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古籍丛书:光绪顺天府志(全16册 精装)
内容
内容简介
《光绪顺天府志》艺术记述清代以北京为中心的顺天府的各个方面。有京师、地理、合区、食货、经政、故事、官师、人物、艺文、金石等十志。计一百三十卷,四百万字。
作者简介
周家楣 ,一作筱堂,江苏宜兴宜城镇西门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入翰林,同治间任礼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部)章京,记名御史。光绪二年(1876)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十二月任大理寺少卿。光绪四年(1878)任顺天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后陆续任顺天乡试监监,及礼、兵、户三部左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参与了北京地方志《光绪顺天府志》的编纂。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卒于任上。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清光绪年间进士。21岁举家迁居成都,习文史,考订文字。24岁应四川乡试中举。1876年33岁时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事编撰校勘十余年。著有《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艺风堂文集》等。
目录

目録
京師志一……………………………光緒順天府志一(一)
圖………………………………………………………(一)
城池……………………………………………………(一)
京師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二(一七)
宫禁上………………………………………………(一七)
京師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三(三七)
宫禁下………………………………………………(三七)
京師志四…………………………光緒順天府志四(七九)
苑囿行宫坿…………………………………………(七九)
京師志五………………………光緒順天府志五(一〇九)
壇廟………………………………………………(一〇九)
京師志六………………………光緒順天府志六(一三七)
祠祀………………………………………………(一三七)
京師志七………………………光緒順天府志七(一八一)
衙署………………………………………………(一八一)
京師志八………………………光緒順天府志八(二一三)
兵制………………………………………………(二一三)
京師志九………………………光緒順天府志九(二七九)
官學………………………………………………(二七九)
京師志十………………………光緒順天府志十(二九三)
倉庫………………………………………………(二九三)
京師志十一…………………光緒順天府志十一(三〇三)
關榷………………………………………………(三〇三)
京師志十二…………………光緒順天府志十二(三一五)
厰局………………………………………………(三一五)
京師志十三…………………光緒順天府志十三(三三三)
坊巷上……………………………………………(三三三)
京師志十四…………………光緒順天府志十四(三九一)
坊巷下……………………………………………(三九一)
京師志十五…………………光緒順天府志十五(四三三)
水道………………………………………………(四三三)
京師志十六…………………光緒順天府志十六(四六三)
寺觀一……………………………………………(四六三)
京師志十七…………………光緒順天府志十七(五二七)
寺觀二……………………………………………(五二七)
京師志十八…………………光緒順天府志十八(五七五)
風俗………………………………………………(五七五)
地理志一……………………光緒順天府志十九(六〇三)
圖…………………………………………………(六〇三)
疆域………………………………………………(六〇三)
地理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二十(六一一)
山川………………………………………………(六一一)
地理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二十一(六五一)
城池………………………………………………(六五一)
地理志四…………………光緒順天府志二十二(六七七)
治所………………………………………………(六七七)
地理志五…………………光緒順天府志二十三(七〇九)
祠祀上……………………………………………(七〇九)
地理志六…………………光緒順天府志二十四(七五三)
祠祀下……………………………………………(七五三)
地理志七…………………光緒順天府志二十五(七九七)
寺觀………………………………………………(七九七)
地理志八…………………光緒順天府志二十六(八三七)
冢墓………………………………………………(八三七)
地理志九…………………光緒順天府志二十七(八九一)
邨鎮一……………………………………………(八九一)
地理志十…………………光緒順天府志二十八(九三一)
邨鎮二……………………………………………(九三一)
地理志十一………………光緒順天府志二十九(九七五)
邨鎮三……………………………………………(九七五)
地理志十二………………光緒順天府志三十(一〇一一)
邊關海口坿……………………………………(一〇一一)
地理志十三……………光緒順天府志三十一(一〇二一)
風俗……………………………………………(一〇二一)
地理志十四……………光緒順天府志三十二(一〇二九)
方言上…………………………………………(一〇二九)
地理志十五……………光緒順天府志三十三(一〇六三)
方言下…………………………………………(一〇六三)
地理志十六……………光緒順天府志三十四(一〇九一)
天文表…………………………………………(一〇九一)
地理志十七……………光緒順天府志三十五(一一三七)
順天府沿革表…………………………………(一一三七)
河渠志一………………光緒順天府志三十六(一二二九)
水道一…………………………………………(一二二九)
河渠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三十七(一二七一)
水道二…………………………………………(一二七一)
河渠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三十八(一三一一)
水道三…………………………………………(一三一一)
河渠志四………………光緒順天府志三十九(一三五三)
水道四…………………………………………(一三五三)
河渠志五…………………光緒順天府志四十(一四〇三)
河工一…………………………………………(一四〇三)
河渠志六………………光緒順天府志四十一(一四四一)
河工二…………………………………………(一四四一)
河渠志七………………光緒順天府志四十二(一四八五)
河工三…………………………………………(一四八五)
河渠志八………………光緒順天府志四十三(一五三三)
河工四…………………………………………(一五三三)
河渠志九………………光緒順天府志四十四(一五七三)
河工五…………………………………………(一五七三)
河渠志十………………光緒順天府志四十五(一六二一)
河工六…………………………………………(一六二一)
河渠志十一……………光緒順天府志四十六(一六七五)
河工七…………………………………………(一六七五)
河渠志十二……………光緒順天府志四十七(一七三三)
津梁……………………………………………(一七三三)
河渠志十三……………光緒順天府志四十八(一七五九)
水利……………………………………………(一七五九)
食貨志一………………光緒順天府志四十九(一七七九)
户口……………………………………………(一七七九)
食貨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五十(一七九三)
物産……………………………………………(一七九三)
食貨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五十一(一八三五)
田賦上雜征徭役坿……………………………(一八三五)
食貨志四………………光緒順天府志五十二(一九二七)
田賦下…………………………………………(一九二七)
食貨志五………………光緒順天府志五十三(一九五五)
旗租……………………………………………(一九五五)
經政志一………………光緒順天府志五十四(一九八七)
官吏……………………………………………(一九八七)
經政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五十五(二〇〇五)
倉儲……………………………………………(二〇〇五)
經政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五十六(二〇二一)
漕運……………………………………………(二〇二一)
經政志四………………光緒順天府志五十七(二〇六一)
礦廠……………………………………………(二〇六一)
經政志五………………光緒順天府志五十八(二〇六七)
鹽法……………………………………………(二〇六七)
經政志六………………光緒順天府志五十九(二〇九一)
錢法……………………………………………(二〇九一)
經政志七…………………光緒順天府志六十(二一〇三)
典禮……………………………………………(二一〇三)
經政志八………………光緒順天府志六十一(二一二一)
學校上…………………………………………(二一二一)
經政志九………………光緒順天府志六十二(二一八三)
學校下…………………………………………(二一八三)
經政志十………………光緒順天府志六十三(二二二五)
營制……………………………………………(二二二五)
經政志十一……………光緒順天府志六十四(二二五一)
驛傳鋪坿………………………………………(二二五一)
故事志一………………光緒順天府志六十五(二二六七)
時政上…………………………………………(二二六七)
故事志二………………光緒順天府志六十六(二三一一)
時政下…………………………………………(二三一一)
故事志三………………光緒順天府志六十七(二三四九)
兵事……………………………………………(二三四九)
故事志四………………光緒順天府志六十八(二三九三)
學派……………………………………………(二三九三)
故事志五………………光緒順天府志六十九(二四一三)
祥異……………………………………………(二四一三)
故事志六…………………光緒順天府志七十(二四六三)
雜事上…………………………………………(二四六三)
故事志七………………光緒順天府志七十一(二五二一)
雜事下…………………………………………(二五二一)
官師志一………………光緒順天府志七十二(二五六九)
傳一自陶唐至元………………………………(二五六九)
官師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七十三(二六一五)
傳二明…………………………………………(二六一五)
官師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七十四(二六九一)
傳三國朝………………………………………(二六九一)
官師志四………………光緒順天府志七十五(二七五三)
順天府前代守土官表一………………………(二七五三)
官師志五………………光緒順天府志七十六(二八五五)
前代治境統部官表二…………………………(二八五五)
官師志六………………光緒順天府志七十七(二九三七)
前代州縣表三上………………………………(二九三七)
官師志七………………光緒順天府志七十八(三〇二三)
前代州縣表三下………………………………(三〇二三)
官師志八………………光緒順天府志七十九(三一五五)
前代學官表四…………………………………(三一五五)
官師志九…………………光緒順天府志八十(三二三三)
前代鹽鐵等官表五……………………………(三二三三)
明督撫部院分司表六…………………………(三二五一)
明司道同知通判表七…………………………(三二七九)
前代武職表八…………………………………(三三〇二)
官師志十………………光緒順天府志八十一(三三三一)
國朝官師表……………………………………(三三三一)
國朝監尹以下表一……………………………(三三三一)
國朝州縣表二上………………………………(三三七九)
官師志十一……………光緒順天府志八十二(三四四九)
國朝州縣表二下………………………………(三四四九)
國朝州同表三…………………………………(三五八三)
官師志十二……………光緒順天府志八十三(三五九五)
國朝縣丞表四…………………………………(三五九五)
官師志十三……………光緒順天府志八十四(三六八七)
國朝州判表五…………………………………(三六八七)
官師志十四……………光緒順天府志八十五(三七二五)
國朝主簿表六…………………………………(三七二五)
官師志十五……………光緒順天府志八十六(三七七九)
國朝吏目典史表七……………………………(三七七九)
官師志十六……………光緒順天府志八十七(三八八三)
國朝巡檢表八…………………………………(三八八三)
國朝總督分司表九……………………………(三九二三)
國朝道表十……………………………………(三九二八)
官師志十七……………光緒順天府志八十八(三九六九)
國朝同知表十一………………………………(三九六九)
國朝通判表十二………………………………(四〇二五)
國朝大使表十三………………………………(四〇四二)
國朝司獄表十四………………………………(四〇四六)
國朝驛丞表十五………………………………(四〇五〇)
國朝閘官表十六………………………………(四〇六〇)
官師志十八……………光緒順天府志八十九(四〇六三)
國朝學官表十七………………………………(四〇六三)
官師志十九………………光緒順天府志九十(四二二七)
國朝駐境都統提鎮表十八……………………(四二二七)
人物志一………………光緒順天府志九十一(四二五五)
先賢一…………………………………………(四二五五)
人物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九十二(四三〇七)
先賢二…………………………………………(四三〇七)
人物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九十三(四三五七)
先賢三…………………………………………(四三五七)
人物志四………………光緒順天府志九十四(四四〇一)
先賢四…………………………………………(四四〇一)
人物志五………………光緒順天府志九十五(四四六九)
先賢五…………………………………………(四四六九)
人物志六………………光緒順天府志九十六(四五二五)
先賢六…………………………………………(四五二五)
人物志七………………光緒順天府志九十七(四六〇一)
先賢七…………………………………………(四六〇一)
人物志八………………光緒順天府志九十八(四六六七)
先賢八…………………………………………(四六六七)
人物志九………………光緒順天府志九十九(四七三三)
先賢九…………………………………………(四七三三)
人物志十…………………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四七九一)
先賢十…………………………………………(四七九一)
人物志十一……………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一(四八三五)
先賢十一………………………………………(四八三五)
人物志十二……………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四八七九)
先賢十二………………………………………(四八七九)
人物志十三……………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三(四九三三)
先賢十三………………………………………(四九三三)
人物志十四……………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四(四九九九)
雜人上…………………………………………(四九九九)
人物志十五……………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五(五〇五五)
雜人下…………………………………………(五〇五五)
人物志十六……………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六(五〇九九)
鑒誡上…………………………………………(五〇九九)
人物志十七……………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七(五一四五)
鑒誡下…………………………………………(五一四五)
人物志十八……………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八(五一七七)
方技……………………………………………(五一七七)
人物志十九……………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九(五一九三)
列女一…………………………………………(五一九三)
人物志二十……………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五二二九)
列女二…………………………………………(五二二九)
人物志二十一………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一(五二九三)
列女三…………………………………………(五二九三)
人物志二十二………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二(五三一七)
列女四…………………………………………(五三一七)
人物志二十三………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三(五四〇七)
釋道……………………………………………(五四〇七)
人物志二十四………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四(五四七九)
僑寓……………………………………………(五四七九)
人物志二十五………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五(五五一七)
選舉一…………………………………………(五五一七)
人物志二十六………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六(五六六九)
選舉二…………………………………………(五六六九)
人物志二十七………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七(五七六三)
選舉三…………………………………………(五七六三)
人物志二十八………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八(五八六三)
選舉四…………………………………………(五八六三)
人物志二十九………光緒順天府志一百十九(六一六五)
爵封表…………………………………………(六一六五)
人物志三十…………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六二二五)
昭忠表…………………………………………(六二二五)
人物志三十一……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一(六二八七)
鄉賢表…………………………………………(六二八七)
藝文志一…………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二(六三一九)
紀録順天事之書………………………………(六三一九)
藝文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三(六三九九)
順天人著述一…………………………………(六三九九)
藝文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四(六四五七)
順天人著述二…………………………………(六四五七)
藝文志四…………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五(六五三一)
順天人著述三…………………………………(六五三一)
藝文志五…………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六(六五九一)
順天人著述四…………………………………(六五九一)
金石志一…………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七(六六六三)
御碑……………………………………………(六六六三)
金石志二…………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八(六七二一)
歷代上…………………………………………(六七二一)
金石志三…………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二十九(六八〇五)
歷代下…………………………………………(六八〇五)
序志…………………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三十(六八五一)
序録……………………………………………(六八五一)
志例……………………………………………(六八六二)
引用書目………………………………………(六八六七)
附録……………………………………………(六九〇三)

前言序言

出版説明
北京背山面海,水甘土厚,古稱“神皐形勝,天府膏腴”。從遼經金、元、明、清,從陪都到京城,地位日益重要。記述北京的地方志,元代的《析津志》已佚,《永樂大典》中的《順天府》也殘缺不全,萬曆年的《順天府志》又嫌簡略。因此,到了光緒初年,順天府官方聘請名家繆荃孫等修纂一部份量較大的順天府志,就是《光緒順天府志》。這部書的體例經精心籌劃,内容經仔細選取,資料經多方核實,因而是一部較有價值的地方志。
同治十一年,直隸總督李鴻章重修《畿輔通志》,調取各府州縣志書,順天獨缺。所以光緒三年就商議修這部書,延請張之洞任總纂,張之洞起草了一個《修書略例》,有通例二十七條,如:宜典核;宜徵實;以地爲主;古書宜備;今事有關土地、人民者詳,餘略;紀事須具首尾,具年月等等。具體三十二條,如:增方言一目;河渠立專門;其地理門内山川,止具大略。此書的修纂很多方面是依據這一例則的。後因張之洞别處作官,就由繆荃孫任總裁。繆荃孫,江蘇江陰人,道光二十四年生,民國八年死,是晚清著名目録、歷史、金石學家。早年曾幫助張之洞編著《書目答問》。光緒二年中進士,入爲庶吉士,三年散館爲翰林院編修。光緒五年府尹萬青藜延請繆荃孫修府志,他三十六歲,正是中年有爲的時候。他不僅編寫了疆域、鄉賢、藝文、金石等卷,而且復審了全書(傅雲龍輔佐復審)。繆還把研究成果寫成單篇文章,如遼、金、元、明故城考,收録在《藝風堂文集》中。
繆又延請當時名儒碩彦擔任各門分纂。有鮑恩綬、廖廷相、陳翥、汪鳳藻、劉恩溥、洪良品、朱一新、傅雲龍、潘遹、蔡賡年等等。他們和繆志同道合,晨夕搜討。其中朱一新編纂的坊巷志由于材料充實,一再以《京師訪巷志稿》單行本問世。朱作御史曾上書論劾李蓮英,以語侵慈禧論罪。朱一新編此稿時白天步行大街小巷,詢問胡同居民;晚上驗查古書,叙列文人名士住宅,是花了心力的。
《光緒順天府志》記述清代以北京爲中心的順天府(包括五州十九縣)的各個方面。有京師、地理、河渠、食貨、經政、故事、官師、人物、藝文、金石等十志。計一百三十卷,三百五十萬字。光緒五年(一八七九)設局修纂,十二年(一八八六)成書。
修府志、縣志是我國保存文化的優良傳統。但有些府縣志蕭規曹隨,因陳相襲,甚至記一些道聽途説的材料而不核實。當年的順天府尹沈秉成在序言中説,修這本書不轉販、沿訛,而是創纂,就有六難:從各種書籍、圖經、志譜、公牘、訪册古今數十萬卷中,探討而出,難一;徵引時必註明原書,列出異同後,力求一是,難二;畿輔五大河五百餘條水道,沿流探源,脈絡畢見,難三;方言參之古語,證以殊音,難四;人物、官宦興何利,除何害,語語徵實,難五;田賦准今,金石證古,難六。
除了歷史典籍外,這書對于當時的公文、訪册也留心訪求,所以書中有大量咸豐、同治、光緒年間的文獻資料。从古今數十萬卷資料中探討而出,確實是下了一番功夫。
對于收録的資料,還要鑒别真僞,核實各家之言。這本書徵引時,每篇文章、每段話必註明出自何書,列出異同,並在按語註解分析鑒别,力求一是,這自然也是要花氣力的。如大城縣東北四十里西有子牙鎮,舊有釣台,《大清一統志》説相傳姜太公釣魚于此,而此書以爲是附會。姜太公釣魚于寶雞的磻溪,而不在這里(九九六頁)。又如北京南城的張相公廟,紀曉嵐在《灤陽消夏録》中以爲是祭祀唐代張仲武的。本書由廟的碑記證明是祀宋人張夏的(三四八頁)。這就避免了訛誤。
要核實材料,就要訪問徵詢、調查研究。所以繆荃孫説:“考古難,證今尤難。一字未確,一節未稔,往往擱筆。至是乃條徵件采,書牘並發,舟車踵接,日下耆舊,敦請考證,務盡所能。”可見本書是經過實地采訪徵詢故老而後成書的。如郊區各縣歷代建城,這些城址在哪里?書中“由今溯昔”,“證今考古”,追溯過去的歷史。燕昭王的碣石宫,《史記》註上説在幽州薊縣西三十里。本書地理志“村鎮”條中则寫明,今石景山區衙門口村“舊有碣石宫,近此”,指出了碣石宫的確切地址,有益于古代薊城的探索。又如陳勝、吴廣戍守漁陽,漁陽在哪里?本書寫明密雲縣城西南二十里兩河莊,“或曰莊之西南數里爲漁陽故城”。密雲臺上村有漢白檀故城,曹操討烏桓卽經過這里。又如順義東北二十里的北府村是漢代孤奴故城址。把古城地址説得這樣具體,當是對照文獻實地考察而得來。這種探索考證,幫助我們了解歷史地理,對于編寫北京史、北京歷史地圖,都很有用處。人稱本書“古城故瀆,纖悉具陳”,並非虚語。
本書用很大篇幅記述順天府水道、水利,計有河渠志十三卷(水道四卷,河工七卷,津梁一卷,水利一卷)。這是由于當時形勢要求的。元明清以來,每年需漕運三四百萬石糧食供應北京,假如北京地區修好水利,多打糧食,就不需要從江南運糧來。所以本書很重視京畿的水道和水利。書中不僅對畿輔五大河五百餘條水道,沿流探源,脈絡畢見,而且記述歷代在畿輔修水利的人物和事蹟,記述對河患的治理,如永定河從順治九年修堤開始,按年記載,可知那年大水決堤。它收録河臣向朝廷報險的奏摺,如道光三年,盧溝橋水漲到一丈九尺,處處出槽漫灘,其中雖沿河建排洪洩漲金門閘石壩、郭家務草堤、求賢邨灰壩共十八所,但“全河受病日久,下口太高,無尾閭可以宣洩”,“上壅下潰,此塞彼决”。從書中可見汎濫破堤的,隔二三年卽有。著名訓詁學家王念孫曾兩次作永定河道台,兩次奪職摘去頂戴,並令傾家賠償。從光緒八年五月直隸總督曾國藩的奏疏可知,當時治河並無專款,“歲修等銀,久經裁減”,堤潰搶險則用攤捐,所以他總結説:“河務所以日壞,皆在于此”。可見,晚清腐敗,老百姓只有等着被水淹。
這本書表現了褒揚好人、貶抑壞人的善惡觀念。官師的傳中説:“官斯土者,凡有美政,靡不甄録。”對不受賄的亷吏,能雪冤曲善折獄的官守,不怕權勢減免徭役、奮力救災搶險的清官都一一記載。如乾隆元年,陳惕知武縣,“初,河工秫稭,臨時采之村落,差至如虎,弊竇乃滋。窮黎且有焚秫稭求免累者。惕備陳厥狀,請先發價買交之工。”(二七二三頁)又如康熙年間,程璇知寶坻縣,“己亥大水,詔賑,璇絶不假手吏胥,按户親給,民以安堵。”(二七二七頁)這正是前面所説人物、官宦興何利,除何害,語語徵實,也是不容易的。
先賢傳中記述歷代出生或籍貫隸屬順天府的有德、有功、有識之士。如康熙時的李煒,有人以千金請託,煒曰:此民間脂膏也!奈何欲污我!因斥譴之。煒以爲思安民莫如察吏,察吏莫若潔躬。明代的張欽不讓正德皇帝私自出關,書中一再譽其清德。乾隆時,敢于懲治把持官府惡吏的黄叔琳,提拔人才扶植正氣的朱筠,書中多方徵引,一再延譽。這些反映當時的社會輿論,是對良好風氣的表彰。
封建時代重視祭祀,本書也很重視祠祀(京師志一卷,地理志兩卷),詳細地記載京城和各州縣的社稷壇、山川壇、城隍廟、八蜡廟等等。乾隆祭淀神祠中説:“蓋淀之有神昭昭矣。”當時是迷信神鬼的。書中記良鄉、涿縣等處有八蜡廟、劉猛將軍廟,反映這里從前蝗災嚴重。書中記大城縣有右軍廟紀念大書法家王羲之,倉頡廟紀念發明文字的倉頡,藥王廟紀念名醫扁鵲、倉公、華陀、孫思邈等。可以説,這些廟當時起了博物館、紀念館的作用。
這本書的重要特色是提供了較系統完備的資料。沿革、官守等都從周代一直記載到清末。另如順天人著作收録了順天府屬各州縣人著作共八百多部,記下了韓嬰、盧植、高誘、張華、高閭、酈道元、陽休之、盧照鄰、盧綸、盧仝、賈島、韓昉、王鬱、耶律楚材、耶律鑄、鮮于樞、宋本、高彦敬、李贄、李三才、王嘉謨、米萬鍾、于奕正、史可法、孫承澤、王崇簡、劉獻廷、王源、黄叔琳、紀邁宜、朱珪、翁方綱、劉錫信、舒位、徐松等等作家的重要著作。金石志收録歷代碑刻一千五百多方,網羅佚失,努力搜求到的。
這本書的另一特色是注重實用性。除了上面説的畿輔水利關係漕運、京城安危之外,諸如煤鐵要需,尤宜籌劃(二〇六一頁)。繆荃孫在此書最後的《序志》上説:“次之曰經政志。官吏之廢置,倉儲之虚實,漕運之更變,學校典禮之制,錢法鹽法之章,兵汛驛傳之籍,編輯公牘,搜訪故事,使人觀其得失而補敝救偏。至若西北叢山擁衛合沓,金鐵之利,見于前史;硝磺之産,訪諸土人。而今僅以煤著,無亦地利之未盡,人謀之未臧乎?”可見,修纂者是講求實用的,是想有益于經濟發展的。其他“夫兵事之成敗,形勢不可不講也。天時之祥異,政令不可不洽也。”所以志故事,由今溯昔,借古閲今,希望歷史的教訓能够裨益于今天。
這本書由順天府尹萬青黎、彭祖賢、周家楣、沈秉成等籌劃主持。光緒八年寫成三分之一,光緒十一年全部纂校完成。其中經費久絀,一再追加款項。所以籌劃始終、閲歷甘苦的周家楣説:“蓋籌款之難如彼,成書之難如此,宜此志之前未有著,及頻謀輟以至于今也。豈果因循哉!”在晚清衰敗、經濟困難的時日,編纂出版了這一部地方巨著,的確是不容易的。
本書亦有不少缺陷和錯失。書内有濃厚的封建意識,如污衊農民起義,宣揚神鬼迷信、婦女節烈等等。
編纂此書時,繆荃孫居永興寺,“暇日日涉海王村書肆,搜訪異本,典衣購取”,博覽羣書,被人稱爲“博通”。《記述順天府之書》共收北京地方史志等書目二百二十多種,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書目。由于條件的限制,把一些尚存的書當作佚失,如明崔學履《昌平志》八卷、明郭造卿《燕史》一百二十卷、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八卷、明史國典《懷柔志》四卷,現存藏于北京圖書館等處。
此書于光緒十二年印後,十五年又重印。印前覆校,改削添補二千四百多字,又增天文表、田賦表的校勘表。這次整理,我們卽根據十五年本標點,仍發現不少錯失,
如:卷二十 薊州隆福寺錯爲福隆寺。卷四十六 挾括河錯爲挾活河。卷四十八 元郭守敬錯爲郭守忠,漳水錯爲障水,雄鄚錯爲雄鄭。卷一百二十一 鄉賢表中王熙是崇簡子錯爲崇簡弟。卷一百二十一 令宛平者爲漢中王養濂錯爲王養源。卷一百二十三 薛漢世習韓詩誤爲習漢詩。這些我們都作了改動。
原書與他書有歧異,如杜瑛著《律吕新曆》(四五六四頁),《元史》爲《律吕律曆》;如李秀鼎(四六〇九頁),《中國人名大辭典》作李季鼎,我們都未便改動。另如“古今治得失”(四四七四頁),應作“古今治亂得失”,加了“亂”字,以〔〕標識。
此書由左笑鴻標點。康奉、周南、李宏、張中行、楊韻九、蔡蕃、王燦熾、劉寧勛等校閲了部分章節。于琴、段書安、楊璐爲責任編輯。趙洛通讀全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古籍丛书:光绪顺天府志(全16册 精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周家楣 (清)缪荃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36067
开本 32开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