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精)/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发展的脉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历史。上海是中国抗战文化的发源地,这为全国抗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先导作用。《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作者齐卫平、朱敏彦、何继良是多年从事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专家,他们用浓重的笔墨,详细地记述了抗战时期上海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和与之相关的文化人、文化团体及上海文化发展的脉络及特点。本书史料引用丰富、论述清晰、流畅,是该领域内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力作。

目录

绪论 抗日烽火燃烧中的上海文化

第一章 抗战时期上海文化发展的氛围及其主要特点

 第一节 抗战前上海文化发展的历史追溯

一 上海近代文化的起步

二 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三 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上海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上海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 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文化事业的摧残

二 战争对上海文化人的影响

三 战争对上海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抗战时期上海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 战时上海文化的地域性

二 主旨的鼓动性与形式的大众化

三 上海抗战文化始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

第二章 抗战时期上海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掀起与上海文化发展的转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

一 两种社会矛盾并存和主次转换的大环境

二 左翼文化与抗战文化的交替

三 上海抗战文化的酝酿和积累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与抗战文化的形成(1937年7月7日—1937年11月12日)

一 战争改变了上海的时局

二 文化救亡意识的确立和抗战文化的实现

三 上海抗战文化高涨势头的中断和文化人的撤退

 第三节 “孤岛”时期的上海文化(1937年11月12日—1941年12月8日)

一 “孤岛”内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

二 从沉寂到繁荣的“孤岛”文化

三 “孤岛”文化的特点

 第四节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上海文化(1941年12月8日—1945年8月15日)

一 上海淹没在黑暗之中

二 全面沦陷后上海文化的动向

三 冲破黑暗的爱国进步文化

第三章 抗战时期上海的文化团体与文化人

 第一节 七七事变前的上海文化团体

一 革命文化团体和抗日救亡团体

二 活跃在文化战线上的革命文化团体

三 九一八事变与文化界抗日救亡团体的崛起

四 一二·九运动与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第二节 七七事变后的上海文化团体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对组织救亡团体的影响

二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诞生

三 各种文化救亡协会和战时服务团

四 “孤岛”和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化团体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人

一 五光十色的文化人

二 上海文化人的精神和骨气

三 在民族危亡中奋起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第一节 九一八以后的左翼文学

一 左翼文学的产生

二 左翼文学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上海文学

一 全国抗战文学中心地位的形成

二 “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主旋律

三 抗战时期上海文学的表现特点

 第三节 “孤岛”时期的上海文学

一 “孤岛”上的文学苦斗

二 杂文的兴盛

三 走向成熟的小说创作

四 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散文

五 “行列社”及其新诗创作活动

 第四节 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学

一 低气压时代的一波三折

二 同汉奸文学的斗争

三 通俗文学的特殊机缘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上海艺市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战艺术活动

一 各大剧社竞相上演抗日救亡剧目

二 电影界的“猛醒救国”

三 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和抗日歌咏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和艺术界的抗日斗争

一 《保卫卢沟桥》的演出及其影响

二 歌咏和漫画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作用

 第三节 “孤岛”和沦陷时期的艺术活动

一 “孤岛”话剧在艰难中发展

二 以历史反映现实的“孤岛”电影

三 不屈不挠的群众歌咏与漫画

四 艰难岁月中的上海剧坛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上海教育

 第一节 七七事变前上海教育界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响应

一 一二·九影响下上海学生运动的兴起

二 抗日救亡思想逐渐在各类学校蔓延

三 教师的抗日行动与国难教育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教育界奋起抗战和战事应对

一 抗战初期党加强教育界抗日救亡活动领导的准备工作

二 上海学生救亡运动全面兴起

三 战时教育政策形成和高等学校陆续内迁

 第三节 “孤岛”时期上海教育界的坚持

一 艰难形势下学生运动的坚持

二 义务学校和职业教育的相对兴盛

三 大中学校克服困难坚持办学

 第四节 全面沦陷时期上海教育的缓慢发展

一 全面沦陷时期党对学生运动的方针政策

二 上海教育的艰难探索

三 坚决抵制日本奴化教育

第七章 抗战时期的上海新闻事业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新闻界的变化

一 上海报刊的爱国抗战宣传

二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名记者

三 晚报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展

四 外报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与上海新闻界

一 上海新闻界率先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与上海新闻界的爱国抗战宣传

三 抗日宣传阵地战略大转移

 第三节 “孤岛”时期上海新闻界的爱国斗争

一 爱国抗战宣传阵地的重建

二 日伪报刊的出版与泛滥

三 日伪法西斯迫害与爱国报人的殊死搏斗

 第四节 全面沦陷后爱国报人的艰苦斗争与日伪报刊的覆灭

一 日伪强化对新闻宣传的控制

二 爱国报人的艰苦斗争

三 日伪报刊的覆灭

第八章 抗战时期的上海社会乖斗学

 第一节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上海社会科学

一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重镇

二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活动的展开

三 “中国农村派”与“中国经济派”的论战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上海社会科学

一 烽火中的上海社会科学工作者

二 救亡声中的社会科学理论阵地

 第三节 “孤岛”和沦陷时期的上海社会科学

一 留守上海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及其活动

二 利用理论阵地进行抗日宣传

三 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

 第四节 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及其成绩

一 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二 哲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三 历史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四 政治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五 社会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结束语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精)/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卫平//朱敏彦//何继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31323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4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2015149489
中图分类号 K295.1
丛书名 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7
173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