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希罗多德/大家精要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个谜团:《历史》的构思和创作顺序

《历史》所记内容极为庞杂,几乎包括了当时地中海世界及其邻近地区所有民族的历史传说、社会习俗以及风土人情。那么,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希罗多德是如何构思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旅行生涯中从事写作的呢?

人们经常在希罗多德漫长的人生旅行和他的《历史》创作的关系问题上产生疑问。他的旅行是为了给他创作搜集素材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说明他心中早已有了写作《历史》的念头,或者说创作这部巨著只是他人生旅行结束时才产生的念头呢?从他的作品各部分的内容来分析,他的作品应该是在其人生旅途的各个阶段陆续完成的。但是从他作品的内容看,他的出发点是要记录波斯的历史,还是要记录希腊和波斯的这场战争呢?或许有人会问,希罗多德的作品一开始不是已经声明自己的写作意图是要记载这一纷争吗?但是切不可忘记,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的结构安排并不是希罗多德的本意,甚至尼禄时代(54~68)的一位语言学家曾说,《历史》开篇的这一声明根本不是希罗多德,而是他的一位诗人朋友所作,因此,问题远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英国学者鲍威尔说,希罗多德最初是要记录波斯的历史,但后来,他亲雅典的态度使得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而去记录薛西斯对希腊的入侵了。而卢里叶则认为,希罗多德在刚刚执笔的时候并没有写作一部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的想法。根据整部作品的创作顺序来猜测,一种比较可能的观点是:希罗多德一开始是想写这场战争的,但在后来的时候,他又决定写波斯帝国本身的历史。

那么,《历史》的创作顺序又是怎样的呢?德国古典学家基尔霍夫认为,希罗多德是有着整体构思的,但他的著作则是逐步完成的。前两卷和卷三的前117章完成于雅典,接下来到卷五第77章前的部分可能完成于图里伊,最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他返回雅典完成了后面的部分,他原本还要继续写下去,但不久的去世打断了他的写作。这有点类似于雅各比的看法,雅各比认为,希罗多德的著作基本上是以我们目前多看到的《历史》的这种顺序创作的,因此,后五卷是最后所作。但鲍尔提出了和基尔霍夫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希罗多德最早于公元前445年在雅典完成了后三卷,之后去了斯基泰人的地区,完成了对斯基泰人历史的记录,约在公元前440年时,他去了埃及,回来后完成了卷二。但由于他对希腊思想的批评使得他不受欢迎,于是便离开雅典去了图里伊,在这里,他将整个没有关联的片段做了整合性构思并完成了卷五的一半内容。之后,他返回雅典,作了重新的修订。基尔霍夫和鲍尔的观点代表着两种普遍对立的观点,但是没有哪一种能完全使读者满意,因此,争论一直持续着。爱尔兰古典学家马甘也认为,《历史》的后三卷是最先完成的,可能创作于公元前456~前445年之间,即在希罗多德前往埃及和巴比伦之前所作,而其他各卷只是序言。马甘的看法深受伯里、汤普森等人的肯定,但是问题并不是没有。

P17-18

作者简介
王三三,甘肃天水人。200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历史系,获世界史专业硕士学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希腊罗马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目录

序言

第1章 《历史》的写作

 一、变革的年代

 二、《历史》的内容与创作

 三、一个猜想:《亚述旧闻》

第2章 “历史之父”的人生之旅

 一、初度哈利卡尔那索斯

 二、追居萨摩斯

 三、亚洲之旅

 四、驻足雅典

 五、图里伊度晚年

第3章 希罗多德的神命观

 一、同宗二姐妹:亚细亚与欧罗巴

 二、神的嫉妒

 三、摩伊赖的无常

第4章 希罗多德的政治观

 一、朴素平等的民族观

 二、被“拔高”的泛希腊爱国者形象

 三、有保留条件的民主观

第5章 希罗多德的史学方法

 一、史料的兼收并蓄

 二、插叙的巧妙处理

 三、兼顾整体的史观

 四、务实的写作原则

“历史之父”还是“谎言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附录

 年谱

 参考书目

序言

历史可以被看作跨越时间洪流,把过去和现在链接起来的一座巨大的桥梁。这座桥的入口笼罩在远古迷雾之中。希罗多德就是这座以历史女神缪斯命名并奉献与她的动人的伟大结构上第一个清晰可辨的桥拱。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著者前言》

西方史学源远流长,倘溯其源头,自当要回到古希腊人那里。因为历史学正是希腊人的发明。古希腊史学不仅确立了古典史学的最初范式,而且为后世西方史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古希腊史学的初始阶段,名留于后世者并不鲜见。其中。被古罗马政治家和大学者西塞罗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无疑是最伟大的一位。

希罗多德(Herodotus),大约出生于公元前484年的小亚细亚爱琴海滨的希腊人殖民地——哈利卡尔那索斯。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这里已是波斯的辖区,因此,若按照现代人的政治观念来说,希罗多德也是波斯的属民。希罗多德在哈利卡尔那索斯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后因政治原因被迫移居异乡,从而开始了海阔天空般的人生游历,足迹遍及那个时代希腊人所能了解到的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在40岁左右的时候,希罗多德参与了雅典人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图里伊的殖民活动,于是暮年西渡,在图里伊度尽余生,约于公元前424年前后逝世于此地。在自幼所受系统教育的基础上,希罗多德躬身实践,实地探访,追源溯流,以明真相,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创作了西方史学中里程碑式的旷世名作——《历史》。

希罗多德生活的公元前5世纪是一个战争不断的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无论是对于希腊还是波斯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波斯帝国自大流士一世以来,势力达至顶峰,疆土扩及南亚地区和印度西北、埃及以及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人所居之处。此时的希腊人早已在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建邦立业,繁衍生息,与周边地区广事贸易。于是,随着各自势力的相向延伸,在小亚细亚地区,双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了,希腊波斯战争由是而起。这场战争既改变了古希腊的命运,也改变了波斯帝国的命运。希罗多德不仅是把关于希波战争的最可靠记述留给后世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位有完整作品传世的西方史家。

但是,《历史》所记之事并不只限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它是希罗多德所熟知的那个时代的世界史。希罗多德自幼生活于希腊文明和东方文明相互交融的小亚细亚地区,他对于古希腊和古代东方的历史文化的理解自然要多于希腊本土的希腊人。凭借着自己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勤奋探索,希罗多德在旅行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记录了自己在希腊和东方世界的一切见闻。他以恢宏的视野和生动的笔法娓娓叙述了当时吕底亚、米底、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以及斯基泰人和希腊等民族的政治发展、经济制度、宗教习俗和风土人情诸方面的内容。正是如此,《历史》才被后世的研究者形象地称为“小型百科全书”。它所记内容丰富,且多为希罗多德本人亲自调查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是有关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区的一部通志,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史料。可以说,了解希罗多德及其作品不仅是在了解他本人和那个时候的希腊历史,更是在了解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埃及、西亚尤其是波斯的历史。

希罗多德所提倡的探求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精神是他对历史学的一个巨大贡献,这是我们有必要了解希罗多德的又一个原因。《历史》开篇即言: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帝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希罗多德声明自己不仅是为了保存过去的事情,更在于“研究”发生纷争的“原因”。用阿诺德,莫米利亚诺的话来说:“他(指希罗多德)不止是仅仅挽救事实免于湮没,他其实还引导历史研究走向探知未来的和被遗忘的方向。”从这一点上说,希罗多德所做的无疑是符合柯林伍德所说的科学历史学所应具备的四个特点,即它是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合理的以及显示自我的。希罗多德的作品原本是对自己所叙述的希腊人和外邦人发生纷争的事件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后来才演化为我们熟知的“Historia(历史)”一词。这里面透射出的探求精神则无疑要比他的前辈深劾得多了。他不仅是在“叙述”,更是在做“分析”和“研究”,早期爱奥尼亚“史话家或散文说书家(Logographers)”的特征在他身上逐渐地被一种更为科学的求真精神所覆盖。诚如法国古典学家克罗瓦塞所言,希罗多德用“历史”一词作为自己著作的标题,从而标志着一场文学革命,称其为“历史之父”是恰如其分的。

虽然希罗多德的作品充满着很多神话故事和口头传闻,但他绝对不是不加批判的。他本人说:“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并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但在很多地方他又会作出取舍,于是他告诉读者:“对于我的全部历史来说。这个说法我以为是适用的。”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态度,乃是一切历史家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素养。这种精神乃是希罗多德的发明,无怪乎J.W.汤普森说:“在所有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作家中,希罗多德是最接近于不朽的了。”

不仅如此,希罗多德的成就及其地位还表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比如,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看到他平等的民族观念,这种客观和冷静是那个时代的希腊人中极罕见的,为以后的古典史学开创了优良的传统;希罗多德不仅在历史学领域蜚声遐迩,而且在很多学科上亦是成就斐然,贡献良多。他不仅拥有“历史之父”的美名,而且还戴有“旅行家之父”“人类学之父”“地理学之父”以及“散文学之父”等多顶桂冠:此外,希罗多德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兴趣广博,思维开阔,构思精巧,文笔独到,其作品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流传甚久的文学读物,优美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故事使它从来没有失去自己的读者。

总之,作为西方史学的开山者和里程碑式的人物,希罗多德不仅影响着西方史坛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其影响早已扩展到了两干多年后今天的整个世界。对于他及其传世之作《历史》的介绍和讨论便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导师杨巨平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特别感谢。书中所引述《历史》的内容,有个别的地方参考了徐松岩译本,若无特别说明外,皆出自王以铸译本。

内容推荐

希罗多德在欧洲史坛上最先对史料采取了分析批判态度。在其经典著作《历史》中,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希罗多德/大家精要》的作者王三三通过细致研读《历史》及大量转引希罗多德言论或研究著作等资料,多方参证式地推测提炼出了希罗多德的游历人生、政治观点、神学观点、史学方法等。

编辑推荐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王三三著的《希罗多德/大家精要》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希罗多德/大家精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三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87146
开本 16开
页数 1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92
CIP核字 2016271391
中图分类号 K835.455.8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5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