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母亲:丈夫的死,成为她的解脱

在嫁给海因里希之前,她是叫作约翰娜·特罗西纳,家境虽说没有叔本华家族富裕,但她的父亲曾经做过市议员,是位见过世面的人物。18岁时接受海因里希求婚的时候,虽说大家都劝过她要考虑一下,但是她丝毫没考虑就答应了,她对海因里希早有耳闻,知道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先生。父亲离开市议员的职务之后,家里的生意也每况愈下,特罗西纳一家从城里搬出去,来到乡下成为农户。这时候她的父母应该感谢这位小姐的果断,此时他们一家子都是靠海因里希来资助的。

这位懵懂少女怀孕的时候,她丝毫没有察觉,但她的丈夫肯定是嗅出了端倪,他哄骗着妻子来到了英国,以达成自己自私的目的,不过却尝到了苦果。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充满讽刺意味,本来约翰娜是极其不爱来到英国的,但来到英国之后她发现自己十分适应英国的社交圈,并且第一次发现了隐藏在身体里的才华,她受到许多人的瞩目,这使得老海因里希十分焦虑,他恐惧于妻子的变化,他毕竟是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可是妻子依然年轻,并且变得越来越耀眼。不过海因里希依然有办法,他能带着妻子来到英国,就能把她带走,虽然此时约翰娜已然接近临盆的状态,她极其不甘愿地服从丈夫的安排,但又没有办法。叔本华极其理解父亲,却始终不理解母亲,可是在常人眼中,在约翰娜与老海因里希的婚姻中,双方都是有责任的,他们都更多地为自己的欲望考虑,而不顾对方的感受。他们的婚姻中早就没有了爱情,也许从来就没有过爱情。约翰娜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从不虚情假意地表明我对他的爱是多么炽热,而他对此也没有什么要求。”

回到家乡后,她被送到了但泽城外奥利瓦的乡村别墅,她此刻已经感受到了丈夫的不信任,所以行事十分谨慎,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她不去邻居家做客,散步的时候也从不走远,如果去远一点儿的地方也要走僻静无人的小路。她谨言慎行,从不在外逗留,一切都是为了不激怒老海因里希。在这样的状态下,叔本华诞生了,但很不巧,他的母亲此刻正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他的降临只是起到了解闷的作用,他成为了母亲的新玩偶,不久母亲就玩腻了。约翰娜的苦闷只有大海才能平息一些,她喜欢在奥利瓦的海边观看海潮,这永远无法让她感到困倦。她每年能带着孩子去父母租住的乡下,看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时候,她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这是她自己独居的时候很少能感受到的。

在但泽局势每况愈下的时候,叔本华一家搬到了汉堡,这重新开启了约翰娜的社交生活。此时的汉堡不仅有来自但泽的移民,还有许多来自法国的移民,这些移民让这里的社交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带来了不同风味的文化和艺术感。很多文艺界人士和有教养的法国人成为了约翰娜的座上宾,她对此十分得意。她在汉堡过着忙碌的社交生活,她很乐于参加别人举办的聚会,并且自己也努力想要把叔本华家巨大的宅院变成社交会所。她显然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许多作家和外交官经常出入他们家,她此时更没有空去照看年幼的叔本华,这个6岁的小男孩常见到的是女佣而不是母亲,他真是一点儿母爱都没有感受过。

P8-10

作者简介
王婧怡,吉林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
唐亚微,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心理教师。
目录

第1篇 叔本华的人生之旅

 第一章 叔本华的家世

故乡但泽:以玩偶的身份降生

父亲:母子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母亲:丈夫的死,成为她的解脱

妹妹:因丑陋而与爱情无缘

 第二章 求学的岁月

勒阿弗尔的第一课

汉堡隆格私学

欧洲之旅:并非一次对理想的背叛

从哥达到魏玛:从春风得意到寂寞暗恋

哥廷根与柏林:哲学情结的摇篮

撰写博士论文:自掏腰包印刷成书

 第三章 爱情与友情

爱情与友情

艳遇:哲学家也有风流艳史

一生的情人:卡洛琳娜

 第四章 哲学路上的喜与悲

与歌德的色彩学“交情”

德累斯顿:创作力的巅峰四年

失意柏林:失败的复仇

定居法兰克福:恐惧内心映射出的仪式生活

悲剧人生,喜剧收场:成名于风烛残年

 第五章 叔本华的哲学旗帜

对于叔本华哲学的整体评价

《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哲学的根基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将哲学建立于科学验证之上

《伦理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附录与补遗》

第2篇 叔本华的精神世界

 第一章 人类与生存

作为自然人的生活

作为社会人的生活

人类生存的内在意义

 第二章 道德的基础

“康德是用一味药治疗百病的医生”

道德的基础及证据

道德别论

 第三章 快乐与痛苦

意志:快乐与痛苦的根源

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

不同的人生同样的结局

 第四章 当宗教遇上哲学

基督教有相当独特的缺陷

宗教与哲学的对话

一神论与泛神论

 第五章 保持生命力的艺术

思考:勿做书籍哲学家

阅读:切忌“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发现文学中孕育的人生哲学

争辩是一门艺术

 第六章 冒犯的艺术

自杀:意识的毁灭

死亡:一种个体永被遗忘的睡眠

批评的现象

 第七章 观相的艺术

相由心生

观相术

第八章 生命余晖下的思考

幸福的真谛

人生应该怎样走过

生命的任务

第3篇 叔本华名言荟萃

 第一章 关于财富

 第二章 关于意志

 第三章 关于道德

 第四章 关于求学

 第五章 关于人生

 第六章 关于社会

附录1 叔本华:《灵魂不死:对话录》

附录2 叔本华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序言

叔本华在《自然界中的意志》的开篇引用了普罗米修斯这样一句话:“我在思想的编织机上编织我的织物,他们认为根本不值一顾,显然,一切都有待时日。” 任何对于叔本华经历有所了解的人就会发现,这句话真的是贴切地表述了叔本华的一生。

这位哲学家违背了他挚爱的父亲的期望,没有成为一名商人,而是一心研究哲学。他是一个忠于自己的人,他在十分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清楚自己的一生要做什么,并为之全力以赴,这也是他成为哲学家的一个必要因素吧。

虽然叔本华的脾气有些乖戾,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一个天才。哪怕人人都看得出他写的《论天才》就是以他自己为蓝本的,哪怕大家都觉得他的《论女人》有失偏颇,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否定他是天才的根据。

《论充足理由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界中的意志》等一系列著作给了他可以称之为天才的足够筹码。即使他以《附录与补遗》名扬于世,但真正读过他文章的人都了解,叔本华思想的精髓完全在他之前的著作中,也正是他说的那句话,由于过早地奠定了自己的哲学大厦,所以晚期只能做一些附录与补遗的工作,这绝对不是吹嘘之词。

成名应该是这位哲学家少有的愿望之一,但是偏偏天不遂人愿。他在年轻之时,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意欲” 的提出也是哲学史上的一大突破,但是这样伟大的思想却没有一个赞赏者,哪怕是批评的声音都听不到。他所发表的一切言论都石沉大海,甚至都没有激起一丝波澜。他虽然渴望荣誉,但是却能凭借着对哲学的热爱和自信,长时间忍受世人的忽视,没有放弃自己的哲学理想,放弃发表自己的言论。他一直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没有人愿意出版他的著作。不过命运之神终于还是眷顾了他,在他晚年之时,终于凭借着《附录与补遗》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称赞,得到了他应得的荣誉。有趣的是,据说这位对什么都不屑一顾的哲学家竟然雇人来专门收集赞誉他的话。

虽然叔本华的一生衣食无忧,但是也不完全尽如人意。他的生活也和常人一样,有喜有忧。大家称他的哲学为悲观主义哲学,但是,在面对生活上,叔本华并不是悲观的人。即使当初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他的书时,他也没有放弃或者抱怨,而是辗转地想办法,最终找到一家小的出版社来出版他的书。也正是这本书,成就了他的荣誉,其勇敢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一直向我们展示着这样一种状态,无论生活给予你的是什么,只要你敢于面对它,那么一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生活中的磨难,根本无法使一个强大的人倒下,他只是强者的试金石而已。

当然,叔本华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更应该从他伟大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他的一生出版了许多著作,每一部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仔细研读。本书分为三篇:叔本华的生平经历、哲学体系以及名言语录,不仅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做了梳理,而且对叔本华这位传奇的世纪哲学大师的生平经历做了全面的描写。从书中你会发现,叔本华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性格怪异的人,有着缺乏父爱母爱的家庭、浪漫而遗憾的情事、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求职”经历的苦不堪言……读完此书,你或许会读到另外一个叔本华,从这个叔本华中,你应该懂得更深刻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完全幸福的。

内容推荐

王婧怡、唐亚微著的《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主要从三个部分介绍了叔本华本人及其哲学观。

第一部分介绍了叔本华的人生经历。他少年丧父,常年与母亲不和。虽然有过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却终生无妻。第二部分介绍了叔本华的哲学观和思想内涵。他的思想由于太过超前而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以至无人问津。值得庆幸的是,他的作品终于在晚年时期大放异彩,他也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伟大哲学家。第三部分是叔本华的名言荟萃,从中能体现出叔本华思想的精华。

编辑推荐

王婧怡、唐亚微著的《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系统介绍了叔本华的人生经历、思想内涵和著名语录,是一本快速了解叔本华心路历程的通俗读物。

叔本华的语言被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奉为圭臬,其思想更是启迪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当我们想要探寻生命的意义之时,叔本华将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孤独是每个人本有的状态,每个人都需要直面自己的孤独,更需要在孤独中修行,在孤独中升华。在喧闹的人群中不忘回归本真,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为什么哲学大师尼采,要将叔本华的作品一字不漏地读完?为什么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盛赞叔本华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哲学家?为什么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要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叔本华的启发?为什么说叔本华改变了哲学、改变了世界?读完这本书,你将会知道答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婧怡//唐亚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87297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8-05
首版时间 2018-05
印刷时间 2018-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4
CIP核字 2018040644
中图分类号 B516.4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