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为聊斋学家、红学家,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等十几种专著,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马瑞芳说聊斋”。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并非马瑞芳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而是集其40余年来《聊斋志异》研究成果的专著。该书以蒲松龄手稿为底本,采用清代图文本插图,对《聊斋志异》492篇正文进行了点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既接近原著面貌,又具可读性的读本。
图书 |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共4册)(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瑞芳为聊斋学家、红学家,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等十几种专著,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马瑞芳说聊斋”。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并非马瑞芳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而是集其40余年来《聊斋志异》研究成果的专著。该书以蒲松龄手稿为底本,采用清代图文本插图,对《聊斋志异》492篇正文进行了点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既接近原著面貌,又具可读性的读本。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是一部雅俗共赏、跨越国界、魅力非凡的小说。它既是普及的小说,又是深奥的文学经典。说它普及,【崂山道士】、【画皮】等故事,小学生都能讲;说它深奥,全世界多少所大学教授拿它开专题课,博士拿它写毕业论文,一代代学者皓首穷经地点评它、研究它,古今中外的作家,从乾隆年间的纪晓岚到当代诺贝尔奖得主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从各种角度解读它并借鉴它。特别有意思的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夕几次谈到《聊斋志异》;邓小平生平酷爱《聊斋》,外出视察时总随身携带《聊斋志异》,他的著名的【猫】论【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得自《聊斋》的【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聊斋志异》和《红楼梦》,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双峰对峙,万古流芳。《聊斋志异》的短篇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顶峰。《聊斋志异》构思精巧,独出心裁。《聊斋》人物有非凡魅力,尤其是可爱的少女形象为中国古代小说画廊增添了异彩;而最成功的是亦人亦神、亦人亦鬼、亦人亦妖的写人方法,鲁迅先生称之为【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点评家冯镇峦说:【读《聊斋志异》仅作故事读,不作文章看,便是呆汉。】这就是说:读聊斋,可以了解人生,学习写作,掌握语言。北京大学教授吴组缃先生说:读聊斋,一定要一篇一篇细渎。本书希望通过对《聊斋》逐篇细细解读,读出一幅历史长卷,读出一些小说章法,读出一此一人生况味。 本书以蒲松龄手稿本为底本。手稿不存者,依次采用康熙抄本、异史、二十四卷抄本、铸雪斋抄本、青柯亭刻奉等。旨在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提供一部最接近蒲松龄《聊斋志异》原著面貌又具可读性的读本。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共4册)(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蒲松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4669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2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00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8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9 |
丛书名 | |
印张 | 9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北 |
长 | 260 |
宽 | 175 |
高 | 9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