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口述历史在中国 第2辑 跨学科应用与公共传播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口述历史靠前周2016·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靠前研讨会征文集。论文作者来自中国、新加坡、美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既有普通从业者也有资深学者。 本书一方面从跨学科应用的角度呈现口述历史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现状,既有学科前沿理论的探讨,也有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从公众传播作用的角度呈现口述历史在靠前外的现状,阐述口述历史在文化普及与个人文本记录等方面的进展。 作者简介 目录 序言 传承·传播——口述历史的使命 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专家评议节选 Ⅰ口述历史理论探讨 论口述历史证据可靠性的言语记录本位 浅谈口述史的史料意义和注释规范 摄影如何呈现口述史 ——对口述史摄影的思考 记忆的情感真实与叙述的合理想象 ——关于底层记忆的几点思考 口述史发展的三个向度:理论、方法与实践 从“动机”看口述历史的参与路径 II口述历史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 公众史学学科体系下的口述历史 择善而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历史硕士项目概览 口述史在专科生通识类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忻州师院专科部为例 在高校普及口述历史理念的实践探索 Ⅲ口述历史公众传播与普及 走近“牛干冬” ——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文化遗产机构口述历史试点项目 搭建百姓口述史料征集平台 ——基于如皋市紫陌口述史料馆(筹)“我的老故事”项目 公共史学视野下的口述历史传播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口述历史视域下的“大众观察”日记的思考 IV口述历史实践个案 寻根问祖中的口述史体验 “二战”期间侵华日本人口述史采访调查与研究 亲历口述:一种研究方法的实践之路 ——演员养成口述调研记录 海外华人口述历史实践:从访谈到媒介传播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口述历史在中国 第2辑 跨学科应用与公共传播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林卉,康学萍,丁俊杰 等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1336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0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 印刷时间 | 2018-1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26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