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爱玲晚期写作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程小强,1982年2月生于甘肃镇原,先后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扬子江评论》《励耘文学学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成果曾获陕西省高教工委一等奖。主持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部、省、厅项目4项。本著为作者第—部个人学术著作。
目录
导言
章 “晚期文学”的生成与概述
一 “晚期文学”的确认
二 “晚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三 民国叙事的文学维度
四 台湾叙事与“文学版图”的拓展
五 “乡土黑幕”的经验、立场与走势
第二章 绝望的四重奏――张爱玲的洞见与执迷
一 “向死而生”:宿命论的为人与为文
二 考试事件:无法直面的人生
三 难产的国家主义:古典终结又岂是现代
四 “连番溃败”后的“疮疤”:与鲁迅相遇(一)
小结
第三章 世事洞察皆文章――人生体验的文学化
一 物不得其平则鸣
二 “看穿了”“不可靠的”母亲
三 美丽新风雅与摩登认同
四 爱欲体验文学化
五 “反传奇”的传奇叙事
小结
第四章 但求安稳应妥协――“港战”抒写启示录
一 《倾城之恋》:但求安稳
二 《易经》:生存主义在战时
三 妥协主义:失责无底线
四 《空屋》的启示:人生观之别
第五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虚无在绝望中前行
一 持守与开掘:“人的文学”面相
二 走向绝望:庸众无出路
三 “回不去了”:重构荒原与虚无
四 俗世哀乐与孤独体验
五 在停留中有坚持
六 与鲁迅相遇(二)
小结
第六章 “晚期风格都是悲剧性的”――张爱玲晚期文学美学论
一 为过去所做的辩解
二 重新创造失去的时间
三 你们要尊重我的经验
四 以自我为导向的艺术命运
五 晚期作品都是灾难性的
六 不存在任何超越性
小结
第七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张爱玲晚期戏剧艺术论
一 开拓转进见新知
二 沪港人性“浮世绘”
三 张爱玲与杨绛比较论
余论 晚期文学的“四张脸”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程小强著的《张爱玲晚期写作研究》基于张爱玲1955年赴美之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行为,从张爱玲的人生观、世界视、价值观和生命哲学的形成及表现形式入手,系统展开张爱玲晚期文学研究,全面探讨了张爱玲人与文的绝望、虚无和颓废内涵,动态地呈现出其对中华民国深沉绝望的过程,尤其在“港战”叙事上以国家不幸自家幸的妥协与投降意识,导致其人与文底线一再下滑。这些深刻地影响着张爱玲创作格局的拓展和境界的提升。本著能在张爱玲的文学文本和成长体验的对谢中进行勾连,在当前“张爱玲热”的背景下坚持文学的国家、民族、时代之立场,揭示出张爱玲晚期文学缺乏开拓、为人与为文均存在重大错失和以文学笔法叙写人生的创作特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爱玲晚期写作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小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40199
开本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1千字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8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