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韵
内容
编辑推荐

《心韵》是作者倪辉祥个人散文随笔集,共计111篇,全书18万字。分为第一辑:乡韵萦梦,第二辑:游韵怡情,第三辑:“景”韵钩沉,第四辑:挚韵染心,第五辑:墨韵拾贝。内容涉及上海浦东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也有对一些文化、社会现象的观点、看法。出现在作者笔端的多半是萦绕在其脑际挥之不去的乡情、亲情与友情,内中体现出了作者独到的“至味在农家”的特色,开卷展读自会让人不知不觉地沉醉到作者从心底吐露出来的悠悠韵味之中……

内容推荐

《心韵》是浦东籍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倪辉祥精心创作的第八部散文作品的结集。收集在《心韵》中的百余篇作品均是作者几年来在创作长篇小说系列《金浦三部曲》与长篇小说《隐私》的过程中忙里偷闲、见逢插针的有感之作,篇篇不加刻意雕凿;而是抓住了一个“情”字做足文章,因此读来颇具“以情动人”的魅力。

目录

第一辑:乡韵萦梦

情系母亲河

荡舟采菱

记忆中的老街

抹不去的老宅情怀

羊肉烧酒

浦东老娘舅

醇香的浦东方言

“三日头”排场的复活

花乡遗韵

“高桥爷叔”

洋媳妇“坐月子”

“长寿树”

闻“兔”生情话年味

“大拇指”跷跷

情系花木

留存的“年味”

“长寿树”下的快乐

“硬八样”风味

浦东“大娘子”

眷恋

“腊八”话粥

桑梓情愫的自然流露

醉人的桃花盛宴

宛如温馨的港湾

第二辑:游韵怡情

“枫”情万种

迷醉在宝翠公园

悲壮“情侣鱼”

出海捕蟹

勇气在感动中勃发

天目湖的醉人情趣

古镇丰韵

南浔婚俗

情醉在“聚宝盆”中

掩藏在深山里的神话

小平故里

畅游在梦幻的神韵之中

绵绵桑情话不尽

驱散迷雾

领悟神韵

与海浪尽情亲吻

桃花源里的明珠

浪漫在“情人谷”

走进画里的“牛”形村

“红灯笼”里的诱惑

走进春晖

一步之遥

永远的“红军情结”

根深叶茂绿意浓

翔云赏荷多情趣

自有真蕴在其中

重游徽州的启示

俯瞰竹海之美

第三辑:“景”韵钩沉

时兴的“余兴节目”

新“伯乐相马”

攀比之误

不能丢了“西瓜”

信任无价

谨防“逆反”

奢宴之痛

“人情”是一种文化

良心

自觉摒弃“陋习”

让“月饼文化”光彩永远

不受“抱怨”之累

“雅贪”之忧

冲破僵化的“思维定式”

拜年的变味

闲话“婚车”

谈“笑”一二

浅谈“自讨苦吃”

闲话“美女陪酒”

“启蒙”无价

贪色之误

诚信是金

编织和谐新网格

感动是一种心灵的共鸣

花乡记趣

第四辑:挚韵染心

痴迷者的执著追求

被人记挂是一种幸福

欣慰中的遗憾

当了一次证婚人

饮水思源话感恩

平凡中的不平凡

鞠躬致歉了心愿

蕴含真情的贺卡

“偏方”蕴含情无价

偶遇“龙井女”

固执中透溢出的美丽

“硬毛桃”的菩萨心肠

泪水,折射着人性之美

应“桃花小姐”之遨

有家的感觉真好

真情浇灌“水产”花——上海水产大学95周年礼赞

应该有点感恩之心

第五辑:墨韵拾贝

昙花一现的雅兴

闲说“隐私”

至味在农家

戏里戏外皆是情

为了心中的那个心愿

去他山“攻玉”

与真情有约

流淌在笔端的快乐

无价的生命价值

真情付出

“第一次”的感受妙不可言

一位女生的心事

宛似春风拂面的《上南风》

一曲荡气回肠的悲情绝唱——看电影《云水谣》有感

我与八埭头的特殊情缘

一份倍感欣慰的礼物

入木三分的隐私

试读章节

浦东老娘舅

在浦东人的眼里,老娘舅是所有至亲中威势最足的长辈。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娘舅有着至高无上尊严的规矩:外甥婚嫁,娘舅不到场是不能开酒席的。而且“面朝南”的上座,必定是要留给老娘舅的。新郎新娘席间敬酒时,也必定要从老娘舅开始的。倘若家里发生什么难缠的事情,那自会想着去请老娘舅来主持公道,以求得矛盾的化解。娘舅的称呼前面加个“老”字,本身就是一种尊称。

毫不夸张地说,老娘舅的威势,并不亚于明清之前封建时代的族长多少。宗族制逐渐消亡以后,老娘舅就变成了解决家庭矛盾的无形的“族长”。凡是遇上父母与子女分家,或是弟兄之间分割财产,或是兄弟妯娌之间“吵相骂”,那非得请老娘舅出场裁决不可。因为娘舅是母亲嫡亲,不像父辈的叔伯至亲有时会涉及家族或自身的经济利益,只有娘舅不存在任何的经济瓜葛,可以端平一碗水。正因为有了这种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就使得老娘舅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有了别的长辈所不具备的理直气壮的底气。故而老娘舅“发了声音”,往往是一言九鼎的,具有无法抗拒的威力。尽管外甥或是外甥媳妇心存不服,也只能“吃进”,否则,就有大逆不道之嫌。所以说,老娘舅称得上是家庭纠纷中的“法官”,也好比是绿茵场上的黑衣主裁,只要老娘舅的哨子一吹,即使有误判,犯规的“球员”也必须绝对服从,不存在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过,话得说回来,娘舅处理评判这类事务的时候,毕竟是比较公正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必要偏袒一方呢?假如老娘舅不公正的话,光凭着娘舅的威势,那也是树立不起令人心服口服的威信的。

除此之外,老娘舅还有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即是男外甥结婚的时候,去女方家拿嫁妆,一副“脚马桶”势必是要老娘舅挑的,一对“子孙碗”势必是要老娘舅拎的。假如别人不懂规矩瞎起劲的话,那必定会引发女方的不快。究竟是何原因?笔者虽寻访过多位老者,但众说纷纭,谁也不能自圆其说。规矩毕竟是规矩,这很早就在浦东地区约定俗成了。

代代相传的结果,老娘舅在浦东人的心目中,成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

久而久之,老娘舅的好口碑,又使其演变成了村落中办事公正、热心于公众事务者的代名词。老娘舅这一原本特定的称呼超出了狭义上的特指,逐渐变成了广义上的俗称,溶进了新的含义。

解放前后,每个村落里,都有一些政府管不了,但村民少不了,一家一户又办不了的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一个“老娘舅”来牵头和协调,以求得事情的圆满解决。比如说那时候的修桥铺路,或是逢到菩萨生日要做庙会,需要大家出力出钱的时候,总要有一位热心而公正的“老娘舅”出来主持,牵头和协调。

此外,同村许多户连亲带故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难免有“牙齿嚼痛舌头”的时候,村邻间的纠纷吵架偶尔也会发生。如凭当事双方“拔直喉咙”互不相让的话,那么火头上不会有“好闲话”,事情肯定会越吵越僵,往往会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局面,弄得事情无法收场。这种时候,如果有一位威望较高的人出场充当“老娘舅”、做做“和事佬”,双方的头脑就会冷静下来;双方有了台阶就会觉得有了“落场势”,剑拔弩张的场面就有可能平息下来。

正因为“老娘舅”有着这样的作用,所以深获村民们的喜爱和尊重,及至到了后来,“老娘舅”的角色被乡村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员取代之后,浦东人仍爱称调解员为“老娘舅”。也爱称“户籍警”为“老娘舅”。

浦东逢上了改革开放的盛世,许多村落遇上开发的需要,都动迁各奔东西了,但仍有许多人家发生了矛盾,还喜欢去请原先的邻居或是亲友中威望较高的人来当“老娘舅”。可见浦东人对“老娘舅”的情有独钟。

我想,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但是,如果能多一些热心于“管闲事”的“老娘舅”,那么,我们的社会不就多了一份安定与和谐吗?

P18-20

序言

倪辉祥

屈指数来,这已是我结集出版的第八本散文集了。自从涉足文学园地笔耕以来,除了小说创作之外,写得最多的就是散文作品了。若论数量,洋洋大观数百篇,已经不能算少,但是若论质量,我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过后翻阅总觉得“意犹未尽”而有着美中不足之感。这次倘若不是那位曾几度当过我散文集编辑的老编辑的真诚鼓励,那我或许还不会动手整理这本散文集的文稿,也就是说“丑媳妇”还不敢出来见“公婆”。由此看来,一个人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确实是需要有人适时鼓励一番的。

收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百余篇作品,均是我近几年来在创作长篇系列小说《金浦三部曲》与长篇小说《隐私》的过程中,忙里偷闲见缝插针的附带产品,所以难免显得粗糙。虽说几乎都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过,有几篇甚至得过奖或是被转载选编过,但多数当属平淡之作。当几位相交甚笃的文友获知了我又想结集出书的打算后,无不为我出计谋策:有建议我请位如雷贯耳的名家写篇序,借以为新书“增光添彩”的;有劝说我等新书出版后“大动干戈”地炒作借以增加知名度的。当然这是朋友们的好心提醒,是一种情谊的体现,作为我来说当然是感激不尽的。起初,我对于这种“借光”扩大影响的高见难免心动,可后来冷静了下来,就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八寸的料拉得到一尺吗?生就的矮子是不可能拔成高个子的。再说,名家高手声名在外本身就忙得不亦乐乎,即使答应为之写序也是没有这么多的空闲时间来细读深究集中之作的,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情面难却”的因素在里面。之所以,与其勉为其难地浪费“翘楚”的金贵时间,倒不如在卷首自由自在地自语几句更为妥切。因为“自语”既可以随心所欲,又可以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心声,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花钱买“炒作”求得“闻名遐迩”之效,那就更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任何作品都是凭着自身的质量来说话的。说不定一味的炒作也有弄巧成拙的可能。

我对于散文的粗浅理解是,散文是一种“外延宽、内涵深、涵盖广”的文学样式,它具有着“随性而又灵动”的特点,故而这种文学样式最能直接反映火热的生活,也最便于溶进写作者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只有抓住了一个“情”字来做足文章,方能从写作者的笔端流淌出一篇篇“以情动人”的散文作品来。当然这其中牵涉着各方面的因素,诸如作者对生活的熟悉与理解程度,以及作者自身的修养与文学功底等。毋庸多言,高超的功力,是需要不断锲而不舍地实践与修炼的。只有当各方面的工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方能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散文作品来。既然是出于内心地喜爱涂鸦,也就使我有了迷恋不止的动力。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终会进步有所提高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难解的情结。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的我,生在浦东、长在浦东、工作以至于创业都在浦东。自从浦东成为了一块世界瞩目的热土之后,一个越来越弥坚的“浦东情结”益发强烈了。常会促使我情不自禁地为之颂唱,出现在我笔端的多半是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的乡情、亲情与友情。有不少人称我的散文似如农家菜一般朴实无华。我信服这样的喻说。是啊,“农家菜”用心去烹调,烧出它应有的原汁原味,形成自成一体的色香味,同样会让人陶醉在其中。假如不能让品尝者爱不释口的话,那只能说明我这个“厨师”的烹饪技艺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罢了,还需继续修炼。  收集在取名为《心韵》中的一道道“菜肴”,虽然融进了一定的农家风味,但多数还达不到“浓油赤酱”的纯正而正宗的标准。但我相信,只要我这个“厨师”持之以恒,用心、用情地锲而不舍下去,那么后续的“菜肴”一定会让更多的品尝者体会到“至味在农家”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辉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9475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15065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