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马恒健著的《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带你走进天府,凭吊南宋王朝与蒙古贵族最后一场血战之地凌霄城,重走大相岭上完整地保存着的数十公里的南方丝绸之路,认识尔苏人传承的比甲骨文还古老的图画文字,缅怀有“血肉筑成的长路”之称、与滇缅公路齐名的抗战公路乐西路。

内容推荐

马恒健著的《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是一部文化游记、历史游记。作者以十多年自驾游历四川的经历为线索,将四川境内著名的或隐秘的景点和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有机地融合起来,既是对四川各个景点的客观呈现,也是对蜀地历史文化较为深度的挖掘与展示,在历史视野的展现上具有一定的开阔性。本书稿语言流畅,较为成熟,所涉及的历史史实跨越上下数千年,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前言

雪山关:蔡锷拔剑有遗篇

凌霄城: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气

高颐阙:夕阳下的汉魂

蜀南:秦五尺道的诱惑

大瓦山:东方的诺亚方舟

清溪:劲风口上大唐关

拖乌山:红石险关孟获城

苟王寨:造像超度南宋魂

虎头城:虎啸沱江震敌胆

穹窿寨堡群探秘

龙华:最高立佛隐龙华

军防要塞羌王城

剑门密钥天雄关

子云山:云亭晓烟掩万卷

龙泉:天落石上颂君王

清溪:铜门槛里绣花楼

摩天岭:独收蜀汉真英雄

横江:石达开的滑铁卢

得汉城:天铸铜城卫巴蜀

旷世幽谷大渡河

崖墓:焚人的生命密码

复兴村:羌风楚韵有遗音

重华:中国火药之乡秘闻

九寰:双节孝牌坊传奇

大相岭:踯躅在南方丝绸之路

恩阳:巴山深处小上海

木门寺:米仓道上生死劫

三多寨:盐业大亨的天堂

尔苏:远古图画文字踪迹

青居城:曲流似练绕宋城

静宁寺:东北流亡学子的第二故乡

老君山:独立荣威第一山

仙市:盐运码头达三江

何君阁道碑:南丝路上的惊世汉碑

岔河:“鸡鸣三省”的奇异

姊妹桥:疑是彩虹落山间

邓池沟天主教堂:“熊猫热”从这里发源

运山城:横亘半空护川东

拦马墙蜀道:徜徉在古柏长城

乐西路:血肉筑成的抗战路

试读章节

伫立南来第一雄关的南关门前,举目遥望黔滇方向,乌蒙群山如一堆堆土丘,又如波澜不惊的海洋,从细如银线的赤水河南岸绵延至天际,果然令人遐思无限、豪气顿生。

1916年2月一个大雪漫天、寒风呼啸的日子。手执马鞭、身着戎装、征尘满面的蔡将军伫立关前,注目关前关后峡谷里奔涌的护国军第一军二、三梯团的千军万马。此时此刻,他的耳畔,一定回荡着昆明誓师讨袁的震天呐喊;他的胸中,一定激扬着草海阅兵的浩荡雄风:他的眼前,一定是一幅浴血疆场、马革裹尸的悲壮画面;当然,在他的心底,也泛起缱绻缠绵的漪涟,那是红颜知己小凤仙与他一别永诀时,吟唱的“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于是,那一副浩气长存的千古名联,便从蔡锷心中奔流而来。

为了体验雪山关的险峻,我分别沿南北关门下的小道下行了数百米。北关门下的小道,坡度较缓,道面较宽,古盐道的石板也基本连贯,仔细寻觅,尚能发现经年累月马帮背夫留下的脚印和拐耙窝。南关门下的小道从陡坡上急转直下,且不足两尺宽,山风掠过,令人有站立不稳的感觉,道面被野草覆盖着,令人走得战战兢兢,若一脚踩虚,恐怕要直接滚人赤水河里。看来,历代文人墨客对这座雄关的咏叹,“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所言不虚,“作西蜀千年屏障”也并非过度浪漫。

观铭

下了雪山关,我来到了南距雪山关60余公里、北距泸州市区50余公里的纳溪护国镇。蔡锷亲率的护国军第一军与袁军正面激战的主战场纳溪棉花坡,便距此不远。此次战役长达4个月,史称泸纳之战。

泸纳之战,蔡锷在叙永忠烈宫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并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布反袁独立,其他各省也纷纷响应。蔡锷抓住这一时机,向袁军发动总反攻,连战皆捷,拿下纳溪、江安、南溪等地,占领了距泸州城仅10余里的南寿山。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泸纳激战,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护国战争遂基本结束。

面对数量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袁军,护国军能以弱胜强,这与蔡锷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密不可分。他的军事才干,在20世纪初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便显露出来。

1904年10月,该校九期步兵科学生毕业,其中日本人300余名,中国留学生4名。获第一名殊荣毕业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民国军事家蒋百里,他因此获天皇的赐刀。获第二名的便是蔡锷。同期毕业被蒋百里、蔡锷抛在后面的日本人,有后来成为日本陆军大将的荒木贞夫(甲级战犯)、真崎甚三郎,以及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等日本陆军的军官。泸纳之战中在蔡锷麾下任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的朱德,率领士兵浴血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他采取“出奇制胜,猛攻急追,速战速决”的战术,打得袁军溃不成军,赢得了“英勇善战,忠贞不渝”的声誉。“良师益友,指路明灯”,这是当年因此一战成名的朱德对蔡锷的由衷赞誉。

护国战争进入善后阶段后。蔡锷的喉症加剧,不能发音,只得以笔代口。他来到泸州大洲驿叙蓬溪(今护国镇)附近的永宁河舟中养病休息。

永宁河穿护国镇而过,这条不太知名的川南小河不但比我想象的宽阔,且水质清澈、碧波荡漾,镇里的河段岸边巨石壁立,镇外的河段两岸是翠竹长廊,河心还镶嵌着翡翠般的小岛。这川南小镇的宁静与秀美,一定令这位从湘水麓山走来,在波诡云谲的变革之年几经沉浮,在铁血战场浴火重生的将军浮想联翩。令人感慨奋发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此而生:“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土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蔡锷挥毫题写的“护国岩”三字,镌刻在镇里临河一块高七八米的巨石之上,其撰写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总参谋殷承瓛书,镌刻于“护国岩”三字下方。为方便游人瞻仰,当地政府在巨石下的河滩上,修建了一座有护栏的观景台。伫立台上仰望,“护国岩”三个殷红的颜体大字,如长风中漫卷的战旗,那突兀而立的巨石,犹如护国壮士血肉筑成的铁壁铜墙。

余音

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因艰苦作战,久病不医,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他因此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北京举行公祭时,一位身着素服、臂戴青纱的年轻女子,在蔡公灵前深深地鞠躬,并送上一副挽联:“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当在场的人们意识到了什么,欲争相从她口中打听点什么时,她却悄然消失了。这位女子(P5-6)

序言

从古至今,对巴蜀人文地理的描绘,不乏佳篇名作,但除了曹学俭的《蜀中名胜记》,朱偰的《漂泊西南天地间》以外,相关专著甚少。囿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山蜀水也只是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梦境。

十年来,我自驾行程十多万公里,跋涉于四川省内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遗迹、自然地理景观之中。随着游历和探寻的深入,不少“冷景点”的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既令我为前人的疏漏感到遗憾与惋惜,又激发了我后浪推推前浪的跃跃欲试的心理。

“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曹学俭语)作文之事,游记最难,古人早就有如此感慨。为了不“数别人财宝”,我的漫漫旅程,必须用自己清晰而不间断的脚印去丈量,必须在荒野草莽之处披荆斩棘地前行。

发现与亲历,是历史散文的基石,也成为我远足名山大川乐此不疲的动力和主要理由。本来司空见惯的水、空气和阳光,却能够惊现迷人的彩虹,这是发现的魅力;亲历虽难预料,但是与有生命的山水交流,向有灵魂的古迹致敬.是向超凡脱俗、净化心灵的实质性迈进。

我的发现与亲历,尽在系列历史散文《蜀地秘境》和《蜀地最后的秘境》之中。这是对蜀地历史文化遗存的一次较有深度、较为广泛的发掘.填补着当今蜀地人文历史研究和人文旅游的若干空白。

《蜀地最后的秘境》所记叙之处,一部分仅仅是准备开发,一部分甚至尚未筹划开发。但是,那些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令人震撼又令人沉思,也令人大长见识;那些奇绝秀险的自然风光,既令人赏心悦目又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我这部书的特点之一。

比如:见证了南宋王朝与蒙古贵族最后一场血战的凌霄城:具有悬棺葬习俗的焚人,在深山绝壁上留下了无数神秘崖墓群;石达开最终兵败大渡河安顺场,但他的“滑铁卢”是在宜宾横江大战战场;藏族的一个支系尔苏人,难以置信地传承着比甲骨文还古老的图画文字:大相岭上的数十公里路段,罕见地完整保存着南方丝绸之路原貌;秦代五尺道与公路、水路、铁路、高速路并行的伏龙口,堪称实景的中国交通史博物馆;大熊猫作为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地夹金山邓池沟天主教堂;蔡锷率护国军由滇入川、在“锁钥川滇”的要塞吟哦壮丽诗篇的雪山关;有“血肉筑成的长路”之称、当年与滇缅公路齐名的抗战公路乐西路等等。

此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我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笔法,来解读历史的流云和领略自然的岚烟。书中的每一处,我均做到“三到”:足到,实地详加踏勘;眼到,遗迹周密观察;心到,抒发情感和见解。凡涉及历史人物、年代、事件,均反复比对,忠实于历史事实;对场景的描写,在准确记录的基础上,力求语言文字优美简洁。

此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我在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境地拍摄了大量第一手重要而珍贵的历史遗迹图片。这些图片无论形式、质量还是内容,均与此书文字内容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游历,是对古代文明的现代朝圣。祖先的遗存,虽然大多数失去了实用价值,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种印证,其折射出的咱们祖先的勤劳与智慧之光,依然穿越历史的长夜,震撼着今人的心灵,并在冥冥之中庇佑我中华民族。

因此,希望此书能够为蜀地人文历史研究者,给予实证和有益的启示;为中外酷爱蜀地历史文化的旅游者,拓展新的疆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恒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56854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6035041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