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
厘清心学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令你内心强大、正能量爆棚的通俗人物传记
他说: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由杨帆著。
图书 |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参透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 厘清心学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令你内心强大、正能量爆棚的通俗人物传记 他说: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由杨帆著。 内容推荐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由杨帆著。他在祖母的天神之梦中“从天而降”。《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让他从此得名王守仁。平顺的人生中,他掀开了不凡的命运。在他眼中,科举并非第一要紧事,天下最要紧之事是要做圣贤之人。他敢于触怒奸臣,被贬龙场,却悟出了全新的真谛。疾病半生,用出神的兵法,以文人之身,巡抚赣南,屡次平定边疆匪患。 他一生倡导“知行合一”,将心学发扬到极致。各地学子涌入他的门下,又将万物与心的和谐带到了世界各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他在世上留下的最后警句。从此圣贤的领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他将短暂的人生活成了一场辉煌的传奇,永远绽放在大明朝的史册。 目录 第一章 禀赋与天命 在命运伊始勾勒传奇 第一节 血脉里的荣光 第二节 金山寺里的前世轮回 第三节 读书做圣人 第四节 卷甲归来马伏波 第二章 探寻与求索 奔向未来的少年 第一节 花烛之夜入庙堂 第二节 阳明格竹 第三节 踏上科举之路 第四节 落第的天才 第五节 官场风烟 第三章 波折与求索 颠簸于命运的旅途 第一节 求仙问道九华山 第二节 阳明洞里修仙道 第三节 回归儒学的大船 第四节 帝王心机 第五节 王氏权谋 第六节 牢狱中的叹息 第四章 磨难与升华 龙场悟道终成心学 第一节 荒凉颓败的新世界 第二节 云山雾水里的慨叹 第三节 龙场悟道,终明心学 第四节 励精图治的年月 第五节 皇恩浩荡,重见曙光 第六节 如鱼得水的仕途 第五章 战争与功勋 万民爱戴的全才 第一节 平步青云,屡建“事功” 第二节 但行此事,莫问前程 第三节 战争里的心学智慧 第四节 激烈最后一战 第五节 捷报传来 第六章 智慧与谋略 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节 风起云涌的帝王之乱 第二节 踏上无畏的征途 第三节 战场上的“知行合” 第四节 一条蜿蜒的巨龙 第五节 决战鄱阳湖 第六节 南昌城里的故事续集 第七节 看透一切的大圣 第七章 放手与归去 传奇未完 第一节 清心寡欲,追求圣贤 第二节 万物一体,知行合一 第三节 老骥伏枥,再上战场 第四节 疲乏的生命,不灭的星辉 第五节 血色夕阳里断藤峡 第六节 此心光明,阳明天下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七章放手与归去传奇未完 第一节 清心寡欲,追求圣贤 50岁,知天命的年纪,一声感叹,几丝苦涩,如同秋天的枫叶,秋渐深,绿渐褪,叶更红,情更深。此时的人生就像一部作品,唯有留下更多的佳作,才能称之为精品。50岁的王阳明,对官场与仕途的名利早已淡泊,他在讲学中享受着学问带来的快乐,他也在思考,是不是真的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可让他想不到的是,就在此时,他接到了一封朝廷发来的诏书,让他即刻返京。 已经十几年没有太平过的大明朝,再一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德皇帝驾崩了,享年31岁的他没有留下一个子嗣,谁将成为大明朝的下一任皇帝,成了一个莫大的难题。每个人心中都权衡着自己的利益,正德皇帝生前不仅没有子嗣,甚至没有兄弟,唯一的方法,便是从朱氏宗亲中选出一个合适人选。15岁的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就这样在众人的权衡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大明朝的新一任皇帝朱厚熜,从封地湖北来到了京城,15岁的朱厚照,还是一个玩心不改的孩子,可15岁的朱厚熜,已经做足了当皇帝的准备。当眼前出现雄伟壮阔的城门,正要迈出成为皇帝的第一步的朱厚熜,却被官员们拦在了城门口。他们告诉朱厚熜,只有皇帝才能走大明门,以朱厚熜的身份,应该走东侧的东安门。朱厚熜知道,东安门是留给皇太子出入的,他告诉众人,自己就是即将即位的皇帝,如果不可以走大明门,那宁可掉头回湖北。一群大臣被一个如此有气场的孩子震慑住了,他们选择了妥协。朱厚熜在即位之前,就与大臣打了一场心理战,从大明门光明正大地进入了皇城。 做了皇帝的朱厚熜渐渐发现,麻烦的事情远远不止于此,他成为皇帝的条件,便是从此不能再认自己的亲生父母。他想反抗,可朝中的大臣们却结成了统一战线,如果真的誓死不从,他的结果也只能是回到湖北老家,继续过王爷的生活。这一次,他暂且妥协,但皇帝的年号,要他说了才算。吏部为他定的年号是“绍治”,意思是继承弘治皇帝的统治,这等于承认他是弘治皇帝的儿子。可朱厚熜指着《尚书》中的“嘉靖殷邦”四个字,斩钉截铁地告诉众人:“我的年号是嘉靖。”这一次,又轮到大臣们妥协,从这一刻起,大明朝的嘉靖皇帝,正式走入历史的舞台。 风雨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走过平川,穿过风沙,踏过荆棘,回首看自己一路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脚印,才猛然间发现,人生因坎坷而多味,红尘因变幻而绚烂。 朱厚熜也想在世上留下自己的脚印,首先便是要稳固自己的立场。他看中了王阳明,不仅因为王阳明做出的一系列壮举,更是因为他的学生遍布朝中的各个角落,拉拢了王阳明,就几乎等于拉拢了整个朝廷。 在决定拉拢王阳明之前,嘉靖皇帝朱厚熜还做下一件壮举,让人从此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一眼。迫于杨廷和率领的众大臣的压力,朱厚熜差一点就同意了认弘治皇帝做父,可突然出现的一封奏折,改变了他的一生。写奏折的人,就是张璁,一个和王阳明年龄差不多的无名小吏,他看准了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是他升迁的机会,就奋笔疾书了一封《大礼疏》,引发了大明朝最著名的一场腥风血雨。 在《大礼疏》中,张璁引经据典,几乎句句都是在替皇帝说话,他说:汉代的刘欣和宋代的赵曙,都是在很小的时候便过继给了汉成帝和宋仁宗,自幼在宫中长大,而嘉靖皇帝已经年长,如果认弘治皇帝做父,那他的生父兴献王便要绝嗣了。 看到这样一封奏折的嘉靖皇帝,激动得无以言表,他没想到还能有人站出来替他说话,如此一来,他反对杨廷和的立场便更加坚定。王阳明曾经说过“礼本人情”,如今也成了嘉靖皇帝据理力争的依据,杨廷和为了削弱嘉靖皇帝的势力,将张璁升去南京做刑部主事,没想到张璁在南京与王阳明的众多学子一拍即合,许多人站在了张璁一边。 P218-220 序言 中华数千年历史像汹涌的江水,在时光里奔流穿梭。岁月更迭,一代代的历史名人,挥笔写下了壮阔的故事。当历史的笔墨书写到明朝,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传奇人物——王阳明。 没有王阳明的大明朝,是不完整的。他的一生光芒璀璨,照耀着大明朝的滔滔岁月。 他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更是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 很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隹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其中只有王阳明文可以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武可以安邦定国平定叛乱,德可以教化天下使人信服。王阳明既是大思想家、哲学家,又是军事家,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全才。 磨难与艰辛,成就了他玄妙而惊险的人生,幻化成一个不凡的传奇。 天赋异禀的王阳明,从出生之时便异于常人,母亲怀胎14个月他才降世,5岁时方能开口说话,少时便立志“读书做圣人”,之后又独闯边塞。可他虽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但科考两次落第,第三次才进士及第。但波折的科举之路,只是人生最初的试炼。 岁月辗转,他终于走上了仕途。他身为朝官,挺身斗虎,勇斗祸害朝廷的结果是遭到锦衣卫追杀,险些命丧黄泉。 坎坷人生,起起伏伏。一个机缘,他来到了龙场,在这个语言不通的蛮夷之地,他陷入了哲学的沉思,他身躺在石椁,体验生死,在这个多维度的世界里,他融合儒、道、释之思想精华,开创心学,走上了一条光明的思想之路。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悟到,还能身体力行地做到。 他说“心外无物”,其实超越了心和物。 他说“知行合一”,已然超越了知和行。 他看透了心物,将知行融通,为后人树立了思想的风标。 临近知天命的年纪,他又临危受命,深山剿匪,只身平叛。在紧迫的战事中,他力挽狂澜,四十日前还手无一兵一卒,四十日后却奇迹般地平息了宁王的十万叛军,创下了一段让人惊骇的传奇。 他像一个巨人一般,屹立在大明朝的历史中,将苦难与寒冷挡在身后。他的思想,像燃烧的火炬一般,照耀着无数后来人,支撑着无数有识之士坚持真善,与谬误与丑恶斗争。 虽说,王氏的心学不能改变社会制度,但是却可以提高人们的德行,所以,这传奇之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我们在仰望他的传奇,品读他的哲思之时,心中会渐渐点亮一盏善的明灯,渐渐驱散恶的阴霾。 著者 2015年3日 后记 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儒,这个人便是王阳明。从他的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中,不难品味出他对自己一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曾有人将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大加批判,可更多的人却认为,他一生的功绩和学说,对后人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心外无物,心中至理,便是至善。王阳明从念私塾起便立志做圣贤,此后也一直在为此努力,终成一代大儒。如今的人们,却更多地失掉了自己的本心,人们总是迷茫,我要做什么,我将来的计划是什么。在人云亦云的社会里,人们似乎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往往是终其一生,最后才发现,几十年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太多人被教条束缚,活在别人的生命里。我们的时间有限,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左右自己的生命,就像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只有心灵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 作为一个文人,王阳明的大半生却都在从事军事活动,他更加强调身体力行,避免一切高谈阔论,只有“行”,才能检验“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说到不意味着做到,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圣贤的道理,却不知将真理付诸实践,才是真正的知。 希望通过这样一本书,让更多的人成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者,在“知”的指导下不断地“行”,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0137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9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 |
CIP核字 | 2015026216 |
中图分类号 | B248.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