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尼·祖菲编著的《伦勃朗》一书以艺术家伦勃朗的“生平、作品、艺术家与凡人、评论文选集、藏品地点”为主要内容,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同时精选其代表性的近百幅作品,并通过更细腻的笔触,剖析其作为凡人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与艺术爱好者能够在欣赏艺术大作的同时,体味艺术家的平常生活。图书最后的“藏品地点”名录,更是为人们去实地参观艺术大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料帮助。
图书 | 伦勃朗/天才艺术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斯蒂芬尼·祖菲编著的《伦勃朗》一书以艺术家伦勃朗的“生平、作品、艺术家与凡人、评论文选集、藏品地点”为主要内容,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同时精选其代表性的近百幅作品,并通过更细腻的笔触,剖析其作为凡人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与艺术爱好者能够在欣赏艺术大作的同时,体味艺术家的平常生活。图书最后的“藏品地点”名录,更是为人们去实地参观艺术大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料帮助。 内容推荐 斯蒂芬尼·祖菲编著的这本《伦勃朗》是“天才艺术家”系列丛书之一,详列了伦勃朗生平各时期,带您探寻了伦勃朗与他的时代,全方位介绍了这位艺术大师的风采。 目录 前言 生平 作品 艺术家与凡人 贴近伦勃朗 评论文选集 作品收藏 历史年表 参考书目 图片授权 试读章节 巅峰与低谷 可以说这些年,作为艺术家的伦勃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也表露在他这一时期自画像中的自信姿态里。他的衣着也说明他获得的社会认可倍增。尽管如此,伦勃朗还是没能避免许多苦涩的伤痛。1635年到1639年间,萨斯基亚先后怀过三个孩子,但出生不久后相继夭折。1640年9月,他母亲科妮莉亚在莱顿去世。伦勃朗唯一活下来、后来长大成人的儿子在阿姆斯特丹南堂接受洗礼,取名提图斯(Titus,为的是纪念萨斯基亚早逝的姐姐提图斯·凡·尤伦伯格)。之后,几乎都没过一年,1642年6月,伦勃朗的爱妻,一直没能从生育劳累中恢复过来的萨斯基亚死于肺病。 接二连三的家人不幸恰都发生在伦勃朗艺术生涯最为成功的阶段。1640年,弗兰斯·班宁·库克(Frans Banning Cocq)上校的市民民兵团委托他创作一幅团体肖像画,这幅画一直画到1642年才完成,即史上相传的画作《夜巡》。这幅画构图鲜活,画面饱满,充满动感,避免了传统团体肖像画只重个体人物的面部勾勒但缺乏叙述关联的流弊。萨斯基亚的辞世标志着伦勃朗的创作风格产生了突变,自此以后,他更多地取用阴郁的颜色,开始简约化轮廓和特征的处理,不再进行谨小慎微的细节描绘。 为了照看体弱的小提图斯,伦勃朗把格尔吉·迪尔克斯,一位船运司号员的遗孀,领回了家;不久,她成了他的情妇。1642年到1645年间,伦勃朗全身心投入圣家庭题材的几幅委托画上: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作《圣家庭与天使》(1645年,圣彼得堡,国家冬宫博物馆)和画作《帷幕后的圣家庭》(1645年,卡塞尔,美术博物馆)。这期间,另一个伦勃朗多次动笔的主题是即将转变为女人的年轻女孩形象,比如新婚燕尔的洞房夜这样的题材,而且,常常参考圣经故事。在这类语境下,场景微妙但又宏大的画作有《被捉奸的女人》(1644年,伦敦,国家美术馆)和《达娜厄》(1636年,国家冬宫博物馆,圣彼得堡)。到了后期,达娜厄容光焕发的裸体形象在长沙发上彻底舒展开,明确揭示出伦勃朗借鉴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类似作品的风格。1685年,一位精神失常的游客往这幅画上泼酸,导致画作不幸严重毁坏。 17世纪50年代,伦勃朗也创作了许多非常优美的风景画。 此时的伦勃朗,虽然已经深陷财务危机,苦苦挣扎,但他仍能得到阿姆斯特丹一些权势友人的援助。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扬·斯科思(Jan Six)。未来的市长,被认为是最痴迷伦勃朗画作的一位,他也是伦勃朗作品的赞助人。 亨德里克·斯托芬 1649年,伦勃朗和格尔吉·迪尔克斯两人的关系闹上了法庭并最终了结。之后,他被判毁约。他的这位保姆兼情妇则因窃取伦勃朗亡妻萨斯基亚留下的珠宝被定罪,并被送进一家劳教所。在指证她的证人名单中,还找到亨德里克·斯托芬(Hendric kie Stoffels)的名字,一位不会读写几乎文盲的乡下女孩。这位女孩很快成为伦勃朗的陪伴者,在他财务不济期间也坚持待在他身边。1654年,他们的女儿出生,接受洗礼后,取名科妮莉亚,继承了伦勃朗母亲的名字。有关这个女儿的肖像甚至素描,没有一幅留存下来。相比之下,他给他儿子提图斯画了数张肖像,尤其感人的肖像是1655年创作的,画面中的男孩手握着笔在思考着什么(《书桌边的提图斯》,鹿特丹,博伊曼斯·凡·伯宁根博物馆)。 1650年,伦勃朗又开始丰富自己的自画像系列,之前,他已有些时日疏于动笔画自己了。自此后,这些肖像画展现了这么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相貌身形随岁月日渐变得深沉。这一点,在他1652年画的《自画像》中尤为显见,在这幅画中,他站着,双手放在腰间(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十年前,画家一直效仿鲁本斯甚至提香的画风来风格化自身形象,而此时,他面对观画者,穿着简朴的工作服,一副对自己所长了然于心的艺术家姿态,这姿态包含着艺术家的艺术尝试与担当。1654年的一些作品中,伦勃朗描绘了他的陪伴者亨德里克·斯托芬。 P20-22 序言 伦勃朗的一生,没迈出过从他的出生地——莱顿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之间四十来公里以内的地域:一片处处见水、苍穹低垂的平坦天地。伦勃朗是一位磨坊主的儿子,来自偏远地区,终生从未远游。不过,他是著名艺术家,名贯欧洲大陆。阿姆斯特丹繁荣的绘画交易汇聚了海量著名画家的油画、素描与版画,这给了伦勃朗充足的机会来满足他的艺术掠奇和追逐当时的时新画风。 作为最重要的荷兰艺术家,伦勃朗一度与安特卫普的弗兰芒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角逐北欧首席画家的地位。他对此心知肚明,亦丝毫无惧人们将他的画作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画作一并品头论足,无论是达芬奇,还是提香:和他们一样,他在画作上只签自己的名,不签姓氏。一如所有大师的画作,他的画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深得人心,亦一直影响着无数画家的创作。伦勃朗艺术的超凡魅力从未消退过。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广泛描述、解读着伦勃朗的画作,但,无论这些描述与解读多么深刻,多么有见地,由于伦勃朗毕生的创作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油画、版画和素描,任何想要分门别类一番的想法都难免以失败告终。越是走近伦勃朗,伦勃朗其人就似乎越发退隐深处。尽管他留下的自画像不计其数,其本人的真实形象至今依旧成谜。佛罗伦萨学者兼鉴赏家菲利普巴尔迪纽斯(Filippo Baldingucci)的点评也许对我们有所点拨,1686年,这位学者写过一段有关伦勃朗的评述,乍一看,似乎令人费解——伦勃朗是一位“出色的幽默家”。这也 许恰好是解读伦勃朗现象的路径:他倾情创作的狂热,他对收藏的痴迷,他个人生活的跌宕起伏,富裕时的好日子和穷困时的破败状——伦勃朗就像戴着一幅面具、置身角色之中的演员,一直在寻找身份。甚至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他亦直接向观画者发话,打动他们,引他们进入其作品所表现的情境与情感之中。在他自画像的创作中,伦勃朗借用各类角色和服饰来表现自己岁月流逝的人生轨迹,从衣衫褴褛的乞丐到朝气蓬勃的莽汉,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贵族,从有点儿自鸣得意的中产小市民到画家王子。艺术舞台上的不同面貌与演变——通过挑战空白画布的气魄与对颜料质地的迷恋,即挥动饱满画笔,有时甚至用手指在画布上营造 出来,却总是与画笔笔触令人称奇的生动气韵密切关联。 直至晚年,在债主逼迫下,他不得已倾家荡产,再加上作为艺术家偏安一隅的内心孤寂,伦勃朗才放弃他的“演出”,开始呈现本真的自我:一位老者,一位过气的艺术家,尽管遭遇一系列的不幸与灾难,仍然散发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讲求绘画的严谨与尊严。在整个创作生涯中,伦勃朗从未停歇尝试和寻求新的画法,他不断抗拒迎合当时偏好淡雅、“干净”画风的诱惑。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方方面面均举步维艰,伦勃朗发现自己浓重、“杂糅”的画法遭到艺术评论家们无情的批判,有评论家称他的画法可看作道德沦丧者的表达。后人流传下来伦勃朗本人的两则艺术评论,这两则评论使得伦勃朗的内心历程展现在公众面前。虽然,年轻时,他信奉旧式箴言“虔诚者重荣誉,而非财富”,不过,到了生命尽头,据说他这么说自己:“我的灵魂不追求荣耀,但追求自由!”正是这种自由精神,使得伦勃朗在他特别精湛称奇的晚期作品中摒弃了所有艺术边界,创作出对冷暖人世的永恒见证。 斯蒂芬尼祖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伦勃朗/天才艺术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意)斯蒂芬尼·祖菲 |
译者 | 蒋文惠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9033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首版时间 | 2015-08-01 |
印刷时间 | 201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2015143982 |
中图分类号 | K835.635.7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4-1963 |
版权提供者 | 意大利蒙达多利出版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