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医学研究笔记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今庸,我国当代有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幼读私塾,早年行医应诊,后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一生勤于教学、科研与临床医疗,并积很好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喜读书,知识渊博,人称“经典王”“内经王”“活字典”。学术上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言必有据。在中医学界首创治经法研究和整理中医药学古典著作和理论专题,为中医药学人运用多学科知识原理之治经研究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医药学作了率先典范。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选方用药主张“方不在大,中病即效;药不在贵,对症则灵”,强调因病用药,有是证用是药,多以小方收效。任职湖北省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体副主任20余年,出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分会理事长22年,高度关注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精力。 目录 《黄帝内经》的诊断方法之一——“目诊”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的我见 用矛盾论的观点看祖国医学阴阳学说的科学性 《金匮要略》一书的读法(草稿) 祖国医学有关人体疾病的学说 论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 我对《金匮要略》“妇人怀娠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一条的见解 我对心在人体中起主导作用的看法 谈谈《黄帝内经》中的“五昧所入” 从“粉”的历史谈到张仲景用粉的药治作用 我对甘草粉蜜汤中是什么粉的看法 研究《金匮要略》的态度问题 我对《黄帝内经》中“水为阴——气伤于味”一段的看法 有关阴阳经脉各有气血多少的问题 怎样学习《黄帝内经》 我对《灵枢》一书中的《经水》《邪客》两篇的看法 人体五藏是怎样主宰五体和五官九窍的 祖国医学对脑的认识 从“补”“泻”的治疗方法谈到“补药”问题 《黄帝内经》形成的探讨(初稿)(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探讨) 《黄帝内经》形成的探讨(修正稿)(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探讨) 五行学说形成史 祖国医学阴阳学说实质的探讨 评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论祖国医学的“七情说”——兼评“人体发病的七情内因论” 五行 再论祖国医学的“七情说”——兼评“七情过时论” 内容推荐 《医学研究笔记》是李今庸教授20世纪50至70年代初,在从事中医经典教学过程中,写下的关于《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亦有内容曾整理发表在期刊上,但作为原始笔记,尚属抢先发售公开。《读古医书随笔》曾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在1984年6月出版,是李老现代医学名著,今收录于此,以便存世。《医学研究笔记》内容反映了李今庸教授早期的医学思想和经典理论研究水平,可供从事中医教学、研究、临床工作的朋友学习参考使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医学研究笔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今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582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6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1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6 |
CIP核字 | 2019215646 |
中图分类号 | R249.7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75 |
高 | 25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58.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