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媒介文化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内容
内容推荐
媒介文化素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本书重点阐述媒介文化素养的基本理论问题,各章内容包括媒介与语言文字、媒介与技术崇拜、媒介与虚拟环境、媒介与公民赋权、媒介与真实概念、媒介与女性话语、媒介与历史建构、媒介与文化记忆、媒介与知识传播、媒介与视觉文化等。覆盖面广,讨论深入,可用作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考研参考书。
目录
章 推动历史变革的读书教育
节 聚焦“读书教育”问题
一、从“读书”进入历史
二、民国时期的“读书”话题
第二节 中学、西学并存的图书格局
一、对读书基本问题的指导
二、对中小学读经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图书媒介要素的演变
一、语言文字的改革
二、印刷出版业的推动
第四节 读书教育的社会运动
一、图书馆推动读书普及教育
二、全国读书运动大会的作用
第五节 读书教育话题的延续
第二章 阅读史视角下的儿童读报教育
节 绪论:儿童读报教育的话题
一、研究思路:从读报发现儿童
二、儿童读报教育的资料
第二节 儿童读报教育的媒介环境
一、报纸走向大众化
二、新闻教育的延伸
第三节 儿童读报教育的知识要点
一、儿童读报的常识
二、报纸新闻的解读
第四节 非常时期的儿童读报教育
一、读报的重点转向时事
二、进入社会科的读报教学方法
第五节 结论:儿童读报教育研究的启示
一、儿童读报研究的历史价值
二、儿童与媒介的关系
三、报纸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三章 伴随电影媒介的儿童电影教育
节 电影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一、电影作为教育的工具
二、电影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以儿童为对象的电影教育
一、电影教育观念
二、电影教育活动
第三节 儿童电影教育的深度思考
一、电影教育效果的争议
二、儿童电影教育的反思
三、儿童电影教育的启示
第四章 媒介文化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节 媒介文化研究的进路
一、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批判
二、通俗文化研究与微观意识形态话语
三、走向技术效应的媒介文化研究
第二节 媒介环境学的警示意义
一、对人类文化灾难的警告
二、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
三、媒介本性与人类文化的变迁
四、技术垄断时代的文化危机
第五章 媒介事件理论的学术脉络
节 媒介事件的概念与学术渊源
一、作为学理概念的媒介事件
二、媒介事件理论的学术渊源
第二节 媒介事件理论的验证与修正
一、媒介事件中的受众作用
二、媒介事件的类型界定
三、媒介事件的新特征
第三节 媒介事件的理论拓展
一、仪式传播理论
二、媒介仪式理论
三、媒介化的仪式理论
第四节 “假事件”概念辨析
一、新闻: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假事件
二、明星:“人的假事件
三、旅游业:满足奇妙体验的假事件
四、影视改编:文学经典的消解
五、图像(广告):自我实现的预言
六、镜像效果与大众觉醒
第六章 人类交流问题的辩证思考
节 人类交流是否可能问题的缘起
一、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一书说起
二、威廉?詹姆斯:为早期美国传播研究提供心理学和哲学基础
第二节 交流传播的心理学及意识论基础
一、意识存在吗?
二、意识如何产生?
三、意识流
第三节 人类交流的不可能性与可能性
、思维间的裂缝是最绝对的裂缝:思维之间完美交流的不可能性
三、两个心灵如何能知同一件事物:不同心灵之间交流的可能性
第七章 理解科学及其媒介技术建构
节 人类探究及其方法
一、什么是探究――从怀疑到信念
二、人类获取知识(信念)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 科学及其话语建构
一、科学的流俗解释
二、寻求普遍单一的“科学”定义是困难的
三、“科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建构
四、作为权力话语的科学
第三节 仪器与科学的革命
一、作为技术媒介物的仪器
二、科学范式及其革命动力问题
三、仪器对科学范式转换的影响
第八章 新媒介与视觉沉浸
节 媒介历程与视觉层次
一、媒介的演进与人本精神的回归
二、从视觉结果到过程体验
三、艺术中的沉浸体验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与实践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实践
二、“全景视频”技术的当今发展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增强现实:与实境交相辉映
一、拓展日常生活中的可视化逻辑
二、AR的景观增益及其对时间的影响
第九章 大众传媒的女性话语
节 女性主义与媒介话语
一、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
二、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女性话语的生产
第二节 影响媒介女性话语的因素
一、男权文化对女性话语的影响
二、女性主义在大众媒体中的呈现
三、媒介市场化对女性话语的建构
四、新媒体对女性话语的作用
第三节 社会性别意识与话语更新
一、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二、克服性别不平等的集体无意识
三、传播者需要具备社会性别意识
四、以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传媒话语
第十章 广告中的文化操纵
节 广告中的符号系统
一、广告与符号
二、消费社会中广告的符号操纵
第二节 广告生产中的符号
一、符号的意义生成机制
二、广告符号的操纵性
三、广告符号意义生成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新媒体的广告操纵
一、社交化:抢夺“注意力”
二、社群化:包装“平民明星”
三、信息茧房:制造“虚伪满足”
第四节 结论:认识广告的本质
一、认识广告符号背后的操纵力量
二、分析广告传播的内容与技巧
三、认识大众传播媒介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 风险传播与媒介素养
节 风险概念与风险社会
一、风险概念
二、风险社会
三、中国的风险社会
第二节 风险信息与风险传播
一、风险传播中的媒介角色
二、风险传播中的信息特点
三、风险传播中的常见问题
四、新媒介环境中的风险传播
第三节 风险视阈下的媒介素养
一、合理化的“风险想象”
二、批判性的风险传播
三、参与式的风险沟通
四、科学性的风险决策
五、全民式的行动参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媒介文化素养的多维视角/于翠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翠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250783
开本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千字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