对自己在中国所受到的苦难能够表达了,用她的方式。偶尔吐出几句英文,或对来看她的人张冠李戴。舅舅只得在一旁默默苦笑。

搬到友谊宾馆后,我和舅舅单独聊天的次数变得多起来。我就住在对街,保姆走了,我有时会多陪舅舅坐一会儿。我知道他并不喜欢这里,像与世隔绝似的。他写过四首迁居诗作自嘲过。我也知道白天他多操劳,主外又主内,要服侍病人,还得时时刻刻留神,生怕舅母有个什么闪失。有一回客人问他在做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很快回答:“做家务。”有几次我看见他在叠舅母的晾干的衣物,虽然叠的不大像样。早年那么喜爱旅行的舅舅已变得“畏远行”了。他辞谢了几乎所有的出访邀请,即使1994年到香港接受名誉博士学位,他都心不踏实,写下了:“家有仙妻常卧病,身无神术起沉疴。”的诗句。

这会儿舅母已早早被搀进屋睡下,舅舅总可以喘口气了吧。冬天这宾馆式的公寓里弥漫着热烘烘的暖气,夏天窗外那浓密深色的树叶会在晚风里发出沙沙声响,一切是那么的宁静,使人暂时忘掉不幸。我们什么都谈,但他从来不吐露自己的内心有多惆怅。他的思绪依然很广阔,我讲的各种新闻其实他都知道。他依然好忧国忧民,从青年时代就这样。他不属于那种“穷则思变”,他是富家子弟,却真正要爱国!这辈子惹出了多少麻烦也终不悔。而我在舅舅面前,没有当晚辈的怯懦,因为他丝毫没有说教的口吻,他从来是平等的、和善的,有时还重复我突然冒出来的什么词儿,表示赞同我的观点。我最爱和他谈保护古迹,一起谴责眼下越来越盛行的拆风怪象,比如南京的砍树。他说北京已不像北京了,外国朋友觉得北京不再好玩儿。他还谈文学前辈的生平轶事,记性好极了。一次他非常公允地把自己和同辈大家比较长短。还有一次他把自己写钱钟书的手稿给我看,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舅舅的手稿。他的文章总是一遍写完,令向来写作迟缓的我羡慕不已。有时我们也谈艺术,我发现他好像更喜欢现代写意的风格。当我跟他谈自己打算要做的这事那事时,他耐心听着,吸烟或呷一口酒,有问必答。我写的、我画的东西到了舅舅手里,他都是马上看完,还直率地指出其中的毛病。每次和他聊天真是受益匪浅,我都有回家写追记的冲动。可惜我总是忙忙碌碌,很想为舅舅、舅母画幅油画肖像,都没能如愿。现在我很后悔在舅舅最需要帮助之时,自己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他过街散散步,或是多做几个好菜。

舅母走后当天,单位来人与舅舅商量办后事。舅舅明确表示:“乃迭不在了,我不能再住在宾馆里,这是她的待遇。后事从简,不要骨灰,不开会,这也是乃迭的意思。”我在外屋听了眼泪直往外涌。不由得想起20世纪60年代头几年的情景。p8-14

后记

老人走后四年,沉寂中的2013年9月的一天,我家斗室涌进了几位北方客人,他们是由百花资深编辑高艳华带来的。艳华的热忱推荐,北方文艺出版社社长宋玉成真诚有胆识,我们一见如故,他对选题的敏锐和魄力,很快决定出版纪念杨宪益的丛书。聪明能干悟性极高的策划安璐和我迅速建立了友谊,编辑和作者的愉快合作是我的幸运。还有责任编辑聂元元张罗丛书全局的认真辛劳,以及年轻团队的精诚合作,将这位即将被人遗忘的老人的传奇美谈,得以在舅舅百年诞辰纪念日里重现。

收入这本小书的多数文章,是继2001年首篇刊在《上海文汇读书周报》之后,近十三年来先后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华读书报》《扬子晚报》《经济观察报》《炎黄世界》、香港《城市文艺》等报刊。徐坚忠、罗雪村、陈国华、孙小宁、吴浩、邹小娟、杜然、梅子等编辑朋友,你们的厚爱我铭记在心!

在此特别感谢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编辑罗少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的智慧和勇气,《宪益舅舅的最后十年》于2011年5月问世,给了我反思和增加信心的机会。

发稿前选编了这本书出版后于20l_1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研讨会,该会由《开卷》执行主编董宁文主持,为我的这本小书,金陵文坛八方神仙纷纷与会向已故老人表达敬爱,发言热忱率真似家人的亲密感,让那天的卧龙湖畔熠熠生辉。时隔三年,我心里一直怀着对各位朋友的深深谢意。

我更怀念和范玮丽一起陪老人度过的所有美好直至最后的时刻,难忘赴牛津一起参加种植纪念树的仪式,重踏杨宪益、戴乃迭青年时代足迹的点点感受,会一直滋养我。

谢谢所有帮助鼓励过我、和我一样爱戴杨宪益老人的朋友和读者,这是一份很长的名单,不能一一列到。

身边八。后的忘年交张华丽几乎是我所有文章的第一读者,她查找错字的仔细让我放心;谙熟古典诗词的曹振亚为我的长诗韵角不当逐句斟酌之认真,令我受益匪浅。

 最不能忘怀长辈们的培育,即使是严苛,他们都出于爱护。母女俩的默契是我莫大的福气,感恩之情始终温暖着我,给予我战胜一切困苦的力量!

2014年10月26日霜降翌日初稿

目录

YouRaiseMeUp

断蓬白发亦平安

蓦然回首

和宪益舅舅仙逝前的对话

生活因你离去而改变

组稿手记

宪益舅舅,挥之不去的身影!

思念

雪祭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译写年华

杨宪益有一说一

而今往事成遗迹

龙年种树记

伦敦杨宪益周年祭纪念会发言

《宪益舅舅的最后十年》后记

一个馆和一个人

附录:

《宪益舅舅的最后十年》南京

卧龙湖研讨会选编

后记

内容推荐

《宪益舅舅百岁祭》的作者赵蘅写了她的眼中与心里的杨宪益舅舅,展示了尘世中,不同凡响的杨宪益。宪益舅舅百岁祭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赵蘅的个人日记和追记、赵蘅的现场速写,以及赵蘅倾注画里的文字。赵蘅将内容真实完整地辑录成册,给读者呈现出她眼里的杨宪益舅舅,感人至深。

编辑推荐

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宪益舅舅百岁祭 !

《宪益舅舅百岁祭(精)》写了赵蘅眼中、心里的舅舅。赵蘅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们是实实在在的。

尘世中,他的不同凡响、他伟大而纯粹的人格常常会使我们自惭。

赵蘅笔下的杨宪益,自然地流露出一分大师的气质;一分老人的温柔;以及一分文字难以描绘的温暖。杨宪益大师伟大的人格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宪益舅舅百岁祭(精)/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3805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5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282389
中图分类号 K825.5=76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7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