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1中国最佳散文(精)/太阳鸟文学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太阳鸟文学年选”丛书将锁定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萃,自成风格。

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它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本书为王必胜、潘凯雄主编的《2011中国最佳散文(精)/太阳鸟文学年选》,是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太阳鸟文学年选,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发表于2011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王必胜、潘凯雄主编的《2011中国最佳散文(精)/太阳鸟文学年选》,既注重作品个性化的心灵感受,又注重个人体验中所折射的时代精神。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目录

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回望延安

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

辛亥年的血(节选)

山高谁为峰

发热年代中的发热文章

札记四题

定西笔记(节选)

敲响城门的远方乡党

香格里拉

刹那萧红,永在人间

铁生轶事

我的同事张爱玲

父与子的战争

这世界其实挺美好的,能让我心碎

紫砂

小小姑娘

鹰(节选)

魔术城

桃花缘

佛罗伦斯记(节选)

十年琐记

寻找罗生特

被春雪融尽了的足迹

阿来:侬本多情

黑色温暖

带笤帚的小乌

有一个山村叫虹口

采摘加州的阳光

长天秋色好

钢构的故乡

城市的食欲

散文二章

谁的故乡不沉沦

河岸上游荡的生灵

记忆的丘陵(节选)

散文一札(节选)

树倒了

给流浪的母亲

另一类中国书画家

试读章节

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

项小米

在中国,大概再没有哪一部丛书,能够像《星火燎原》那样传播久远、影响巨大了。这套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曾从这套书中汲取过营养。只要你上过小学,你就不可能不知道《老山界》《刘胡兰》《飞夺泸定桥》,不可能不知道《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和《党费》……那时候,无论去哪个同学家,总会在他家的书架上看到这封面或红或棕、标有“星火燎原”四个字的套书,同学间谈论故事,总会讲到《星火燎原》里的文章。如果人家说了哪篇文章而你没有看过,是一件挺丢脸的事;如若说起哪个同学的爸爸,居然是《星火燎原》里某篇文章的作者或者主人公,哎呀,这个同学——用今天的话讲,可就太牛了!那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时尚。总之,知道、读过、拥有这套书,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与荣耀。

我之所以花这么大力气去开这个头,是因为,我做梦也没想到,在五十年后,自己的一千多天光阴会和这套书连在一起,而且一连就连得那样紧,白天,黑夜,醒着和梦中。老十卷《星火燎原》是从1956年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中挑选发表过的文章结集而成,自1957年陆续出版后,被选用的稿件仅仅是三万多篇征文稿件中的很少一部分。由于历史、政治甚至出版方面的种种原因,绝大多数稿件五十年来一直封存在解放军出版社的文库中,而这些稿件历经岁月打磨世事变迁被再度审视,越发显现出珍贵。在2007年,将这批稿件重新遴选、整理、结集,这就有了我说的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新编辑出版的十卷《星火燎原》,我们叫它“未刊稿”。编辑“未刊稿”的过程,是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心灵震撼和灵魂洗礼的过程。

这套书的作者清一色是在我军浴血征程中居功至伟的开国英雄。作者中,有九位元帅、七位大将、四十四位上将、九十一位中将、二百五十四位少将,共四百多位元帅将军,还有八十四位副省部级以上领导。而这些作者,不过是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中幸存下来的极少数人,他们的战友,绝大多数已经永远地长眠在了他们走过的雪山、草地和战场。对这些战友的深情怀念,充满在《星火燎原》字里行间,令人每每读来,泪不能禁。斗转星移,这些作者如今都已离我们而去,而在一千多万文字的叙述中所描绘的战火纷飞的战争场景和表达出的浓烈情感,都已成为他们留给后人的绝笔。许多过去知道的、依稀知道的、更多为不知道的秘密,都珍藏在这绝笔之中。

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是长征路上至为关键的一战,也是最惨烈的一战,许多老将帅都曾在回忆录中回忆过这场战斗,但当你在手底的稿件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对当年那场血战的叙述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战栗。上将李天佑时任红三军团五师师长,负责中央红军左翼掩护,在距离湘江七十里的新墟和广西军两个师接火,第一天就打得十分激烈,但那时红军尚有一些弹药,抵住了敌人多次凌厉攻势,但在第二天情况就异常险恶了。

P30-31

序言

人有人品,文有文德,然,品性、德行之外,还有骨气,还有风骨。所以,在刘勰看来,文章风骨者,“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刚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文章的风骨,是其灵魂,如同人,少了就会得软骨病,没有了或缺失,如行尸走肉。故在《文心雕龙》中有专篇论及,风骨,乃文章上品中的魂魄。

散文,是文学园林中一株奇花异树,如果把小说比做牡丹,雍容华贵;杂文比做玫瑰,瑰丽而冷艳;诗歌如同月季,妖娆灵动;而散文就可视为桂花,不事张扬,香气袭人。或者,多是暗香浮动,其气清雅,其味浓郁,其形高洁。而这,盖源于其风骨与魂灵。

读一篇好散文,我们不满足于其知识的丰富,文献的广博,不止步于其语言的华丽彩饰,不留连于情感的充塞。我们更为看重的是,她的思想的分量,她的题旨的深挚。我们从盎然诗意中看到人文精神,我们从鲜活的纪实场景中看到文化源流的磅礴气象,我们从人物故事中看到了生命之光的传承蕴含,我们从游走行旅中,看到了自然与人生的牵连融汇,或者,我们在文本中,得到的是精神指向上的感悟。我们喜欢这类散文,是从作者超越语言和故事之上的、精神的生发和意义的表达。于是,我们从中得到了关于自然、人生、文化、情感以至生命诸多方面的形而止的精神表达,获取了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文章的精神气度,思想的分量。

文章的风骨,有形也无形。有形者是端庄的仪态,无形者是筋骨昂然的内涵。证之一年的散文和当下的散文创作,这风骨,这情致,也令人有几多咀嚼和回味。

所以,当我们从众多的散文中,遴选出这数十篇作品,我们看重的是作品的精神内涵,是其风骨刚健的品相,是其对社会生活中人文精神的生发和提炼。历史前行中,我们遇合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这就是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百年。“文章合为时而著”。在两个纪念时间中,作家们应时而作,却有自己的独特感发,有着人性的主体精神的张扬。在过往的历史中,凝视和回望,有了党史人物和红色历史的重新描摹,有了对延安精神的深度阐释,有了对于辛亥百年,那逝去的人和事的一种当下的认知。无论是写人,还是纪事,无论是群体精神的描绘,还是某个史实、某一人物的重新开掘和表达,在表述这段革命历史和红色风云时,散文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怀,凸显而高扬。这一绕不过的年代叙事,是历史节点中文学书写的重点,也让本书中的文章有了风骨,见了分量。特别是有着少共情结的几位老作家们的文字,以其自觉的精神立场寻找、期冀着与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的精神对接。像《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回望延安》《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可作如是观。另有《辛亥年的血》《山高谁为峰》等,是一代年轻作家们对于革命历史的精神眺望,写得情义充盈,寓意高迈。当然,不只是这类红色风云和革命叙事,散文的题材广泛,题旨丰饶,通过时下驳杂纷呈的生活风景的多侧面展示,通过心灵情感诸多的开掘与生发,散文的当下性和烟火味、市井气,日常生活等等,油然而出,丰富了一个年度散文的总体面貌。这就有了即使是写凡人生活、市井人物,写个人性的读书游历,甚至于青春记忆、童年往事等等,从散文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向度上,有了驳杂而丰厚的灵魂,见其俊朗的风骨。

散文可谓新世纪文学的重点户。时下,散文的决泱之势,散文的铺天盖地,我们对散文的宽容,读者对散文佳作的渴求,九九归一,散文在这个风云际会,一切皆有可能。一个一切都在变异与发展的时代,散文是幸运的。所以,我们警惕散文过度地泛化,过度散漫而随意后的轻唱浅吟,或小题大做,或无病呻吟,造成了散文创作的误区和读者的冷漠。同时,我们也不必为抒写风云而硬性地高蹈升华,以宏大叙事为能事,从另一面隔膜了读者。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好本年度散文纪实、纪事的真切直观,这种非虚构类的作品,受人关注,也许正是散文精神和风骨高扬的一个佐证。我们看到,无论考察地域文化,还是抒写故乡,描绘记忆,以及亲情母爱,这类纪事写实的文字,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元素,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揭示。比如,在贾平凹的《定西笔记》这个较长的文本中,广袤而开阔的地域方位,广大而粗犷的精神视野,结合真实而流动的生活场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既边远辽阔又沉静而滞迟的生活,其间,有黄土地上的人们坚韧中的固执,有底层生活中的放荡而正直的秉性,有自由生命状态下的无奈与渴求,也有未曾被污损过的生态文化的粗鄙、结实与纯朴。重要的是,描写一方有着特殊文化意义的山地风貌,人文景象,而作家潇洒纯朴的笔调,迹近田野笔记式的写实文字,成为时下散文的一大景观。也许多年前这类散文被当做大文化散文而行销多年,也见惯不怪,了无新意,而老贾这种不惮其重复的再续此道,表明作家的自信。但他遮蔽了许多主观情绪的表达,而以细致的描摹,证实了他心中的定西——这块文化、生命、自然的大地上,活泼着无限可亲可爱的自由精神因子,也为我们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特殊的乡土文化标本。这可能是散文最需要与大地、与人生、与自由生命对接共生的东西。

散文,这个文学品种,业已有了既定的写作路数,即对于生活和人事的真诚描绘和书写,却难以在写作技巧上有多么新的变化。所以,当我们试图在总体上找寻一个年度、一个时段的此类文学特色时,即便是有些微的发现,我们也会欣喜,也会着重地举荐。若当如是,这散文的风骨,就是我们对过去一年散文精神品质的认定吧。如此而已,权且为序。  2011年11月8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1中国最佳散文(精)/太阳鸟文学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蒙主编
译者
编者 王必胜//潘凯雄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88958
开本 32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68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201701707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9
15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