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箫声咽/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丁天是以他的短篇小说登陆文坛的,《幼儿园》《数学课》《流》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珠玉之作。精巧的构思、极简主义的叙事风格、深具象征意味的故事,摇曳着年轻作者哲人般对生命、人性以及世相的思考和悲悯。

《箫声咽》为作者的中短篇小说精品集。精选了一些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篇目,内容涉及摇滚、网恋、婚姻、成长、打工等等。描绘了芸芸众生的多变生活和丝丝感悟……。

内容推荐

《箫声咽》是70后作家丁天的最具代表性作品的合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70后作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文学成果。丁天是以他的短篇小说登陆文坛的,《幼儿园》《数学课》《流》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珠玉之作。精巧的构思,极简主义的叙事风格,深具象征意味的故事,摇曳着年轻作者哲人般对生命、人性以及世相的思考和悲悯。本书收录的《幼儿园》尤为文学界和评论界看重,被视为中国文学90年代“十年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代表篇目之一。

目录

箫声咽

剑如秋莲

红衣裳和白衣裳

阳关三叠

恶魔香水

幼儿园

活儿

数学课

张立国和刘英

另一个人的爱情

莲花少年时

哑情歌

过路者

梦行人

附录:丁天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箫声咽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赠妓云英》

1

我叫罗隐,我生活在唐朝。是的,唐朝。啊!唐朝!作为一名诗人,请允许我这样表达情感,那是我曾经存在却又不属于我的朝代,那是我无比热爱同时又无比憎恨的朝代。那个如梦似幻的王朝,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场通宵达旦的盛筵,可惜当我匆匆赶到时,欢筵已近尾声,许多人——许多注定要和那个王朝的名字一起流传后世的人,已经退场。来非其时,这就是我和那个朝代之间的关系。剩下我们这些迟到者,在酒残人散、夜色阑珊中,能怎么样呢?我们唯一所能做的事似乎就是努力把剩下的酒喝光,把那些整晚舞蹈已经疲倦的舞姬揽人怀中,给她们安慰,同时,也让她们安慰我们。对待那场欢筵,我们已经没有前人那么文雅、风骚和彬彬有礼了。当然,你也可以说,我们才是那场欢筵的真正享受者。所以我写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样的千古绝句。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我他妈就这样,当我发现我和我那个时代的关系时,当我发现我的生存真相时,我便决定开始混日子。只不过,我的发现晚了一点,当我真正认识自己是谁时,我已年近半百。所以,故事得从我年轻时开始讲起,那时候我还叫罗横,那时候,我还对名利、女人感兴趣。

2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故事开始在这样经典的时节。画栏绮窗,红帘翠幕。故事发生的地方,也应该是这样一个属于晚唐的经典氛围。

二十八岁的那年春天,我第一次离开故乡,进京赶考。当时的我把自己看成一名几近中年的成熟男子,现在,七十述怀的我回头望去,那个人的容貌却显示出轻狂少年的形象。他穿着一袭深青的罗衫,衿袂飘飘,行走在求取功名的路上。与其他负笈游学的士子不同的是,那个少年背上斜插着一管箫。

那管箫是父亲传给我的。我之所以说“传给了我”是因为父亲在弥留之际,单单把它塞进了我的手里,然后口齿含混地说:“你带着它。”说完这句话,父亲就死了。这是他说过的最后一句话。父亲死的时候我只有十五岁,在我们居住的新城,我们本来家道还算殷实,但在我父亲那辈开始渐渐衰落。我的父亲考了很多次进士都没有考中,在我的记忆中,他常常在有月光的晚上,一个人坐在院中吹箫。我不喜欢他的箫,也不喜欢箫所发出的声音。箫,对于父亲来说是一种隐喻,他失败的一生的隐喻。狂来说剑,怨去吹箫。每当回忆起父亲在院中独自吹箫的样子,我总觉得,那是一个被命运所击垮的人在独自哭泣。

父亲传给我的那管箫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春水”。他曾经告诉我说:“这是因为那管青竹长箫吹奏起来乐声悠扬,有如春水东流,引发人无尽的愁思而得名。”可是,我说过了,我年轻时不喜欢箫,恰恰是不喜欢它的幽怨和愁思。我喜欢剑,在我年轻的时候,我认为我的一生应该像剑一样锋芒毕露,建功立业而后经世流传。而箫怎么能和剑比呢?竹箫埋在地下用不了几年就会腐烂,而剑,即使暂时被埋没,也终会重见天日。上古时吴干将和越欧冶子所合铸的“龙泉”不就是这样吗?它沦落在丰城那座古牢狱的废墟旁被沉埋了那么多年,却夜夜精气冲天,耐心等待着那个在某天晚上夜观天象,发现在牛斗之间有紫气升腾的人。是的,龙泉剑早就存在了,只是张华和雷焕出生得实在是太晚了。我甚至以为,张华和雷焕他们一生秘密的使命,仅仅是为了唤醒那柄在寂寞中沉睡了上千年的剑。世上被泥土和锈迹羞辱的名剑,又何止一把龙泉。

你知道了吧?尽管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背着一柄剑,走在赶考的路上呀,可是事实上我却只能背着一管象征着失败的箫,这是多么的晦气和滑稽。所以在我二十八岁那年,我把那管箫很随意地送给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名叫云英。

3

讲到这里,有经验的人应该大致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故事了吧?是的,很快就要来事了,事情就发生在那个少年赶考的路上。在路上。像爱情一样,也注定是个永恒的主题。而那管箫,只是这个故事不可或缺的物证。P1-3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美。

关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关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王童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几人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爱英、王雁翎、温远辉等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箫声咽/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9656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523223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