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林外史>与中国传统文化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稿收录靠前外学者对《儒林外史》近期新的研究成果,主要讨论《儒林外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审美文化。这些文章重视《儒林外史》人文精神与当下意义,对《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传播接受及结构特征作了新的探讨,论述角度多样。 目录 前言 《儒林外史》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儒林外史》的解读与传统文化的命运 《儒林外史》对君子人格的书写和弘扬(论纲) 吴敬梓的理想国及其建构 ――兼论《儒林外史》的主旨与结构 《儒林外史》重要人物身上体现的为政观及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功名富贵与士人的文化选择及生存处境 《儒林外史》中的八股文选本 吴敬梓家世生平与佚作研究 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 新发现的吴敬梓诗七首注释 《儒林外史》原貌问题研究 《修洁堂初稿》成书时间考 ――再谈《儒林外史》的原貌问题 对《儒林外史》原貌问题的重新检讨 ――对萧云仙、汤镇台、郭孝子故事出自吴敬梓之手的进一步论证 《儒林外史》文化意蕴研究 《儒林外史》中的城市生活描写刍议 浅谈《儒林外史》中的“乡下人”与乡村空间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及原型研究 王玉辉的追求与悲剧 ――程襄龙《唐烈妇传》的发现及意义 金陵惊鸿 ――奇女子沈琼枝形象的诞生及其文学意义 权勿用原型为全祖望考 王鏊与《儒林外史》娄鲁二府人物关系考论 论《儒林外史》女性的才能 《儒林外史》中两位女性命运遭际的互转 ――谈沈琼枝和王三姑娘 两茎灯草引发的冤案 ――严监生非吝啬鬼辨 论沈琼枝身上表现出的魏晋风度 《儒林外史》叙事艺术研究 儒林“衣冠”与细节描写的体系化 ――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求贤叙事视角下的《儒林外史》结构 《儒林外史》传播与接受研究 谈京剧舞台上《范进中举》经典范式的生成 从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看《儒林外史》传播与接受的嬗变 《儒林外史》学术史研究 评点《儒林外史》的再回顾与再思考 ――纪念吴敬梓逝世260周年 关于“律说大法,理顺人情” ――《儒林外史》注释琐谈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近十年(2006――2016)《儒林外史》研究述论 南吴北曹耀千秋 ――早期《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比较研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名类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前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林外史>与中国传统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波、向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79896 |
开本 | |
页数 | 4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9-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