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 |
内容 | 作者简介 万建中,1961年生,江西省南昌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目录 部分 神话 神话历史与神话图像 民俗生命的循环:神话与神话主义的互动 中国“姓”“种”“精”“魂”话语体系与族源神话 神话作为方法 ――再谈“神话是人的本原的存在 河南灵宝阳平“八大社”庙会与夸父神话考察 祛魅型传承:从神话主义看新媒体时代的神话讲述 第二部分 史诗 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 影像视域下的中国南方史诗与仪式 文化空间的概念与边界 ――以浙南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演述场域为例 第三部分 长诗 彝族民间文学中叙事长诗的“语词程式”研究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根母题与派生母题 ――以哈萨克族爱情叙事诗为例 第四部分 传说 中外叙事文学母题比较研究的理论建构 ――王立《传统故事与异域传说――文学母题的 比较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从关公传说看事实向文化的演化 话语转换:地方口头传统的“在地化 ――以新余毛衣女传说为例 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 第五部分 故事 论民间故事的“改写 1949一1966年童话的多向度重构 宋元话本中的东京想象与记忆 大禹治水故事背后有什么秘密 口头叙事、景观再造与文化的再生产 ――以山西万荣笑话为考察对象 第六部分 歌谣 从“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 《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考察 略论纳西族民歌类别及艺术特色 第七部分 说唱 《太姥宝卷》的文本构成及其仪式指涉 ――兼谈吴地神灵宝卷的历史渊源 说唱文学的活态文本及其传承机制 ――以说书为中心 满族说部的地域及家族传承 第八部分 小戏 立场、方法和视域:还原戏曲历史的多维面相 ――刘祯研究员戏曲学术研究评述 民间小戏的女神信仰与乡村女性社会 ――以定州秧歌为例 对数字民间戏曲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思考 第九部分 谜语 谜语的文体渊源与流变 第十部分 俗语 汉英民居俗语文化信息对比解析 ――以民居类山西俗语与英语习语为例 古之传统谚语,今之重要资源 楹联的文化景观叙事与旅游开发 第十一部分 理论与方法 民俗场: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通向历史记忆的中国民间文学 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反本溯源:对中国民间文学概念及理论的反思 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 ――以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语境方法的解释学传统 内容推荐 本论文集收录的是2017年度民间文学领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包括神话、史诗、长诗、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谜语、俗语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论文运用前沿的理论和方法阐释了各领域的民间文学生活现象,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方法论实践水平的集中体现。其中既有对热点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万建中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44421 |
开本 | 24cm |
页数 | 4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9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者,中国文学、民间文学、文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各大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对此感兴趣的读者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118.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