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森林思想史 |
内容 | 目录 绪论 先秦时期的森林崇拜和保护思想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森林培育和利用思想 宋辽金元明清时期森林经济和社会思想 近代时期森林科技和培育思想 现代时期森林生态与多效用思想 结语章 夏商西周森林思想 节 帝王的森林保护意识 黄帝的时播草木 尧帝的授时执中 舜帝的祀山设官 禹王的森林禁令 启王的五行保护 汤王的网开三面 周文王的阴阳和谐 第二节 贤哲的森林生态观 《夏小正》的物候学 箕子的五行观 周公的因土树木 《月令》的生态安排 史伯的和实生物第二章 春秋战国森林思想 节 哲学层面的森林认知 《易传》的生生之德 老子的道法自然 孔子的仁者乐山 《文子》的生态和谐 庄子的无用之用 邹衍的阴阳五行 荀子的山林不童 韩子的林业寓言 《吕氏春秋》的用养结合 第二节 实用层面的森林建树 管子的十年树木 里革的保护幼生 公孙侨的以法治林 《诗经》的古树保护 范蠡的年年髡树 左丘明的山林国宝 墨子的节用材木 商鞅的森林规划 孟子的宅院树桑 《山海经》的地理博物 《周礼》的山虞林衡第三章 秦汉森林思想 节 皇帝的森林思想 秦始皇不烧种树书 汉代诸帝劝民种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森林思想第五章 隋唐森林思想第六章 宋元森林思想第七章 明清森林思想第八章 近代森林思想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森林思想第十章 改革开放前期森林思想第十一章 2003年以来森林思想 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了中国五千年森林思想,目的是传承很好传统文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包括:先秦时期,受五行和天人关系思想影响,诸子们提出仁者乐山、森林以时发的主张。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随着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思想家们提出人工种植竹木桑果以满足百姓物质生活需求的建议,森林的宜居功能受到重视,森林哲学、美学思想得到发展。宋辽金元明清时期,林业政绩考核的思想和制度得以建立,深化了森林佐食、入药、园林、护田、防水灾等功能的认知。近代时期,在水旱灾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学者们放眼看世界,提出发展林业教育、振兴林政、大规模造林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思想从以木材生产为主,逐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城市林业、森林美学等思想理论蓬勃兴起。本书可供从事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环境思想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森林思想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编者:樊宝敏//张德成//杨文娟//张娇//刘畅等|责编:于界芬//于晓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9008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00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20-01-2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S7-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7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