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为我国古代文苑里的三朵奇葩。诗词贵典雅,曲贵俚俗:诗词贵含蓄,曲贵直露:诗词贵庄洁,曲贵谐谑;诗词创新求奇贵不失大方.曲却提倡以尖巧来出奇制胜。所谓“俚必有实情,直必有至味,显必有深义”,正是元曲的“本色”、“当行”。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普及元曲的阅读与欣赏,我们编著了这本《元曲鉴赏辞典》。本书共选元代105位作家及无名氏作家的散曲和杂剧共358首(折),并对每首(折)的思想和艺术作了鉴赏分析。“鉴赏”文字力求简明、准确、清晰,不作繁琐考证,为读者阅读欣赏提供一种借鉴。本书由傅德岷教授、余曲副教授主编。

内容推荐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普及元曲的阅读与欣赏,我们编著了这本《元曲鉴赏辞典》。本书共选元代105位作家及无名氏作家的散曲和杂剧共358首(折),并对每首(折)的思想和艺术作了鉴赏分析。“鉴赏”文字力求简明、准确、清晰,不作繁琐考证,为读者阅读欣赏提供一种借鉴。

《元曲鉴赏辞典》由傅德岷教授、余曲副教授主编。

目录

篇目表

正文

附录

 读曲常识

 名句索引

试读章节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

宵①,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注释】①可怜:可爱。

【鉴赏】盍西村的小令只有十几首,分为两组:一为“临川八景”,一为“杂咏”。这首小令属于前一组,是描写临川元宵节水上夜景的。

江边和江中灯火辉煌,绵延十余里。人潮涌动,拥向“春桥”看花灯。花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有的像飞舞的凤凰,有的像展翅的鸾风。河中挂着彩灯的画舫上香烟缭绕,笙歌喧闹。这些袅袅的香烟,悠扬的音乐在水面上飘荡,似乎要飞上天空的玉楼。沉浸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景中,使人恍如到了蓬莱的仙境。

作者写的是元代水边都市的华丽夜景。他先从整体写起,写江边江中的全景,然后写有特色的景,即“舞凤翔鸾”的灯。为了形容这夜景之美,作者将它拟作蓬莱岛的仙境。先是实写,后是虚写,都是为了显示临川元宵的夜景之美。最后,又将虚实结合:“香烟乱飘”、“笙歌喧闹”,这是实;“飞上玉楼腰”,则是虚。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想象四个角度的描写各有特色,最终呈现出了一个美如仙境的临川元宵夜景图。

[越调]小桃红

杂咏

杏花开候不曾晴①,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

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②,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注释】①候:时候、时节。②小蛮:指歌女。

【鉴赏】这是一首惜春之作。一般的惜春之作都是从春天之美起笔,道尽它的种种好处之后,最后归结到这一主题。而这首曲子开篇却说此时春天的不好之处:杏花开得漫山遍野,煞是美丽,偏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吹起了风,这真是大煞风景,让游人觉得兴味索然。然而,这风雨却造就了另一番景致,那就是杏花纷纷坠落,铺满了小径。不禁想问树上的春莺:老天既然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春景,为什么又要亲手破坏它呢?春莺也无言以对。风雨无情,春莺无语,然而歌女有情。在这绵绵的细雨中,歌女舒展歌喉,“唱彻醉翁亭”。曲中既有对春的赞美和留恋,也有对青春易逝的感叹,这样一份春景虽然已被破坏,但残损的美更能打动人心,更令人想到青春的脆弱,红颜的易老。

这首曲子的思路与一般的惜春诗有很大的不同,它以残损的春景为描写对象,却超过了写完美的春景者所能达到的效果,犹如断臂的维纳斯给人的艺术感受一样。

[越调]小桃红

杂咏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①。教他

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注释】①争奈:岂料。

【鉴赏】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曲中的主人公很像《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她大约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想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在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的日子里,仍然是足不出户。海棠花开过了,蔷薇也著花了,时令由仲春已转入暮春了。这么大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主人公的内心有许多的惆怅和无奈,觉得似乎整个春天的春色也没有多少兴味,因为这一切好像都不属于她。但实际上,她已因为这春的逝去,内心起了很大的波澜。她像杜丽娘一样,也想“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这象征着她的青春随着春天一天天地消逝,她似乎感到了自己的红颜日渐枯萎,精神越来越颓唐,面容越来“越憔悴”。她多想挽留住这春天呀,可她所受的封建礼教教育使她不敢有小小的越轨行为。她觉得想多看一眼窗外的春景似乎也有过错,便不敢自己卷起窗帘,打开重门,让春天涌进门来,也让她观赏一下双飞双栖的燕子的互相亲昵。这也正如杜丽娘的游园一样,春天之美之诱人在她内心激起了伤春、思春的情感。而这时丫头“小环”“似知人意”,完成了她的心愿——卷起疏帘,打开重门——她该是多么欣慰呀!

这首曲子短小而意味深长,虽没有《牡丹亭》那样酣畅淋漓的展开,但其中蕴含的意味不减于它。

[越调]小桃红

杂咏

绿杨堤畔蓼花洲①,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

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注释】①蓼:一种水草,开花。

【鉴赏】这首曲子描写的是洞庭湖的秋景。秋日的傍晚,洞庭湖中的洲旁红蓼盛开,岸上杨柳浓荫笼罩。远处,青山隐隐,流水潺潺,衬托着整个洞庭湖的秋景。整个湖面上烟水茫茫,凉风也起了。这时,几只渔舟冲开波浪,去湖中打鱼。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在一片夕阳之中,乱云涌动,晚霞璀璨,好像给整个洞庭秋天的夜晚上了妆似的。

这好像是在描写一幅自然界的风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没有对自然的陶醉和爱是写不出这么美的景色的,没有一种融进自然、化入山水的心境是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品不出这样的韵味的。因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与性情。这是作者经历了人生的甘苦,经过了思想感情的反思凝炼之后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观照。对自然的美谁都会欣赏,但像作者这样既能细细品味,又能与自己人生社会的感受相融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P8-10

序言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①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②文随时变,时促文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元曲,据近代以来诸多学者的研究,应分为散曲和杂剧两大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源于词的小令,但到元代,其义有了变化,元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说:“成文章者日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街市小令,唱尖歌清意。”③这里的“小令”(又叫“叶儿”),指民间市井俚歌。直到元末,“小令”不再专指俚歌,而明确成为与套数相区别的散曲体裁。“小令”有:“只曲体”,指一支曲子一韵到底;“重头连章体”,指同一曲调重复写若干首;“带过曲体”,是一个曲调兼带另一个或两个音律相互衔接的曲调,最多能用三支曲调相连接的一种体式;“异调间列问答体”,即用几支不同曲调交错表现某一事件,并用代言体一问一答的体式。“套数”,是将同属一个宫调的若干支零散曲子联结成为一套曲,它是以“套”计数的曲子,不同于以“支”计数的一支曲的“小令”,故称“套数”。“套数”一般有“首曲”,中间有若干支曲子作为“过曲”,结尾有“尾声”,但须一韵到底,是曲中衬字不拘平仄,多以方言俚语充之。

杂剧,金末元初的蒙古时期(1206—1271)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新生的剧种,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它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脚色有正末、正旦、净等。一剧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脚色唱到底。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创作和演出先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后转移到杭州并流传到各地。从金末到明初的元杂剧作家有128人左右,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元曲之所以兴盛为一代之文学,是和元蒙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分不开。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宋王朝统一中国后,剧烈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斗争就一直长期存在。元蒙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武力镇压,种族岐视,民族压迫,对汉族知识分子更是严酷打压和控制,中断科举考试长达78年,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下的地位,故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知识分子“臭老九”之名自此而始。同时,元蒙统治者又借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沦入衰退的境地。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又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和支持歌舞,因此以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的地位,而古文、诗词则黯然失色。这是因为诗文受到元蒙统治者的压制和排斥,他们认为诗文“何关修身,何益于国”。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到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受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较能自由地进行创作。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思想苦闷普遍存在。有的不满现实而留恋赵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的隐逸生活,与元蒙统治者离心离德……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裂变,所谓“学而优则仕”的仕途已不通,政治上无前途,文人们便追求耳目声色口腹之乐,或成为“书会才人”与优伶为伍创作民间杂剧,或遁入湖滨林泉,纵情山水,过一种亦隐亦俗的生活……这就是元代文人从愤世、叹世、隐世到玩世的特殊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和市民化的文化土壤,就催生了市俗化程度高且具有博杂、诙谐、直白、泼辣等艺术特征的元曲发展与繁荣。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普及元曲的阅读与欣赏,我们编著了这本《元曲鉴赏辞典》。本书共选元代105位作家及无名氏作家的散曲和杂剧共358首(折),并对每首(折)的思想和艺术作了鉴赏分析。“鉴赏”文字力求简明、准确、清晰,不作繁琐考证,为读者阅读欣赏提供一种借鉴。

本书由傅德岷教授、余曲副教授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组稿、改稿、定稿工作。参加撰写“鉴赏”者有:傅德岷撰21篇,余曲撰31篇,聂元明撰11篇,王栩撰55篇,汤宏建撰4l篇,郑宗荣撰41篇,向学春撰32篇,宦书亮撰38篇,孙天波撰27篇,毛义玲撰40篇,吴玲撰18篇,邓永辉撰16篇。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阅了《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元曲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曲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等书籍和资料,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谢意!本书的缺失在所难免,敬祈有关专家、学者批评赐正。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德岷//余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81463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571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4-61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