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会在你封闭的墙壁上装上通透的窗户。让你的沟通清晰、顺畅、完美。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不仅能够学会如何与坦诚者继续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还能掌握开启封闭心扉者话匣子的方法,甚至你还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彼此潜意识里可能连自己都不曾知晓的心底秘密。
虽然说话人人都会,但如果讲不出令人受用的话,或许来不及让人喜欢,别人还是会对你“敬而远之”。如果想使你的谈吐悦耳动听,尽显艺术魅力,让自己成为备受推崇的“沟通达人”,那么请你沉下心来,从头至尾,将这本书一页一页地细看下去……
图书 | 乔哈里窗沟通法(深层沟通的心理学途径)/有效沟通与心理学基础知识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将会在你封闭的墙壁上装上通透的窗户。让你的沟通清晰、顺畅、完美。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不仅能够学会如何与坦诚者继续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还能掌握开启封闭心扉者话匣子的方法,甚至你还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彼此潜意识里可能连自己都不曾知晓的心底秘密。 虽然说话人人都会,但如果讲不出令人受用的话,或许来不及让人喜欢,别人还是会对你“敬而远之”。如果想使你的谈吐悦耳动听,尽显艺术魅力,让自己成为备受推崇的“沟通达人”,那么请你沉下心来,从头至尾,将这本书一页一页地细看下去…… 内容推荐 本书以“乔哈里窗理论”为切入点,为你逐一打开人际交往中的每一扇“沟通之窗”。在“开窗”的同时,针对性地结合每一扇“窗”的特点,借助心理学知识让你轻松、迅速地掌握沟通的技巧。本书不仅为你介绍了多个与沟通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还以许多工作、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境作为辅助,方便阅读与理解,让你在共鸣中深谙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篇 从乔哈里窗看沟通成效 第1章 什么是乔哈里窗 乔哈里的研究 深层心理学发现 谁在用乔哈里窗 第2章 深入沟通的四个心理窗口 公开区 隐藏区 盲区 封闭区 第3章 发现有效沟通的秘密 愉悦的交流技术 隐秘的心理分享 毫无排斥地接纳 对未知的热情探索 第二篇 开诚布公才能真正有效地沟通 第4章 创造最佳交流情境的心理技术 交流的情境依赖 引入话题情境 相似相惜的情境定律 情境创造的核心 挖掘共同点的三大步骤 增进情境体验 第5章 保障愉悦交流的两个素质要求 所罗门·阿希的发现 热情特质从何而来 安德森心理实验 真诚之心的深层隐秘 真诚并愉悦地交流 输出真诚的关键细节 真诚与热情的表露:sOFTEN法则 第6章 用自我表露提高信息的曝光率 阿伦森实验 一些简单的解释 “缺陷美”的深层意识 用小错误增进交流 传递自我内层信息 循序渐进地展示内心 第7章 主动建立沟通中的互动反馈机制 为什么人们愿意接受批评 能解决问题的反馈才是有效反馈 你不可不知的四个批评原则 四招提升你的反馈效果 互动反馈中的手表定律 清晰、明确地表达你的观点 第8章 打造稳固沟通形象 以明朗的形象示人 突出你的个性品质 展示你的关键特点 以持续的正面反应来巩固形象 叫停对方的心理倒摄抑制 阻止对方的消极偏好特性 用小而频繁的行为弥补负面印象 第三篇 沟通的心理深化——隐秘的分享 第9章 通过话题引入,让对方融于其中 说好你的开场白 在初次交谈中掌握对方的心理 选择恰当的沟通时机 “破冰”五法 调整提问顺序,让沟通渐入佳境 让沟通效果锦上添花的四个提问方法 第10章 搭建共同话题的桥梁 投其所好,发掘对方的兴趣点 制造兴趣点,引出对方的兴趣 表露自己的兴趣点,与对方产生共鸣 削弱注意力的迷惑性细节 识破干扰信息交流因素的真面目 主导信息流影响力的三个法则 第11章 利用话题刺激,探入对方心理隐藏区 巧妙利用求异心理,构造话题“突破口” 设置悬念,以结果作为起始的逆向沟通 以“设疑—质疑—解疑”模式,层层探入对方内心 观察体认气质类型,探究情感诱因 不同类型沟通对象的情感诱因 根据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发的诱因 第12章 主动开放内心:以心换心的操作策略 挣脱束缚你心灵的枷锁 收听并表达你的感受 消除对方心理戒备 给予对方安全感 瓦解沟通障碍 第13章 移情术:情感传递的神秘处方 管理好你的情绪 从“我”跳到“你”的视角转换 用眼睛洞穿对方的内心世界 用耳朵破解对方的声音密码 从利他到互利:趋于成熟的沟通状态 第14章 创造共鸣:情感激发的关键技术 创造与对方共鸣的情境 玩转情感共鸣的魔方 展示你的共鸣情感 更好地应对这九种人 与对方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第四篇 改变对方的内在心智——接纳与体验 第15章 学会正确地倾听与回应 交往中的“神秘的秘诀” 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讲话 圈点关键词,体认对方的关注点 巧妙加工对方信息 以探寻的方式确认对方的谈话重点 采取适当的方式回应对方 第16章 觉察共识状态,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认清说话的禁忌 把握说话的分寸 用心理暗示含蓄间接地影响对方 以暗示为突破点,显化双方共识 化解无谓的争执 第17章 通过情景对比,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冷”与“热”的比较 构建心理落差 制造对比情境 构造螺旋式上升的“心理曲线” 以退为进的迂回战术 第18章 激发对方内心期望,填补其心理空白 “期望”的巨大力量 体认对方内心需要,增加互补吸引力 利用对方期望中的空白点,间接实现自己的目的 巧妙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以赢得对方感激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5章 保障愉悦交流的两个素质要求 作为情境的重要补充,个人的沟通品质将深刻地影响着沟通氛围和沟通进程,这个沟通品质的核心就是:热情和真诚! 如果说,沟通的情境引入为良好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外在软环境,并确立了恰当的心理情境体验这一基础,你仍然会发现:很多人总是无意识地破坏这种情境的愉悦体验,而不是增进它的积极功能。类似于沟通中的精神涣散、漫不经心、答非所问等等,都可能削弱一个良好的心理情境所应产生的沟通效能。这些情况通常是发生在沟通者自己身上的,因而我们说,良好的沟通尚存在一个重要的构成:个人的沟通品质。 相关心理学家通过各自的研究指出,对增进积极体验并改善沟通成果具有重大影响的沟通品质,包括两个核心素质——热情和真诚。 所罗门·阿希的发现 我们先从热情谈起。 有一家名叫“瑞斯”的肉店,面积不大,生意一直不景气,老板将它转让给了一个年轻人,奇怪的是,这个年轻人接手后,“瑞斯”一改过去生意冷清的局面,顾客盈门。仅用了1年,年轻人就将利润跃升了10多倍。 有人问年轻人,你跟以前的老板有什么不同呢?你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经营妙法?其实,年轻人并没有什么经营妙法,他只不过是将肉店以前不灰不白的视觉效果改成了鲜艳的颜色,并将员工的围裙一律改为象征着“热情”的大红色,最后教授员工们在卖肉时 “呼叫”,比如员工一边包装称好的肉一边朗声叫道:“这群可爱的排骨要和这位漂亮的太太回家去啦!”仅此而已。 一个肉铺,因为从里到外被老板贴上了“热情”的标签,就赢得了无数顾客的心。一个人同样如此。只要你具备了“热情”这一品质,就会变得容易被人接受,并自然而然地与人产生更愉悦的交流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热情与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被别人喜爱和接受,能否给对方留下热情的印象,决定着我们能否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沟通关系。 为了验证这个道理,1946年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就沟通中的人格特质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阿希写下两组描述人格特征的词语,如下: 第一组:热情、聪明、熟练、勤奋、实干、谨慎; 第二组:冷酷、聪明、熟练、勤奋、实干、谨慎。 然后,他把两组词分别写在两张纸上,找来两组人,把两张纸分别发给两组人,并对他们说,“现在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品质都写在我发给你们的纸上,你们可以对他进行评价。” 十分钟后,两组人的“答卷”交上来了,拿到第一组词的人对这个“人”的评价非常好,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用各种优秀的品质来赞赏他;而第二组的人对具有纸上那些人格品质的“人”的评价却极为恶劣,他们将各种恶劣的品质全部给了他。 阿希教授早想过实验者的评价会有所不同,但却没有想到差异如此之大。他相当震惊!我们似乎早已经预料到了答案。评价之所以有天壤之别,只是因为第一组里有“热情”,第二组里没有。 阿希教授的实验无论是在心理学还是在社会学的历史上都是个里程碑。他提出了一个长期被人忽略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问题:人们在对人、对事的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地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 所以,这个实验被后来的心理学家们称为“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 这也就是说,“热情”是所有品质中最“中心”的一个,一旦你具备了这一中心品质,就仿佛是黑暗的夜里有了指明灯,会引导你到达目的地。而当你在与人交往时,拥有热情会让你更快捷地赢得认同。 热情特质从何而来 现在你必须反思自己: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而不善表露热情的人,或者你干脆就是一个生性冷淡的人,也许你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够达到一个热情的人所可能获得的认可度——你的勤奋、聪明、谨慎等等,缺少了热情,同样会被埋没,因而这些其他的品质并不能对你在人际沟通中产生多大的帮助。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改善也就并非毫无可能。 要想让对方感受到你热情,你面临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从内心中改善对“热情”的看法,并适时地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培养热情的品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对他感兴趣 你对别人感兴趣,你才能对他表现出热情,与陌生人交往也一样。你要确定自己想与他交往,或者,应找到对方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激发你的热情。 2.由衷地赞美他 每个人都希望和由衷赞美自己的人交往。因此,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你被他说的话或他的品质所感动,你就要由衷地赞美他。发出由衷的赞美表明你很热情,对方就会记住你,愿意继续与你交往。 3.自信 沟通中要自信。例如,用肯定的语气讲话,高兴时,可表现为提高音调,加快语速,高低音明显变化;同时,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表现等都是热情的表现。 别人对你好与坏的判断只取决于某个最核心的品质。当你整个人都热情洋溢,那么,对方将通过你的热情感到到巨大的愉悦体验,这种愉悦的心理情境总是会以最快的速度,使对方不自觉地向你敞开心扉。 P47-50 序言 史学家曾说:如果1812年有电报机,英美之战就可以避免了。 事情是这样的:英国通过了一项法令,凡是与欧洲通商的国家都要向大英帝国缴税。但牛气冲天的美国却拒绝缴付,帝国统治者听后非常恼火,并要求军队迅速攻击这块昔日的殖民地。谁也没有料到,两天后,英国议会决定取消了这项法令。可由于没有联络工具,英美两国间的紧张态势已升级至白热化,如火如荼的战争再也无法回头了。 现代社会,沟通工具如此发达,沟通的渠道也很丰富,为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可人们还是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怎样寻找话题? 怎样倾听对方的谈话? 怎样了解他人的内心需求? 怎样知晓对方对我的评价? 怎么能保证双方始终保持愉悦的交流? …… 诚然,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沟通工具,还是多么广泛的沟通渠道,都无法离开诸如此类的问题。 葛莱西安在《智慧书》中说过:“人类没有哪种活动需要像说话那样小心翼翼,因为没有一种活动是比说话更频繁、更普通的了,甚至决定我们成败输赢的,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话。” 面对坦率、直白的人,我们尚可借助对方的神情和举止了解其情绪与需求;可现实里绝大多数人都习惯戴着面具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掩饰起来,若想接近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呢?又或者,对于沟通双方或其中一方因存在信息盲点而造成沟通失衡的现象,又该怎样消除?当你想到这些问题时,是否觉得自己像是被困在一间狭小、四壁密封的小屋里而找不到出路? 《乔哈里窗沟通法》这本书,将会在你封闭的墙壁上装上通透的窗户。让你的沟通清晰、顺畅、完美。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不仅能够学会如何与坦诚者继续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还能掌握开启封闭心扉者话匣子的方法,甚至你还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彼此潜意识里可能连自己都不曾知晓的心底秘密。 虽然说话人人都会,但如果讲不出令人受用的话,或许来不及让人喜欢,别人还是会对你“敬而远之”。如果想使你的谈吐悦耳动听,尽显艺术魅力,让自己成为备受推崇的“沟通达人”,那么请你沉下心来,从头至尾,将这本书一页一页地细看下去…… 著 者 2010年7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乔哈里窗沟通法(深层沟通的心理学途径)/有效沟通与心理学基础知识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齐忠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3054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67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