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大足石刻的人类学密码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共六章,主要包括大足石刻艺术中的人间情态、人类学视野下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审美踪迹、大足石刻造像艺术世俗化的人类学审美指向、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世俗化审美特征及成因研究、大足石刻观音造像世俗化图像学研究及大足石刻观音体态及服饰的人类学研究这几方面的内容。本书旨在通过研究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审美价值特征,进一步彰显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并由此揭示隐藏在本土化、世俗化、生活化审美现象之后的人类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邱正伦,男,汉族,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人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艺术教育委员会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靠前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精英班学术部部长、西南大学中国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会长、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四十九种感觉》《手掌上的风景》《冷兵器时代》《重水时代》等多部诗集,出版《艺术美学》《审美价值学》《审美价值取向研究》《审视现代艺术》《艺术价值论》等十余部学术专著。 目录 导论:大足石刻的人类学踪迹 上篇:大足石刻人类学漫谈 章 大足石刻之谜 节 回到重庆 第二节 巫文化之谜 第三节 大足石刻,一部人类学的教科书 第四节 宝顶山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第二章 大足石刻的人类学之谜 节 时空之谜 第二节 密码之谜 第三节 佛国之谜 第四节 巴蜀之谜 第五节 文化人类学 第三章 佛国的人间万象 节 社会历史的背影 第二节 《父母恩重经变相》 第三节 《地狱经变相》 第四节 《牧牛图》与禅宗 第五节 《圆觉洞》与东方智慧 下篇:大足石刻人类学研究 章 世俗化的面影 节 大足石刻世俗化审美特征研究 第二节 大足石刻世俗化美学特征的成因 第三节 大足石刻世俗化审美特征的启示 第二章 观音的微笑 节 大足石刻观音造像概况 第二节 大足石刻观音造像世俗化图像学分析 第三节 大足石刻观音造像世俗化在宋代呈现的成因分析 第三章 在拈花之间 节 大足石刻视觉叙事的存在形态及叙事话语 第二节 大足石刻题材上的叙事风格 第三节 大足石刻三教合一的视觉叙事特征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足石刻的人类学密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邱正伦 陶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193999 |
开本 |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5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