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高水长/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山高水长》作者刘标玖擅长把握女性心理,对现代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面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和困惑,表达得独到而有韵味,她在婚姻爱情中写出了人生况味。《山高水长》作者是个讲故事高手,所讲述的故事结构新颖,结尾常常出人意料。其语言朴实而机智,不乏幽默感。

内容推荐

《山高水长》收录了作家刘标玖近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4个中篇,3个短篇,其中大多反映山沟军营生活。作家曾在雪峰山、太行山的军营里工作生活了十年, 《山清水秀》《山峦起伏》《山高水长》系列中篇小说中的故事,大多源自作家的耳闻目睹,不仅写出了大山深处的军营原生态,展示了山沟军人曲折的成长轨迹,描绘了官兵们多彩的情感历程,还思考了军队后勤建设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让读者在阅读小说过程中,轻松了解后勤部队和山沟军人,汇聚人生成长的正能量。《融合》《休假期间》等写的是军营和社会的关系,展示了当代军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人生济遇,思考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军队发展和军人成长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读之也应有裨益。

目录

山清水秀

山高水长

融合

宠物也寂寞

代价

那颗非同寻常的智齿

试读章节

山是湘中的九龙山,水是九龙山涧的龙溪水,列兵张海龙在他的第一封家书里,高度概括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

这里山清水秀呀?!兵们都恍然大悟般,四下张望。

张海龙像做了错事一样,低头傻笑着,站在宿舍前自我罚站。

“山清水秀?”排长赵一凡坐在那条叫“龙溪”的水边,默默自语。他抬眼看去,视野里尽是如画般青青翠竹;侧耳细听,耳畔是如歌般潺潺水声。他点点头,不由暗暗感叹:山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然而,正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正在自我罚站的张海龙突然换了一种姿势,软软地堆在墙边。同样保持站立姿势的哨兵看到了他倒下的全过程,哨兵说他动作很缓慢,像是在做分解动作,更像是在发扬他一贯的偷懒作风。

兵们远远地叫:“张海龙,有你这样站军姿的吗?”“站起来,别装熊!”

班长王成也厉声命令:“张海龙,你给我站起来!”

张海龙像没听见一样,还是软软地堆在墙边,兵们相互对望着,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一个与张海龙同时入伍的列兵跑上去,拉了张海龙一把,继而惊叫道:“班长,真的,是真的,他晕过去了!”

兵们呼啦一下全围了过来。

兵们的惊叫声把赵排长从山清水秀的意境中拉了回来。得知张海龙出了事,赵一凡赶紧百米冲刺般跑向张海龙。

列兵张海龙是个人物,许多兵都这么认为,但大家谁也说不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到警卫排的时候,是坐着仓库的二号车来的,那尽管只是一辆普通的中华轿车,但它素常只是仓库政委才能坐的。更让人吃惊的,仓库贾政委也在车里,也就是说,是贾政委亲自把张海龙送过来的。后来,有个别战士还说亲眼看到了贾政委为张海龙开车门,并感叹:“那可是堂堂的大校政委啊,竟然给一个列兵开车门,那张海龙能是等闲之辈吗?”

带着巨大的神秘的光环来到连队,张海龙受到了官兵的一致欢迎。同时,因为政委的关系,大家不约而同地给了他莫大的礼遇。大家众星捧月一般,围在他身边,享受他带来的新鲜气息。他的行李很多,整整三个大皮箱。一个皮箱里装着各种各样的食品,饼干、巧克力、果脯、烤鸭,竟然还有香烟,他当即分给大家吃,一点也不吝啬;另一个箱子里是衣服,各式各样的便装,有个兵认出来那是什么名牌,他便拿那件衣服要送给那个慧眼之人,人家自然不敢要;还有一个箱子,里面装着许多玩具,另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的出场方式,这样的装备,还有这样的名字,绝对的非同寻常,大家不能不刮目相看。  然而,第二天,仅仅是第二天,大家便发现了问题。张海龙脸上一直挂着那种淡淡的笑,不是谦逊,不是讨好,不是孤傲,也不是目空一切,而是……开始大家不愿意说开,大大咧咧的班长王成忍不住,“海龙,你笑什么?”张海龙放大了那种笑,说:“我妈妈说的,这里山清水秀!”大家终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张海龙竟然没有生气,也跟着继续放大他那种笑。

慢慢的,大家知道,张海龙是个人物,但不值得敬畏,更不可怕,相反,他有些方面比不了大家,比如军事素质,比如智商。

也是在第二天,政委专门给赵排长打电话,让他对张海龙多多关怀,多多帮助,多多爱护。但政委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他的军事素质,加强管理,严格要求,使他早日成长为合格一兵。政委的话前后似乎有些矛盾,但放下电话后,赵一凡琢磨了一番,觉得思路还是很清晰的。政委的话便是组织上对尊干爱兵的一贯要求,对待士兵工作上要严格要求,生活上要多加关心。赵一凡把王成叫到办公室,详细交待了任务,让王成具体负责带张海龙,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训练。

于是,好戏开始了。

张海龙个子不高,却又生了一双罗圈腿,天生并不拢,似乎还有点驼背,所以,军姿就很难达到要求。往队列里一站,立正时好像很随意,看齐时前面探着头,后面露着背,怎么看怎么别扭。齐步走更是夸张,竟然是同拐,也就是出哪条腿摆哪支臂。开始,大家觉得他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但不久便觉得不像了,因为许三多有股拼命三郎的蛮劲,而张海龙却只有退缩的柔功。他不拒绝任何命令,但都是我行我素,能干则干,能做则做,不能的绝不勉强,比如纠正“同拐”,班长的话如同对牛弹琴,说一百遍他照样按他的做法去做。

班长是东北人,有时候耐性不太好,免不了恨铁不成钢,有时忍不住还会动手动脚——弹个脑瓜或踢下屁股,但也不敢太过分,毕竟他是个“人物”。

几经训练,班长总结出一个经验,训练张海龙必须有针对性,这本来就是排长教导他的,必须从基础抓起,那就是站军姿。新兵连里,他们上的第一课大多是站军姿。更重要的是,张海龙对“站军姿”很感兴趣,一让他站,他便自觉地靠在宿舍门口的墙边。P1-3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根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关。

关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关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几人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爱英、王雁翎、温远辉等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高水长/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标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10102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5231237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