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大藏经(遇见与你最有缘的佛经)
内容
编辑推荐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汇编,又称“藏经”、“三藏经”或“一切经”。它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藏的内容。此外,还包括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一部《大藏经》包含几千部经,可谓浩如烟海。《大藏经》历来颇受佛教高僧大德及僧徒们关注。它不仅是僧徒学习和研究佛法的教材,还作为佛法的代表被无数信徒顶礼膜拜,也是文化研究者的必读必藏之书。时至今日,仍然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智慧之光,给现代人以启迪和引导。

本书在佛教三藏为数上千的典籍中选择了近20部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详尽解读,力求较全面地还原《大藏经》的全貌,希望在浩瀚玄奥的佛理与读者之间建起一座互通的智慧桥梁。同时,本书独特的图解手法,让你的阅读变得轻松高效而又充满乐趣。

内容推荐

据说佛陀在世时,其传教都是靠弟子口传心记,因此佛教在初期并没有形成书面的佛典。直到佛陀涅槃后,为了避免佛陀的教法散佚,弟子们先后举行四次聚会,将佛陀所传教法进行结集,这些经典便是《大藏经》最初的来源。

作为最全的佛经,《大藏经》是佛教经典汇编全集,它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内容。经藏收录佛陀在世时所宣说的一切教法;律藏收录佛陀为信众制定的一系列日常行为准则;论藏则是佛弟子对经藏、律藏所进行的研究和解释。可以说一部《大藏经》浩如烟海,囊括几千部经。

《大藏经》历来颇受众多佛教高僧大德及僧徒们关注。它不仅是僧徒学习和研究佛法的教材,还作为佛法的代表被无数信徒顶礼膜拜。时至今日,仍然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智慧之光,给现代人以启迪和引导。

为使读者对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恢宏巨著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启示,本书特别采用一页文字加一页图解的编辑手法,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迅速契入博大精深的佛法核心。

目录

《满文大藏经》中的佛教尊像

《大藏经》结集图

编者序:游走在《大藏经》的慧海佛光中

本书内容导航

第壹章 如何读懂佛经?佛经入门必读

1.什么是佛经:佛陀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

2.如何判断佛经:四依法和三法印

3.佛经的基本结构:经题、译者、经文

4.经题透露的信息:人、法、喻

5.属于哪一类:经题透露的其他信息

6.冗长的头衔:佛经的翻译者

7.佛经怎样译成:佛经的翻译过程

8.划分经文内容的三部分:三分科经

9.佛经的序言:序分

10.用故事来说法:正宗分

11.弟子怎样执行:流通分

12.灵活多变的文体:长行、偈颂和密咒

13.一部经文的骨架:佛经的科判

第贰章 什么是《大藏经》?《大藏经》概说

1.“一切经”:《大藏经》的经名释义及经文来

2.浩如烟海:《大藏经》三大语言系统

3.记载佛陀教法的经典:经藏

4.僧侣日常生活的准则:律藏

5.后世弟子对经、律的阐释:论藏

6.三藏的结集:印度佛教史上四次著名的结集大会

7.任何经典都能入藏吗:判断《大藏经》的标准

8.一个基本的概念: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9.佛教的传播: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

10.原汁原味的经典:巴利文《大藏经》

11.《大藏经》在东方的传译:汉文与藏文《大藏经》

第叁章 汉地的翻译系统:汉文《大藏经》

1.从印度到中国:汉文《大藏经》的来源

2.几经刻印:汉文《大藏经》的主要版本

3.中国第一部官刻《大藏经》:《开宝藏》

4.流传最广的《大藏经》:《大正藏》

5.26个部类:《大正藏》的结构分类

6.《大正藏》概观:26个部类内容提要

7.《大正藏》各部经目细说:经藏与律藏

8.《大正藏》各部经目细说:论藏与其他

9.怎样查阅《大正藏》:《大正藏》的目录、内文和校勘

10.迄今收录佛经最多的《大藏经》:《中华大藏经》

11.什么是《契丹藏》、《龙藏》……其他重要的《大藏经》版本

12.《大藏经》如何衍生佛教派系:汉传佛教的宗派

第肆章 西藏的翻译系统:藏文《大藏经》

1.译自梵文和汉文:藏文《大藏经》形成的渊源

2.《甘珠尔》和《丹珠尔》:藏文《大藏经》的内容结构

3.写本与刻本:藏文《大藏经》的版本流传

4.收录佛陀教法和戒律:《甘珠尔》

5.收录后世祖师的论著:《丹珠尔》

6.最古老的藏文《大藏经》:《丹噶目录》

7.“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藏文《大藏经》的翻译者

8.它们在这里诞生:藏区三大印经院

9.其他流传形式(1):玛尼石刻《大藏经》

10.其他流传形式(2):贝叶经《大藏经》

第伍章 佛陀教法的汇集:经藏

 一 阿含部

1.阿含部的重要经典:《阿含经》的诞生

2.《阿含经》的结集者:大迦叶和阿难

3.《阿含经》的缘起观:四谛与十二因缘

4.《阿含经》对生命的认识:五蕴、十二处与十八界

5.《阿含经》中的解脱道:三十七道品与八正道

6.《阿含经》的轮回观:因果业报与六道轮回

7.阿含部另一重要经典:《大念处经》

8.通往解脱的单一道路:四念处

9.对治四种错误认识:四念处的修法

 二 般若部

1.最短的大乘般若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心经》的来源:出自《大般若经》

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的含义

4.《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

5.《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6.最高的大乘般若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7.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的含义

8.《金刚经》的主旨: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9.修行与圆满:《金刚经》中的人生观

10.佛眼中的红尘:《金刚经》与世俗世界

 三 法华部

1.法华部的重要经典:《妙法莲华经》

2.大乘妙法莲华经:经题释义

3.三周说法:《法华经》的总体结构

4.前定的因缘与果报:《法华经》中的授记观

5.法身常住:《法华经》中的佛身论

6.提婆达多与龙女的故事:《法华经》的成佛观

7.坚固信心,施行六度:《法华经》中的修行法

8.用譬喻阐明佛理:法华七喻

 四 华严部

1.华严部的重要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

2.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释义

3.从龙宫中取出的瑰宝:《华严经》的来历

4.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华严经》的结构

5.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华藏世界

6.第一级修行阶梯:出离心

7.第二级修行阶梯:菩萨行

8.第三级修行阶梯:空性见

9.访师证道的鲜活例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五 宝积部

1.来世最完美的归宿:净土三经

2.人人向往的西天净土:极乐世界

3.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4.极乐世界的建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5.往生极乐世界的必需条件:修持五力

 六 涅槃部

1.涅檠部的重要经典:《大般涅槃经》

2.大般涅槃经:经题的含义

3.《大般涅槃经》的结构内容:佛身不灭

4《大般涅檠经》的核心义理:众生皆有佛性

 七 经集部

1.在家居士的修行指南:《维摩诘经》

2.身处凡尘而不沾染:维摩诘其人

3.与文殊的智慧辩论:说法的缘起

4.《维摩诘经》的核心义理:不二法门

5.禅宗所依的重要经典:《入楞伽经》

6.佛陀所说深秘妙义的经典:《解深密经》

 八 密教部

1.密宗两大根本经典:《大日经》与《金刚顶经》

2.密宗的最高本尊:大日如来

3.密宗的两大根本部:金刚顶部与胎藏部

4.《金刚顶经》的内容:五方佛与五智

5.佛法的实修指南:《楞严经》

6.佛为阿难说法:《楞严经》的缘起

7.经题释义:体现全书精华的20个字

8.真经还是伪经:《楞严经》的真伪之争

9.六尘、六根、六识、七大:25种圆通包罗所有修持法门

10.轮回升堕的原因:七趣因果

11.修行证果的魔障:五阴魔相

第陆章 后世对佛理的阐释:论藏

1.阐释中观派学说的代表作:《中论》

2.《中论》的作者:龙树

3.揭示中道实相的真谛:龙树提出的“八不”命题

4.对《般若经》的阐释:《现观庄严论》

5.《现观庄严论》的作者:弥勒菩萨

6.阐释瑜伽修行的次第:《瑜伽师地论》

7.阐明菩提道的修行次第:《菩提道次第广论》

8.三种人的修行道路:三士道

附录:《大藏经》中的譬喻

试读章节

第壹章 如何读懂佛经?佛经入门必读

什么是佛经

佛陀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

佛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一说佛陀)所说的经典。相传佛陀在世时只以口传方式教导弟子,并无文字记录。他涅槃以后,佛弟子对他的说教进行了四次佛经结集。由此,逐渐形成文字版佛经。

口传期的佛经

佛经是佛陀在世时教导弟子的经典。相传佛陀在他说法的49年里,遵循古印度传统习俗,以口授相传的方式教导弟子。因为在当时的印度,尚未对书写记录引起重视,佛陀教授弟子只能采用便于记忆口诵的偈、颂等韵文形式,而弟子们也只能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把典籍背诵下来。

佛陀倡导“众生平等”,佛教接纳一切众生,因此印度底层的很多贫民纷纷加入佛教僧团,理发匠出身的佛陀大弟子优婆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佛陀在弘法时,通常使用方言俗语(主要是摩揭陀语)来讲解,以便他们能听懂。

佛陀涅槃后,为了防止教法的散佚,弟子们也用方言将佛陀的教法教义回忆诵出,所以最初的佛经是方言俗语;之后经过大众的集体审定,判断是否为佛陀所言;最后将诵出的内容依次第编成经或律。

文字版佛经

佛陀涅槃后,其弟子对他生前的教导进行了四次佛经结集,其中前两次结集的内容并无文字记录。佛陀弟子阿难尊者一日在竹林中听到比丘颂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阿难上前告诉他们:“佛的意思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因为比丘使用方言使口音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不见水老鹤”了。

有一部分能够背诵经文的比丘,他们并不理解经文的深刻含义,或者知之甚少,便漏掉和更改了原句中的某些字句。结果造成一些佛法在有文字记录之前,就已经被歪曲了。随着佛教流传地区的不断扩大,用文字来记载佛经已经成为必须。

一般认为,第一次正式文字版的佛经,是在佛陀涅槃后400年左右,也就是第四次结集时产生的。初期的文字版佛经,主要记载佛陀对弟子的教授,而后期是在公元2~7世纪在印度各地渐渐结集而成的,是以记载诸佛、菩萨的观念为主。

如何判断佛经四依法和三法印

众所周知,佛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是极其复杂和曲折的,在其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要判断一部佛经究竟是不是经典,主要依据“四依法”和“三法印”的原则。

四依法:学习佛法,佛经的准则

佛陀教导弟子,当他涅槃后,嘱咐后世的弟子要谨遵“四依法”。这个“四依法”就成为后世弟子学习佛法和佛经的准则。

所谓“四依法”,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依法不依人:法就是指佛经,意思是说学习佛法要以佛经为标准。

依义不依语:意思是说学习佛法要以教理教义为标准,而不能以其所说的形式作为标准。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意思是说真正能了生死、脱轮回、断烦恼、生智慧的才是了义经典,这样的经典才是真正的经典。

依智不依识:这里指出了佛法及佛经的修学态度,智就是理智,识就是感情,意思是说修学佛法要理智,切忌感情用事。

三法印:佛经是否了义的标准  佛陀提出“三法印”的标准,让他的弟子们来判断一部佛经是不是了义佛经。法印是指法的章程,“三法印”就是指佛法的三个特征。若一部经典符合三法印的三个特征,就表明其是佛陀的真说;反之,就不属于正确的佛说。

所谓“三法印”,具体是指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诸行无常印,是说世间一切现象无时不存在于生灭的变化之中。

诸法无我印,是说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生灭变化的实体或本体。

涅槃寂静印,是说众生所追求的目标是灭除一切生老病死的痛苦,而后获得涅槃。

“三法印”是判断佛经的重要方法。若与“三法印”相背离,即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佛法。反之,即便不是出自佛陀之口,也可以归为了义法的范畴。

P24-26

序言

游走在《大藏经》的慧海佛光中

如同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一样,《大藏经》是佛教理论的基本依据,也是佛教发展的经典依据。佛教素有“佛、法、僧”三宝的说法。而作为将佛教经典汇编而成的全集, 《大藏经》自然成为”法宝”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闪耀着熠熠“法宝之光”的《大藏经》自古以来就成为众多佛教高僧大德以及修行佛法的僧徒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是僧徒学习和研究佛法的教材,还作为佛法的代表被无数信徒顶礼膜拜,而且也是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

《大藏经》,又称“藏经”、“三藏经”或“一切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藏的内容。经藏主要记录佛陀在世时所宣说的一切教法。它包含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等10个部类。其中仅阿含部就收录佛经2 000多部。律藏指佛陀为信众的日常生活所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只包含律部,含戒律500余条。论藏指佛弟子对经藏、律藏所进行的研究和解释。它包含释经论部,中观部等1 3个部类。其中,仅释经论部和毗昙部就包含论著59部,850多卷。除此之外,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可以说,一部《大藏经》浩如烟海,等于几千部经。它的形成是中外历代众多僧人干余年的精心创作、校正、发展、整理的结果,实属集体智慧的结晶。

然而,佛教在产生时并没有现在人们看到的书面佛典。佛陀传教时主要靠口传,最初弟子们学习教义也主要靠心记。书面佛典是在佛陀涅槃后才出现的,是后来佛弟子们通过结集的方式制作出来的。所谓结集,是指在佛陀涅槃后,佛教徒们聚在一起回忆佛陀在世时的言论,讨论教义,制作佛经的会议。这样的结集一共举行过四次,佛教最初的三藏主要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形成的。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不断发展,中国汉地也进行了《大藏经》的多次编纂工作。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少量汉文《大藏经》的刻本,宋代开始大规模刻印佛典,刻印了包括第一部官刻本《开宝藏》等在内的5部著名的《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刻印并流传的这一漫长过程,可谓几经磨难,充满了传奇色彩。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几次佛难运动,造成了很多佛教典籍消失殆尽,只有很少一部分幸免于难。例如1974年在山西应县辽代佛像中,惊现了辽代《大藏经》,佛像中秘密隐藏了包括《华严经》在内的12卷经卷,这就是十分罕见的《契丹藏》。还有在多次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赵城金藏》等。如此曲折的流传经历,使得《大藏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越发散发出历久弥新的佛法之光。

佛法的智慧,是“无上菩提”的妙智慧、是通透觉悟的大智慧,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尽释般若智慧,引导人们离苦得乐、在痛苦中获得解脱,从而帮助人们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少有机会走进佛音缭绕的寺院之中静心修炼,如此缺乏师承与修持,也就很难体悟到佛法的妙明真心。所以,我们在《大藏经》为数上千的典籍中选择了20部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详尽解读,如原始佛教的第一部经典——《阿含经》,最短的大乘般若经典——《心经》,最高的大乘般若经典——《金刚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素有“经中之王”之称的《法华经》等。此外,为使读者对这部浩大的佛经拥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本书特别在书前增加了佛经入门必读、 《大藏经》概说,以及汉文《大藏经》和藏文《大藏经》的总体介绍。总之,我们力求较全面地还原《大藏经》的全貌,希望在浩瀚玄奥的佛理与读者之间建起一座互通的智慧桥梁。

内容上,《图解大藏经》借鉴了古哲大德的诸多真知灼见,围绕《大藏经》的三藏内容为读者一一解读,以期使读者在佛法的汪洋大海中,探寻到照亮人生路途的那盏明灯,真正获得洞察世间一切的妙明智慧,从而树立积极坚定的人生观。

形式上,本书采用简洁直观的现代图解手法,将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手绘插图、充满般若智慧的文字有机集合起来。这里虽无庙堂之静,无山林之幽,但我们衷心希望您手捧这本书时,如同身游在远离红尘纷绕的心灵天堂般惬意。自在。当然,由于受编者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在编写这本书时难免出现一些纰漏,我们在此诚恳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正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大藏经(遇见与你最有缘的佛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释心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478680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7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1-6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