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韩少功研究资料(乙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一个作家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莫言徜徉于高密乡,张炜沉浸于葡萄园,张承志皈依于西海崮。韩少功则找寻到了他的马桥世界。从20世纪80年代的《爸爸爸》和《女女女》,一直到90年代的《马桥词典》,他似乎一直在寻找着这个精神家园。重视寻求理想的过程,甚至重于理想本身。这种潜在的动力,成了韩少功奔走异乡的精神路标。

本书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的一本,集结了关于韩少功的生平及创作感悟的文章,同时还收录了文学评论家对于他的最优秀的研究文章。全书集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于一体,全面展现了韩少功的创作思路及叙事风格,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值得珍藏的大型书籍,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在校学生、社科院、作家协会、现当代文学学会等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最有权威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汇编了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本书为该套书中的一本,阐述了韩少功的生平及创作自述,并收录多篇评论家对于他的研究资料,同时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

目录

生平与创作自述

从创作论到思想方法/韩少功

文学中的“二律背反”/韩少功

信息社会与文学/韩少功

文学的“根”/韩少功

好作品主义/韩少功

访作家韩少功:文学和人格/林伟平

《韩少功印象》及其延时的注解/蒋子丹

我为什么还要写作/韩少功

文学的追问与修养

——韩少功访谈录/韩少功 蓝白 黄丹

关于《马桥词典》的对话/韩少功 崔卫平

文体与精神分裂主义/韩少功

语言:展开工具性与文化性的双翼/韩少功 王尧

研究资料

生活·思考·创作

——谈韩少功小说的主题和结构/长灿 启程

严峻深沉的文化反思

——浅谈韩少功的中篇《爸爸爸》及当前的“文化热”流/基亮

他在寻找什么?

——关于韩少功的论文提纲…/李庆西

韩少功近作三思/胡宗健

神话·梦幻·楚文化

——韩少功创作断想/汪政 晓华

论丙崽/刘再复

论韩少功的探索型小说/[英]玛莎·琼著 田中阳译

个人记忆与历史布景

——关于韩少功和寻根的断想/陈晓明

庸常年代的思想风暴

——韩少功九十年代论要/孟繁华

镜子与调色板

——重读《女女女》/董之林

历史的警觉

——读韩少功一九八五年之后作品/南帆

从自言自语到众声沸腾

——韩少功小说中的文化反思精神的呈现/张佩瑶

智慧的独语

——关于韩少功随笔的札记/陈剑晖

《马桥词典》的意义/周政保

《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陈思和

方言及方言的流变

——韩少功启示录/敬文东

语言的命运与人的命运

——《马桥词典》释读/杨春时

文学与人类学相遇

——后现代文化研究与《马桥词典》的认知价值/叶舒宪

不确定性:对韩少功文化心态的追踪/王建刚

马桥事件:一个文学时代的终结/韩石山

再论韩少功的寻根理念/张木荣

试论韩少功小说中的思父意识/潘雁飞

与民间的对话及意义的发现

——韩少功论/王光东 李雪林

韩少功:从“文化寻根”到“精神寻根”/陈仲庚

湖湘文化精神与韩少功的文学姿态

——读韩少功的部分散文随笔/陈润兰

诗意之源

——以韩少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散文为中心/南帆

拼贴的印象 疲惫的中年/余杰

《暗示》的文体意识形态/吴俊

具象:秘密交流或永恒的悖论

——论长篇小说《暗示》/洪治纲

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

——有关韩少功《暗示》的阅读笔记/蔡翔

附录

作品年表/李莉

研究资料索引/李莉

试读章节

三,用不断发展的眼光,看真理的局限性。

王蒙说过一个观点:“最好最公认的文学规律,也有例外。”不能因此而否定规律的作用,也不能不容许有例外。正确的理论总会碰到它不能完全解释的现象,纯属正常。更应看到,规律所不能概括的“例外”,不会是脱离一般的特殊,不会是无规律的怪物,它不过是寓含着某种人们尚未认识的规律罢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例外现象更应受到重视。对它的无知和欲知,常常是认识发展的可贵起点。在辩证法看来,理论有普遍意义,方能体现真理的绝对性;理论的效用局限,方能体现真理的相对性。如此两分,才是正确的真理观。我们常说作者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较好地认识和表现生活。但屠格涅夫理论素养并不很高,思想也远不及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赫尔岑那样进步和深刻,他的作品却比《怎么办》和《谁之罪》更获佳评。曹禺写作《雷雨》时,也没有得益于理论,后来人们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他甚至还感到奇怪哩。我们又常说,好作品总是被多数读者理解和喜欢的,从发展观点来说“曲高”必然能“和众”。但李贺的诗,奇奇怪怪,至今也不见得“和众”。鲁迅的《野草》,相对《呐喊》来说,恐怕也显得有点“和寡”。可是,要是没有《雷雨》和《野草》,要是没有屠格涅夫和李贺,大家不会有一点遗憾吗?种种例外说明:一个作者的经验,不见得完全适用于另一个作者;同一个作者写这一篇或这一段的经验,在写下一篇或下一段时可能不“通用”,可能被“证伪”。真理探求者不会为此悲观沮丧,或者无所作为,抱怨于天。像钱念孙勇敢捍卫的那些正题,人们承认它们是前人实践的科学总结,在主体认识不断趋向和逼近客体实在的无限过程中,它们代表了重要的阶段和重要的方面,是应该继承,应该研究,应该推行应用的。它们在今天和明天还大有作为。但正如古人说:“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对待那些命题,也应该知其“短”,知其“适用域”有限的一面,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发展它。好比载舟覆舟一知水害方能得水平,知水之不能才能用水之所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局限”造就了巨匠和英才。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基本看清钱念孙的思路了。他从许多矛盾的现象中,筛选出一批于已有利的例证,然后用“单线因果”的推演,从例证中引出命题;最后,他回过头来,用“本质统一”的包纳,把矛盾着的例证统统粗暴地统属到自己的命题下去。

与此相反,我们主张用具体分析的眼光,整体联系的眼光,不断发展的眼光——即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思考和讨论文学创作。这样,我们也许会变得实事求是一些,眼界开阔一些。举目眺望,文学天地里有无穷无尽的矛盾。这些不是理论上早已穷知了的问题,而是实践中要靠一代代作者不断探求才能相对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永远伴随着苦恼和劳累的问题。它的“出路”存在于人们活生生的历史活动中,不能指靠某些独一无二的绝对化定律一劳永逸地将其做最终解决。我们在大步迎向一个个矛盾之前,应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武器——看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讨论方法是否对头。

王若虚说:“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吕本中也说,作文“无定法而有定法,有定法而无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看来,前人早就在认真对待文学创作中的“二律”或“多律”,希望扬弃各种片面的“定体”、“定法”,而求得一种闪耀辩证思想光辉的“大体”、“活法”。我们在更高的基点上来继续这种思考,显然应该比前人更有出息。

          P007-P008

序言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也带来了新时期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追踪研究一直是中国当代学术界和评论界最具生机活力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然而,与文学界和研究界的这种“繁荣”局面相比,新时期文学的资料工作则显得有些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套权威性的能完整反映新时期文学发展全貌的文学大系,也没有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历程和整体成就的系统资料汇编。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展示、回顾、总结新时期的文学成就,反思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深化对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

有鉴于此,我们特意邀请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四位在新时期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评论家来主编这套《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广大新时期文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权威研究资料,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在资料查找和检索方面的便利,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突破做出贡献。我们力求做到:一,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三,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将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本套书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力争能使广大读者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韩少功研究资料(乙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义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4318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1
16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