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转型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书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含贵州、四川、重庆)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模式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路径,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 周琼,女,1968生,云南楚雄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东陆学者,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灾害史协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东亚环境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环境史、灾荒史、西南地方民族史、地方文献整理校勘及区域历史人物的研究。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结项3项)、省部级项目8项、靠前合作项目3项。出版《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等著作4部,在《清华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的首席专家和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目录 编 理论构建与理念创新 生态文明的产生、发展及理论体系架构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生态治国 文明理政――科学领会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的十大基础范畴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空间规划体系 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问题及实践 第二编 历史积淀与生态实践 感知人与自然关系间之真善美――侯甬坚教授专访 元代昆明城市景观的塑造 近代四川城市水源结构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兼谈文本解读与城市水源结构复原的方法论问题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足迹――以中央苏区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考察 清明节的春生节律与社会因应――以南方地区为例 第三编 建设困境与生态选择 生态城市建设困境之法律回应 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生态哲学意涵探析 第四编 区域路径与模式探索 生态文明语境下乡村振兴的 云南路径选择与探索 历史与现实:云南省国家公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绿色边疆:“森林云南”生态战略的路径探索 生态文明视域下云南防灾减灾研究 内蒙古生态移民生计重建的 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第五编 生态产业与绿色发展 环境与发展:基诺山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洱海生态渔业发展模式的探究 洱源县生态农业发展经验与思考 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云南边境口岸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天保口岸为例 第六编 民族文化与生态建设 多样性演变――中国西南的环境和历史 西南民族与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化实践及启示――以云南景迈茶山布朗族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研究 综述 新视野、新思考、新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转型与创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论坛综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转型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琼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615961 |
| 开本 | |
| 页数 | 3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30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X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