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慧缘禅语(经典珍藏版权威修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昨天还权倾一时的人,今天就被拉下台,或遭逮捕。拥有数亿资产的人,一夜之间财富尽失。这些事,现实中屡见发生。权力与财富,为瞬息万变之物。而人,往往被眼前的权利和财富蒙蔽双眼,扰乱心神。人生本来无一物。赤裸裸地生,赤裸裸地死。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若舍弃长年执著之物,并非易事。越来越多的人倾心于禅,原因即在此。禅宗坚信,不仅地位、名誉、金钱和权力,连语言和身体都非真实之物。乍一看以为是可以拿到眼前的“真实之物”,其实并不存在。能从这些东西中获得自由,就是开悟,亦是救赎。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阐释,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慧缘禅语》是慧缘大师多年来禅修和实践的结晶,深得广大信众和学者们的喜爱,被广大读者称为“精神营养素”。

内容推荐

《慧缘禅语》是慧缘大师多年来禅修和实践的结晶,深得广大信众和学者们的喜爱,被广大读者称为“精神营养素”。

慧缘大师常说,人人都应该有敬人之心、帮人之心、礼人之心;应以随喜功德之心和随喜爱德之心,给人信心,给人健康,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随时、随地、随缘将健康幸福、欢喜吉祥带给众生,诸如随口说好话,随手做好事,随心帮助人。

我们深信《慧缘禅语》将会给广大读者朋友带来健康、智慧、欢喜和信心。

目录

第一章 慧缘简明禅语/1

 一、赞美与是非/1

 二、害人与帮人/1

 三、人生三大支柱/1

 四、太阳与父母,君子与小人/1

 五、感恩/1

 六、行三好/1

 七、原谅别人/2

 八、敬重贵人,礼待小人/2

 九、帮助别人/2

 十、人生五大元素/2

 十一、成功与失败/2

 十二、四大原则/2

 十三、不要小看人/2

 十四、人要自强/2

 十五、助人得乐/3

 十六、交友四原则/3

 十七、消业与成佛/3

 十八、智能与愚痴/3

 十九、什么是好人/3

 二十、知识与智能/3

 二十一、爱/3

 二十二、自己的敌人/3

 二十三、无智与骄慢/3

 二十四、消费与创造/4

 二十五、四心禅/4

 二十六、善与恶/4

 二十七、看人与修养/4

 二十八、心存善意不生恶/4

 二十九、尽本分得本事/4

 三十、屋宽与心宽/4

 三十一、生气等于自惩/4

 三十二、甘苦与福悲/4

 三十三、珍惜/4

 三十四、心境/5

 三十五、快乐与多少/5

 三十六、幸福与感觉/5

 三十七、无愧心最安/5

 三十八、觉悟自己和觉悟他人/5

 三十九、小事与大事/5

 四十、成败与父母/5

 四十一、莲花与毒蛇/6

 四十二、舍得与回报/6

 四十三、孝顺与行善/6

 四十四、孝敬父母/6

 四十五、道德之道/6

 四十六、欣赏与庄严/6

 四十七、好心情与好日子/6

 四十八、得理让人/6

 四十九、金钱名利身外物/6

 五十、高师/7

 五十一、爱能化疑/7

 五十二、无价宝与大智慧/7

 五十三、善小亦要为/7

 五十四、壮大与缩小/7

 五十五、言语的多与少/7

 五十六、修炼/7

 五十七、好种子与好收成/7

 五十八、智慧辨善恶、友善有朋友/7

 五十九、君子与小人/8

 六十、领袖人物/8

 六十一、胆量、机遇、智慧/8

 六十二、磨炼与财富/8

 六十三、人类灵感/8

 六十四、知识源泉/8

 六十五、宽厚人快乐/8

 六十六、爱人是幸福、除烦是智慧/8

 六十七、老师与伴侣/9

 六十八、闲人与忙人/9

 六十九、看别人/9

 七十、危机感/9

 七十一、自救与救人/9

 七十二、发脾气/9

 七十三、忘功记恩/9

 七十四、福田/9

 七十五、悟性/9

 七十六、善用时间/10

 七十七、忏悔/10

 七十八、尽力做事/10

 七十九、宗教/10

 八十、道德学问是效则/10

 八十一、取长补短/10

 八十二、人要有自制/10

 八十三、耕田要播种/10

 八十四、修成正果四大要素/10

 八十五、宽容赞美好运来/11

 八十六、敌人与烦恼/11

 八十七、好事常提起,是非要放下/11

 八十八、成就自己/11

 八十九、布施如播种/11

 九十、成功人士的表现/11

 九十一、能行、能舍、能为/11

 九十二、福德福缘/11

 九十三、暖人、感人、助人、喜人/11

 九十四、造福与求福/12

 九十五、修要行/12

 九十六、挫折与磨炼/12

 九十七、人生十大好/12

 九十八、佛之道/12

 九十九、成人之美、容人不足/12

 一百、专心与禅定/12

 一百零一、家庭与社会/12

 一百零二、慈悲喜舍、予乐拔苦/12

 一百零三、喜爱众生/13

 一百零四、心诚意正成正果/13

 一百零五、身心自在/13

 一百零六、三毒/13

 一百零七、健康/13

 一百零八、管理下属的好方法/13

 一百零九、智慧生妙法/13

 一百一十、好心化行动/13

 一百一十一、管策与商策/14

 一百一十二、莫贪意外财/14

 一百一十三、智慧造福禄/14

 一百一十四、不追求错误的东西/14

 一百一十五、人与是非同处/14

 一百一十六、自尊心不可太强/14

 一百一十七、恨别人、苦自己/14

 一百一十八、成熟/14

 一百一十九、矮檐下要低头/14

 一百二十、越古让今/15

 一百二十一、千人千般苦/15

 一百二十二、离幻求真/15

 一百二十三、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5

 一百二十四、什么是快乐/15

 一百二十五、东西与良心/15

 一百二十六、境来境去、随缘自在/15

 一百二十七、知足者富/15

 一百二十八、心有烦恼不得乐/15

 一百二十九、争执失好友,小怨忘大恩/15

 一百三十、大贫与大富/16

 一百三十一、佛道在心中/16

 一百三十二、学问/16

 一百三十三、学佛做人/16

 一百三十四、放下烦恼得快乐/16

 一百三十五、心安与身安/16

 一百三十六、用智慧和赞美的眼看世界/16

 一百三十七、胸怀/16

 一百三十八、自造前程/16

 一百三十九、知福惜福/17

 一百四十、无量功德/17

 一百四十一、忍/17

 一百四十二、小亏与大亏/17

 一百四十三、出家人/17

 一百四十四、分解仇恨/17

 一百四十五、以善胜恶/17

 一百四十六、无私与拥有/17

 一百四十七、修行无愧人/17

 一百四十八、奉献/18

 一百四十九、时间与财富/18

 一百五十、死亡新生/18

 一百五十一、诽谤与赞美/18

 一百五十二、福与布施/18

 一百五十三、要听三种人的话/18

 一百五十四、环境与人/18

 一百五十五、不应向环境屈服/18

 一百五十六、富贵在人又在天/18

 一百五十七、关怀与祝福/19

 一百五十八、诚恳和恭敬/19

 一百五十九、业力与轮回/19

 一百六十、从师之长/19

 一百六十一、自然禅法/19

 一百六十二、悟真/19

 一百六十三、积极进取/19

 一百六十四、创造与等待/19

 一百六十五、明师/19

 一百六十六、逆境长心智/20

 一百六十七、天才与工夫/20

 一百六十八、养子教子/20

 一百六十九、智慧的耳朵/20

 一百七十、成功之人/20

 一百七十一、勇挑重担/20

 一百七十二、心安是福/20

 一百七十三、面对现实/20

 一百七十四、顺则淡然、逆则泰然/20

 一百七十五、成功靠努力/21

 一百七十六、修行要有耐性/21

 一百七十七、与人相处/21

 一百七十八、安详/21

 一百七十九、后来居上/21

 一百八十、天道变化/21

 一百八十一、破迷/21

 一百八十二、名利与心境/21

 一百八十三、情绪与事业/21

 一百八十四、增福增誉/22

 一百八十五、差使鬼神/22

 一百八十六、佛、神、人/22

 一百八十七、理智与道德/22

 一百八十八、清醒与糊涂/22

 一百八十九、大智慧/22

 一百九十、足与闲/22

 一百九十一、不可执迷/22

 一百九十二、人生四贱/23

 一百九十三、防不测/23

 一百九十四、假与真、巧与拙/23

 一百九十五、放下名利心/23

 一百九十六、学问与人生/23

 一百九十七、秋叶与笼中鸟/23

 一百九十八、刚柔与动静/23

 一百九十九、不留非、不执是/23

 二百、尘心与道念/23

 二百零一、读书/23

 二百零二、虚空无趣、浪花有情/24

 二百零三、豪杰与神仙/24

 二百零四、人生三大乐事/24

 二百零五、慧眼茅庵/24

 二百零六、成名辛苦日、败事得意时/24

 二百零七、指点迷津/24

 二百零八、诗与画/24

 二百零九、雄鸡唤梦人、往事乃幻影/24

 二百一十、敬、礼、帮、防四心禅/24

 二百一十一、声音和作为/25

 二百一十二、处事圆融,可助成功/25

第二章 慧缘详明禅语/30

 一、随缘修缘/30

 二、团结之道/31

 三、善结人缘/32

 四、知音和朋友/33

 五、结善缘少纷争/35

 六、息烦恼勤耕耘/36

 七、和平处事/37

 八、拒绝别人应注意方法/38

 九、说话四忌/39

 十、禅与现代人的生活/40

 十一、平常心即是道/41

 十二、天天皆是好日子/41

 十三、说梦/42

 十四、因果学说/43

 十五、命运可以改变/44

 十六、自在人生/45

 十七、佛教与政治/46

 十八、舍与得/48

 十九、如如不动事事圆融/48

 二十、忏悔/50

 二十一、佛像/51

 二十二、悟/52

 二十三、花的启示/53

 二十四、出世思想与入世事业/54

 二十五、心生万物/55

 二十六、调身调息调心/56

 二十七、功德与福报/58

 二十八、自增福禄寿/59

 二十九、念佛与功德/59

 三十、禅悦与健康/60

 三十一、读书/61

 三十二、礼貌为上/62

 三十三、说话的艺术/63

 三十四、长寿十法/64

 三十五、双手合掌禅意深/65

 三十六、六根的修行/66

 三十七、人品为本/67

 三十八、欲望是鸿沟/68

 三十九、易碎的瓷瓶/68

 四十、为真正的事业而奋斗/69

 四十一、生活与禅/69

 四十二、手中一捧沙/71

 四十三、身体是寺宇,两耳为菩提/71

 四十四、修行得富贵/72

 四十五、读书生智慧/73

 四十六、尊重他人就是加持自己/74

 四十七、清风是知音/75

 四十八、直言伤人又害己/76

 四十九、好汉能吃眼前亏/78

 五十、有礼走遍天下/78

 五十一、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80

 五十二、做事不可苛求/81

 五十三、以人为师勿好为人师/83

 五十四、心事不可随便说/84

 五十五、善待包容他人/85

 五十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86

 五十七、明辨是非正确取舍/87

 五十八、好马照吃回头草/88

 五十九、多听少说常点头/89

 六十、场面之言可听不可信/90

 六十一、不要轻易拒绝/91

 六十二、当众拥抱你的对手/93

 六十三、真诚道歉大事化小/94

 六十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95

 六十五、大处着眼从长计议/95

 六十六、给人面子/96

 六十七、人生没有死胡同/97

 六十八、仁义与恩仇/98

 六十九、礼待小人敬重君子/99

 七十、凡事适度/100

 七十一、没有永远的敌人/100

 七十二、一见如故适度远之/102

 七十三、明枪易躲暗箭难防/103

篇外篇

第一章 佛教与养生/105

 一、禅定能治病/105

 二、禅定治病的方法/106

 三、坐禅中如何补养身体/107

 四、修禅定能延年益寿/108

 五、密宗养生延寿法/108

第二章 佛学知识/110

 一、释迦牟尼佛/110

 二、药师佛/110

 三、阿弥陀佛/111

 四、弥勒佛/111

 五、文殊菩萨/112

 六、普贤菩萨/112

 七、大势至菩萨/112

 八、日光菩萨/112

 九、月光菩萨/112

 十、地藏菩萨/113

 十一、观音菩萨/113

 十二、韦驮菩萨/113

 十三、佛学概说/114

 十四、什么是因果报应/115

 十五、什么是六道轮回/115

 十六、什么是三宝/116

 十七、何谓三学/116

 十八、水陆法会/116

 十九、什么叫放焰口/117

 二十、什么是度牒、戒牒/117

 二十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118

 二十二、佛教重大节日/118

试读章节

四十、为真正的事业而奋斗

唐代有一位有名的禅师,不但佛法高深,事业心强,而且还是一位绘画高手。他的画睢妙睢肖,气势磅礴,但却贵得出奇,并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先收钱再作画。

有一天,一位富家女子请禅师作画,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女子回答:“你要多少就付多少,但要在我家当众作画。”

禅师答应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宴请宾客。禅师当众作完画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子却对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道要钱,画虽作得很好,但其中却透露着金钱的污秽,这种画是不宜挂在客厅里的,它只能用来装饰我的一条裙子。”说着便将自己的一条裙子脱下,当众要禅师在上面作画。

禅师仍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出多少钱?”女子答道:“随便你要。”禅师又要了一个高价,然后平心静气地在那女子裙子上作起画来,作完之后又若无其事地离去。

别人听说此事非常纳闷,禅师衣食无忧,为什么如此看重金钱?只要给钱,好像受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真是不可思议。原来,禅师禅居之地常发生灾荒,而富人不肯出钱赈济,因此他准备建造一座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禅师为完成师父建造寺院的遗愿,只好以作画筹集资金。此愿望完成之后,他便退隐山林,不再作画。

为了正直的事业而终生为之奋斗亦不为过。无论从表面看起来你的行为是多么不合常理,无论众人的眼光是多么怪异,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多么低俗,只要是为了正直的事业也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最终别人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

四十一、生活与禅

有位女施主,家境富裕,却一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她特地请教元德法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赢得别人的喜欢。

元德法师告诉她:“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有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元德法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元德法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元德法师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心呢?”

元德法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美丽,对人谦恭有礼,对下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人们就称她为最有魅力的女人了。

一般得人好感、讨人喜欢的个性,大致包含如下内容:

适应性强,处世有弹性,为人温柔和善,待人接物不以自己为中心,能够为他人着想。乐观,能往好的方面着眼,悲观念头少,个性开朗少阴暗面。为人随和,能够乐于协助他人,且不妨碍他人自由,凡事容易心存感谢。

“心求形,形推心。”一个人若有良好的心,其外在举止行为必能改进,他的心灵也会随之光明。心与形的表里一体,可导引我们步入成功快乐的人生。  打算真实有效地爱我们自己,就需要学会爱他人。

四十二、手中一捧沙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问母亲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人呢?”

母亲听了女儿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从地上捧起一捧沙。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撒落。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问泻落下来。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圆圆满满的形状也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领悟地点点头。

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人,反而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也会因此而变得毫无美感。

想要拥有爱吗?那么请先放松自己的爱人。

放松他,他才能宽松地面对你们的爱。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你们的心,包容整个情感的天空。一捧沙的情怀,是至真至爱的情怀。好好珍惜,学会把握,婚姻必定会圆圆满满。

四十三、身体是寺宇,两耳为菩提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间滚动,他照例采花去寺院供佛,碰巧遇见元德禅师从法堂出来,元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笑着说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死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静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才能保持花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_截,因为这一截花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易凋谢!”

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调运我们的气质,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非常欢喜地说道:“谢谢禅师的开启,希望以后有机会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元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非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热闹场中做道场,只要自心清静了,处处都可宁静。在修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便是心静。只有在心静的基础上进行修行才会有所造诣。

否则,自心不宁,即使是身处深山石寺当中,心中也会被尘世的喧嚣所扰,难以在修行中有所作为。

四十四、修行得富贵

有个学生说:“我觉得学佛也没有什么好的。”

老师说:“哦?为什么呢?”

“因为学了佛的人好像什么也不求了,显得特别消极,所以不好。”

老师说:“一学佛就什么都不做了,这是一个误区。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人就会出现生存问题。在现代这样一个太平盛世的社会,也是由社会大众勤劳奋斗创造出来的;各地建修庙宇、塑金身、印经典都需要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基础;真学佛的人,都是积极上进的,哪里会消极呢?”  学生说:“您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老师说:“人们的物质生活是建立在经济条件之上的。经济丰裕的人,当然在物质上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顾虑与困扰;经济贫困的人,显然是要遭受物质贫乏的苦痛与窘迫。如此一来,佛行佛法、追求心灵解脱就多了一层障碍。那么,就更应该积极努力解决经济问题,怎么能消极散漫,让障碍更大呢?”

佛陀对于人们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曾在经典中明白地指示了其来源与运用的原则。目的正是为了建立人们正常的经济生活。

以正当的职业与技能,来换取我们所应得的报酬,资养我们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正是佛陀所许可的。

学习禅,可以使我们获得智慧,这种智慧必然教我们努力随缘,创造劳动果实,我们也就可以自求多福,自利利他——这就是福慧双增的圆满人生!

四十五、读书生智慧

在中国古代,禅宗下山的规矩是:修行的僧人想要下山,就必须得到禅师们的批准。

有一个僧人在乐普山的元安禅师那儿修行多年,自觉火候已到,该下山云游四海了,就到元安禅师那儿向他辞行。

元安禅师想考考他,就笑着对他说:“山外还有山,四处都是山,你凭什么下山呢?”

元安实际上是说你下山会遭遇重重困难,你有克服它们的信心和勇气吗?可惜僧人不能领悟师父话里的玄机,以为师父拒绝了他的请求,只好转身闷闷不乐地离去了。

他的一个师弟看他一脸苦瓜相,问他怎么回事,他就把师父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他的师弟。

师弟听了呵呵一笑,说:“师兄,师父是在考你呢。你应该这样回答啊: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白云飞。”意思就是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我前进。

僧人听了大喜,马上回去对元安禅师说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自云飞。”禅师听了大吃一惊,仔细追问之下,才得知事情的始末。禅师生气地说:“你师弟修行比你还高,都没提出下山。你还是待在山上多学点吧。”

僧人非常惭愧,从此专心修行再也不敢提下山的事了。

虽然该僧人是个“半罐水、响叮当”的人,但他能知错就改,并由此悟到并奉行了现代人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应该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学习不仅是普通人谋生的手段,更是管理者生存的需要。

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作为管理国家和管理公司的人,应该转变一纸文凭定终身的旧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观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就会官运亨通,事业发达。

四十六、尊重他人就是加持自己

有一个禅宗寺院的长老,精通做大饼的技巧。他们寺院做出的大饼又香又甜,上山来的香客都非常喜欢,纷纷花钱购买品尝,香火很是兴盛。

有一天,一个从远方来的落魄的乞丐来到寺院,吵嚷着要品尝大饼。小和尚们看他脏兮兮的邋遢样,就不让他进厨房,双方僵持不下。

这时候长老出来了,他训斥徒弟们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于是他亲自为这个乞丐挑选了一个大饼,恭恭敬敬送给他品尝。  乞丐非常感动,吃完后掏出仅有的三文钱说:“这是我乞讨来的全部钱,希望长老你能收下。”长老居然真收下了,双手合十道:“施主一路走好!”

徒弟们非常纳闷,问长老说:“既然是施舍给乞丐,怎么又收钱呢?”长老答道:“他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品尝这大饼,所以要免费给他品尝;难得他有这么上进的心,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所以要收下他三文钱。有了这份尊重的激励,他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徒弟们根本不以为然,心里暗想我们师父真是老糊涂了,大概在说梦话吧。

几十年后,一位大富大贵的商人专门上山来拜谢当年的一饼之恩。令许多老和尚大吃一惊的是,他居然就是当初那个花了三文钱吃大饼的乞丐!

人要想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公司摩托罗拉也主张:“尊重每个人是摩托罗拉在全球所提倡的处世信念。”

尊重他人的核心是平等,是对他人人格的承认和尊敬。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平等的。因此,管理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尊重员工不是对员工的恩惠,而是员工应该获得的基本权利。

比如,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倾听员工心声;和员工共同过节;不定期邀请员工家属参观公司,等等。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决策,让员工真正感到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这些员工就会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公司当然会有非常快速的发展。

P69-75

序言

《慧缘禅语》是慧缘上师多年来禅修和实践的结晶,深得广大信众和学者们的喜爱,被广大读者称为“精神营养素”。现在以书为缘,相信大家阅读后定会受益久远。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指出:“听闻经典而随喜,次次累积,功德至大。”

慧缘上师常说,人人都应该有敬人之心、帮人之心、礼人之心;应以随喜功德之心和随喜爱德之心,给人信心,给人健康,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随时、随地、随缘将健康幸福、欢喜吉祥带给众生,诸如随口说好话,随手做好事,随心帮助人。

我们深信《慧缘禅语》将会给广大读者朋友带来健康、智慧、欢喜和信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慧缘禅语(经典珍藏版权威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慧缘大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2455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