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内容 | 作者简介 0 目录 绪论 章 误差、数据处理与滴定分析概述 1.1 误差 1.2 有效数字 1.3 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知识结构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1 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 2.3 化学平衡 2.4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结构 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1 电解质溶液 3.2 酸碱理论与酸碱平衡 3.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3.4 缓冲溶液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曲线 3.7 酸碱滴定法及其应用 ?知识结构 第四章 沉淀平衡与沉淀测定法 4.1 沉淀溶解平衡 4.2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3 分步沉淀与沉淀的转化 4.4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4.5 沉淀测定法 ?知识结构 第五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5.1 氧化还原反应 5.2 电极电势 5.3 电极电势的应用 5.4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5.5 氧化还原滴定法 5.6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知识结构 第六章 物质结构 6.1 原子结构基本模型 6.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6.3 原子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6.4 共价化合物 6.5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6.6 离子化合物 ?知识结构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7.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7.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7.3 配位平衡及影响因素 7.4 配位滴定法及其应用 ?知识结构 第八章 p区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8.1 卤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8.2 氧族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8.3 氮族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8.4 碳、硼族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知识结构 第九章 s、d、ds区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9.1 s区常见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9.2 ds区常见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9.3 d区常见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知识结构 第十章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0.1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0.2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0.3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知识结构 第十一章 物质的分离方法 11.1 常见混合阳离子的分离 11.2 沉淀分离法 11.3 溶剂萃取分离法 11.4 离子交换分离法 11.5 色谱分离法 ?知识结构 附录 附录一 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 附录二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附录三 常见弱酸、弱碱的标准离解常数 附录四 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五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六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 附录七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附录八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 内容推荐 本教材将以“夯实基础、注重综合、突出应用”为主线,以“基础-综合-应用”为框架组织编写,具备以下特点:(1)基本性;(2)复合性;(3)应用性。特别注意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立庆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张立庆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92217 |
开本 | 24cm |
页数 | 4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81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8-05-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本书适合作为对应用型工科院校近化类专业的教材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84 |
CIP核字 | 2019120535 |
中图分类号 | O61 |
丛书名 | |
印张 | 3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79.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