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徽农村改革/安徽文化精要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税费改革在全省试点

就在太和县以及阜阳市整体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同时,五河、怀远、濉溪、来安、望江等地,也先后在税费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安徽在农村税费改革这一块又走在了全国前头。2000年初,中央决定正式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考虑到安徽省在税改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并且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业税费过重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加上安徽省委态度积极,明确向中央表态愿意先行试点,最终中央决定,安徽以省为单位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3月2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农村进行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安徽的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并进行了整体部署。继土地改革和“大包干”之后,农村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在江淮大地再次上演。

4月13日,安徽省在芜湖市召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亲自到会动员。他指出,农村税费改革就是要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人法制轨道,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4月26日,安徽省政府制定、下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方案》确定了“减轻、规范、稳定”的改革指导思想,即“减轻”——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从分配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方式;“稳定”——在减轻和规范的基础上,负担和制度一经确定,就要保持长期不变。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方案》确立了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取消”、“两调整”和“一改革”。

“三取消”。一是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乡统筹费后,原由乡统筹费开支的乡、村两级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和民兵训练支出,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修建乡村道路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村级道路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民主协商解决,乡级道路建设资金由政府负责安排。农村卫生医疗事业逐步实行有偿服务,政府适当补助。取消在农村进行教育集资,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所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涉及农民的集资项目,要一律取消。二是取消屠宰税,原先随屠宰税附征的其他收费项目也一律停征。三是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取消“两工”,不是不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而是要遵循“村民自治”和“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进行,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除遇到特大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可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外,任何地方和部门均不得无偿动用农村劳动力。

“两调整”。一是调整农业税政策。农业税按照农作物的常年产量和规定的税率依法征收。常年产量以1998年前五年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确定,并保持长期稳定。调整农业税税率,将原农业税附加并人新的农业税。新的农业税实行差别税率,最高不超过7%。贫困地区的农业税税率要从低确定。农民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为第二轮承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其他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为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计税土地发生增减变化,农业税应当及时进行调整。现行农业税减免政策基本维持不变。二是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按照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不重复交叉征收的原则,对在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继续征收农业特产税。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可以由省级政府决定只征收农业税或只征收农业特产税;也可以决定在农业特产品集中产区只征收农业特产税,在其他地区只征收农业税。对部分在生产、收购两个环节征税的农业特产品,要创造条件合并在生产或收购一个环节征收。农业特产税税率按照略高于农业税税率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

“一改革”。即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经费,除原由集体经营收入开支的仍继续保留外,凡由农民上缴村提留开支的,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方式统一收取。农业税附加比例最高不超过农业税正税的20%,具体附加比例由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府逐级核定。用农业税附加方式收取的村提留属于集体资金。村内兴办其他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村提留,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实行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对村内一事一议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实行上限控制。

经过四年改革,农民负担大为减轻。税改第一年的2000年,安徽全省人均政策性负担由上年的109.4元减少到75.5元,农民“两工”由上年的29个减为20个。由于取消了各种收费、集资、政府性基金和名目繁多的达标项目,基本上堵住了过去的“三乱”无底洞。此后,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负担逐年递减,2001、2002、2003年分别是70.4元、68.4元、64.4元,与改革前相比,分别减少35.60%、37.5%、41.13%。如果加上减少的“两工”、停止向农民收取部分还贷债务、规范涉农收费和制止“三乱”等减负因素,全省农民负担减轻的幅度则更大。

经过税费改革,农村干群关系出现了可喜变化。无为县姚沟镇飞雁村农民肖夕海,是当地乡村干部人见人愁的“刺头儿”,他不仅自己不交税费,还领头上访,鼓动左邻右舍拖欠税费。税费改革后,肖夕海第一个交清了税费。他说:“以前闹,是因为恨负担又多、又乱、又重。瞧瞧眼下,多好啊,我家一下子就砍掉了200多块!以前各种费用五六十种,花样多得闹眼。现在好了,只有一个农业税和附加。一道税,一口清!”在老肖的带动下,飞雁村短短数天就完成了全年税费的95%以上,要是搁在以前,在这么短的时间基本完成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2001年,新华社记者来安徽采访税改试点情况,写下了这么一句话:“踏访安徽大地,无论在淮河岸边,还是在大别山区,没有一个农民不为税费改革拍手称快!”在灵璧县,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以前不管养不养猪都被强收屠宰税,一些甚至干部胡编乱造一些税种,像‘坟头税’、‘烟囱税’,来盘剥农民!现在好了,我们手里都捏着省税改办的《致全省农民的一封信》,我们只交一种农业税及附加,其他所有都是非法的。”

阜南县三塔镇的乡村干部说:“过去农村许多矛盾都是干部上门催款引发的。农民有怨气,过年过节往干部门前放花圈,三天两头上访闹事,干部疲于应付,哪有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农村税费改革让乡村干部从过去‘一年到头忙,为收钱和粮’、‘登百家门,遭百家骂’的苦恼角色中彻底解放出来了。减少了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怀远县县长巫希平告诉新华社记者:“负担过重导致农民抵制各种不明不白的收费,干群矛盾激化,全县连续三年发生农民大规模上访,其中一年因上访624起,成了全省有名的‘第一上访县’。税费改革立竿见影,2000年,怀远县是‘零上访县’。”

在安徽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中央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扩大到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6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零4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1票弃权,0票反对,顺利通过了《关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在华夏大地实行了两千余年的“皇粮国税”,终于成为历史。素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江淮儿女,再一次因敢为天下先而被载人中国农村改革史册。

P87-90

目录

总序

引言

一、改革前奏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2.合作化运动

 3.“责任田”的初步尝试

二、“大包干”

 1.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问题的积重难返

 2.“省委六条”与“借地度荒”

 3.“大包干”凤凰涅槃

 4.“大包干”后农村改革的深化

三、农村税费改革和综合改革

 1.安徽在全国率先进行税费改革

 2.乡镇机构改革:打造“农民满意的政府”

 3.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财县管”

 4.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四、新农村建设

 1.城乡一体化统筹谱新篇

 2.“千村百镇”示范新农村建设

 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显身手

 4.“惠民直达工程”促和谐

 5.农村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新亮点

 6.文化惠民工程敦民俗

五、村民自治

 1.从乡里制度到人民公社

 2.村民自治制度的演进

 3.村民自治制度在安徽的创新实践

 4.“阳光村务”照亮江淮乡村

六、安徽农民工

 1.改革开放与农民工现象

 2.安徽农民工对我国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

 3.农民工铸造的安徽形象

 4.安徽农民工的未来

序言

《安徽文化精要》是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一套丛书,编写这套丛书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地介绍安徽的文化。《安徽农村改革》被列为第一批书目,丛书的主编——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社科院院长陆勤毅同志和丛书策划沈葵先生让我担任《安徽农村改革》一书的主编。可是,怎样把“文化”和“农村改革”这两个似乎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确实让人颇费思量。

观察转型过程中的安徽农村改革,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视点”。第一个“视点”是从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视角去观察、研究农村改革,从而形成不同学科的成果。第二个“视点”就是文化,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安徽地域的农民和相关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的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安徽农村改革》作为《安徽文化精要》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安徽农村的改革实践,记录了安徽农村改革活动的历史进程,描述了改革开放给安徽农村带来的物质财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状态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农村的改革又对安徽的全面改革和将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从这个视点看,它确实是一种“文化”,列入《安徽文化精要》丛书,名副其实。

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发端,确切地说,是以安徽凤阳的小岗村为起点,并以波澜壮阔之势推向全国的。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安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农村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深刻感受到安徽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农村的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深刻的变化是农民的权利得到了确立、尊重和保障,农民也有了更加广泛的自由。而权利和自由,既是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村面貌的显著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又体现为一种包含价值观和制度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对权利的保障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由核心价值观派生出来的相关制度和相关政策。农民的权利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由的不断实现,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法律制度文化的不断进步。这些内容,无疑也是一种文化。

安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我认为有三条:一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小岗村、小井庄的“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兴起,再到民工潮的出现,莫不来源于农民群众的首创以及党和政府对这种“首创”的尊重。二是“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对责任田的尝试,到“借地度荒”和“省委六条”,再到对“大包干”的默许、支持和推动,每一步都体现了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的精神。三是以人为本。安徽农村改革的历史,就是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以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历史。可以这么说,安徽农村改革的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一群“人”在一定的理想、理念和价值观指引下的自觉的行为,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人”。而文化的根本目的也是“人”,文化抛开了人,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也毫无意义。对这段历史进行总结,对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提炼,这项工作本身,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看,都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生产和创造。

正是基于以上理解,我认为安徽农村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且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把《安徽农村改革》列入《安徽文化精要》丛书,名副其实。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陆勤毅院长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进行的,他自己亲自担任丛书的主编,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他多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倪学鑫、沈葵同志也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并担任副主编。尤其是沈葵同志,他为丛书的策划、立项,殚精竭虑,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联系和协调工作。没有他们的辛劳,这本书不可能问世。本书还是集体完成的成果,在形成提纲和写作过程中多次讨论,形成初稿后由李小群、王远胜分别统稿。本书各部分的撰写分工是:李小群:引言、第三章、第五章;王远胜:第一章、第四章;何平:第二章;吴兴国:第六章。

本书还是我所承担的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省农村综合改革与乡村基层治理》(项目批准号AHSK07—08D69)的研究成果。

李小群

内容推荐

《安徽农村改革》由李小群主编。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农村改革既是一种经济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安徽农村改革》一书以时间为主线,首次从文化视角全面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江淮大地的农村改革实践,记录安徽农村改革的历史文化进程,重点突出江淮儿女在责任田的初步尝试、大包干、农村税费改革和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改革实践中体现的“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

编辑推荐

《安徽文化精要丛书》是安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安徽地域文化的大型丛书,重在阐释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奋斗精神。

李小群主编的《安徽农村改革》以农村改革为主题和切入点,叙述和解读从古至今安徽文化的框架、内涵、传承轨道和发展趋势,力图从微观和专业的层面上反映安徽省的社科成就,让热爱安徽文化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理清安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徽农村改革/安徽文化精要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小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6788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7.5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