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维特的烦恼/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内容
试读章节

那么理智,却又那么单纯;那么坚强,却又那么善良;家务那么艰辛,心灵却又那么宁静。

我上面所讲的关于她的一切,全是令人讨厌的废话,叫人不快的抽象概念,丝毫没有反映出她本人的气质。那么就下次再……不要等下次了,现在我就给你讲吧。如果现在不说,恐怕就永远没机会说了。因为,从我动笔给你写这封信算起,我已经三次搁笔,三次想让人备马出门了。今天早上我发誓不骑马外出,但我却不时走到窗前,看太阳还有多高。

我无法克服内心的愿望,我还是到她家去了一趟。现在我回来了,威廉,我想吃一点黄油面包,同时给你写信。看见她在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中间,在她那八个弟弟妹妹中间,我心里多么高兴呀!

如果我就这样往下写,你会自始至终都不明白我在讲些什么。你就听着吧,我决定强迫自己一个细节不漏地把我最近的经历告诉你。

前次我写信告诉过你,我结识了当地的法官S先生,他请我尽快到乡下去看他,他在乡下的隐居地简直算得上他的小小的王国。因为疏忽,我没有去。要不是我偶然发现了隐藏在这宁静地方的宝贝,恐怕我永远不会到那里去。

这里的年轻人在乡村举办舞会,我也答应去参加。我表示愿意做此地一个姑娘的舞伴,她很善良,也很美,此外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了。我们商定由我雇一辆马车,陪我的这个舞伴和她的堂姐到舞场去,顺路再接绿蒂·S同往。

“您就要跟一位漂亮的小姐相识了。”我的舞伴说,这时我们的马车正穿过一个大片砍伐过的树林,向猎庄驶去。

“您要当心啊,”她的堂姐插话说,“别被她迷住了!”

“为什么?”我问。

“她已经订婚了,”我的舞伴答道,“同一个老实正直的青年。因为父亲去世,他外出料理后事去了,同时也在为自己谋一个好的职位。”

这些话我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

我们到达那个庭院大门口时,差不多再过一刻钟太阳就要下山了。天气非常闷热,可怕的灰白色的云在天边聚集,姑娘们都担心遇上雷雨。我虽然也预感到我们的舞会将要遭殃,但我却装出很懂气象知识的样子哄骗她们,让她们不要恐慌。

我下了车,一个女仆来到门口,请我们稍候,说绿蒂小姐就来。我穿过庭院,向那所造得很讲究的房子走去。当我踏上屋前台阶,进了屋门的时候,我一眼就看见了一幕我从未见过的最动人的场景。在前厅里,有六个从两岁到十一岁大小的孩子簇拥在一个姑娘周围。那姑娘长得极美,中等身材,穿一件朴素的白裙,袖子和胸前装饰着浅红色的蝴蝶结。她正拿着一块黑面包,按照各人的年龄和饭量切成片,亲切地分给周围的孩子们。轮到每人应得的那份时,面包片还没有切下来,孩子们的小手就伸得高高的,很自然地喊:“谢谢!”等到享用各自的晚餐时,孩子们或是蹦蹦跳跳地跑开,或是随性慢腾腾地离开,到大门口去看陌生的人和绿蒂要乘坐出门的那辆马车。

“请原谅,”她说,“有劳您进屋来,还让姑娘们久等。因为料理了我该做的一切家务后,我忘了安排孩子们的午后点心,别人切的面包他们不要,只要我切的。”

我随便说了几句客套话,我的整个心灵被她的容貌、语调和举止所震撼。她跑进里屋去取手套和扇子,这时我才摆脱惊异,恢复常态。孩子们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从侧面望着我,我朝那个可爱的最小的孩子走去。他却直往后退,这时绿蒂正好从里屋出来,便说:“路易,跟这位表哥握手呀。”

P16-17

书评(媒体评论)

歌德可以代表整个德国文学,这倒并不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没有比他更高明的作家,而是他是唯一能把全部德意志精神的特点汇聚于一身的人。

——别林斯基

有趣味的是看到,凡是滋养感伤性格的东西是以怎样愉快的本能聚集在维特身上:狂热然而不幸的爱情,对自然美的敏感,宗教的情操,哲学沉思的精神,最后为了不忘掉任何一点,还有莪相的阴暗、混沌和忧郁的世界。

——席勒

目录

导读

第一部

第二部

补录

编者致读者

序言

1774年《少年维特的烦恼》首次出版后,欧洲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当时出现了以黄裤子、黄马甲和蓝外衣为代表的“维特装”,各种商业小贩争相注册“维特”商标,一时间,“维特杯子”、“维特香水”等产品随处可见。

小说以维特与绿蒂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景图,对当时德国各个阶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少年维特的烦恼》之所以如此受追捧,源于歌德将维特式的忧郁与感伤描述得淋漓尽致,让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中受到了鼓舞和安慰。小说中的维特思想超前,反对当时的封建习俗和贵族奢靡的生活方式。他渴望真诚的爱情,向往自由,然而一直怀才不遇。现实的黑暗让他失望消极,在爱情上希望的破灭让他伤心绝望。小说中处处透着诗意的惆怅,维特的痛苦、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多愁善感的性情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将淡淡的哀愁渐渐升级为绝望的呐喊。

维特的痛苦折射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态。人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寻求更加合理的社会形式、更加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更加符合人性的价值观。由于人类向往自由的理想是无国界的,所以歌德凭借着《少年维特的烦恼》冲出德语文坛,成为世界大师,德语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也因此而进入高潮。

《少年维特的烦恼》开德语小说书信体之先河,而这种形式也更适合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维特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歌德本人。歌德一生横跨18和19两个世纪,正值欧洲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歌德出身于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学习法律的歌德曾经向往当个画家,也很早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年轻的歌德结识了美丽的姑娘夏洛特·布夫,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而这位姑娘却已经和一位律师有了婚约。在姑娘的父亲眼里,拥有稳定工作、成熟稳重的律师当然比年轻浪漫的歌德更值得托付终身,因为那时歌德虽然在法院里实习,却已经对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爱。歌德无奈之下离开了曾经让他心动的姑娘。后来歌德又遇见了另一位让他难以忘怀的女子马克西米利安娜·冯·拉·罗歇。这段爱情同样以分手告终。这两位让歌德品尝爱情苦果的女人共同构成了小说中绿蒂的形象。小说在短短四周的时间内完成,歌德自己承认过写这部小说,为的就是让自己摆脱爱情的痛苦,打消自杀的念头。然而歌德毕竟走出了失恋的痛苦,而小说中的维特却最终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选择也将维特升华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代言了一个时代。

《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当时被视为反传统的文学作品。在大众的眼里,维特是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无神论者,尤其是他自杀的选择更是离经叛道,这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是不可理喻的。据说当时很多青年都纷纷效仿维特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快地,小说就受到了以教会为首的一大批人的批评,甚至在个别地方还遭到了查禁。而歌德自己却无所畏惧,他在((诗与真》中说道:“这本小书的……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作者歌德创作它时年仅二十五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少年维特的烦恼/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于一七七五年问世,它的出版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曾震撼了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编辑推荐

歌德编著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是一部书信体小说,迷茫的艺术家维特来到了W城,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绿蒂,在明知道绿蒂已经订婚的情况下,维特还是不可控制的爱上了她。两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出差回来的时候,维特的感情渐渐产生了变化。维特意识到了自己的爱情没有希望,悲痛欲绝,同时他也无法认同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在绿蒂结婚后,维特保证不再见绿蒂,最终他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维特的烦恼/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歌德
译者 关惠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2919
开本 32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4
CIP核字 2013284733
中图分类号 I516.44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