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起云涌太平洋(中美争霸新浪潮)
内容
编辑推荐

伟达编著的《风起云涌太平洋(中美争霸新浪潮)》的目的,是就中美两国的互动与竞争趋势提出现实独特的分析阐述、预测及展望,希望能摆脱以往不少迂腐成见的干扰和羁绊,从中发掘出发展的新鲜创意与希望。本书不仅关注复杂多变的现实,更把视野投向了广阔辽远的文明空间和路径,因为时代亟需宽广的思维跨度与战略前瞻。

内容推荐

伟达编著的《风起云涌太平洋(中美争霸新浪潮)》内容介绍:美国在泛亚太地区主动布局。软硬实力双重出击。期望稳住自身阵脚,享有增长份额。保持领先优势,并且以此配合其在全球的未来布局;面对美国的来势汹汹,中国不能只满足做制造和出口大国,必须全方位提升自己。争取比西方做得更好更出色,即使目前在一些方面尚需借鉴西方,但根本目的必须志在超越。《风起云涌太平洋(中美争霸新浪潮)》以时事为背景依托,着眼于整体和策略层面对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进行论述,采取新颖的切入角度和路径,目的在激发中国人的创想和前瞻思维。

目录

第一章 中美共治还是较量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机遇/2

 中美争锋,谁能率先突破格局/5

 美国重返亚太,中国该怎么办/7

第二章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美弈

 用节点打通现代中国的任督二脉/12

 穿越历史看未来/14

 国家较量,持久者更易胜出/17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胜出能力

 现代化是中国崛起的必需武器/26

 有共识才能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29

 用竞争和制衡解决中国问题/35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懂得敬畏制度/38

 有容乃大——中国的气象/43

第四章 美国一家独大已经成为过去

 美国不是完美的理想国/50

 一家独大遭遇挫折和挑战/53

 美国的停步就是中国的机会/57

第五章 国家管理也是一场竞赛

 优良的管理开拓国家的光明前途/62

 法治是国家强大的软实力/67

 远离忽悠和瞎折腾/69

第六章 谁更善于“择优”,就更轻得起挑战

 拿捏住发展的关键穴位至关重要/76

 利益集团是中国改革的主要障碍/81

 突破改革的技术瓶颈,85

 以权利管好权力,用合力促建强大/87

 变革中破解荣衰难题/93

第七章 当儒家遭遇老牌资本家

 美国是占了便宜还卖乖/100

 兼容中不给美国可乘之机/102

 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必须注入创新力/106

 走出历史的轮回/111

第八章 国家心态决定前行的路

 向后看总结,向前看学习/116

 灵活对外务求实际利益/120

 我们有了钱怎么办/122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信念/127

第九章 占据精神的制高点才能胜人一筹

 不要手握金钱却内心空空,132

 伟大的民族一定要拥有伟大的精神/134

 中国如何在精神徘徊中开窍/137

 心灵坐标——中国亟待崛起的前沿/139

第十章 拓展中国式“安全观”

 中国急需修整落伍的“安全观”/148

 敢于全球担当才能跻身一流强国/150

 航母等优质装备是安全的基本/155

第十一章 美国战略的亚洲情节

 美国人的鹰眼瞄准我们/160

 美国狼虎心在亚太以进为守/163

 新一轮亚太博弈,我们怎么突破包夹/168

 提升美国对日本“极右化”的戒心/170

 中美走出“军事互疑”是共赢之举/173

第十二章 中国海洋难题求解

 强化海权才能走向强国/178

 中国南海进入拼实力阶段/18l

 海洋权益不相信弱者/186

 钓鱼岛问题,我们怎么谋局/191

第十三章 新阶段中美两国的走向

 未来十年,谁能掌握主动权/200

 强化外拓视野,扭转被动态势/204

 全新的竞争中,时间会站在哪一边/207

试读章节

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国际的反应都相对平和许多。

经过这些事情,中国也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国外也增加了理性看待中国的眼光,这也代表着沿着与世界互动的几大关键节点,中国已经坚持不懈地走过来了。

选择自身发展的节点或阶段目标,属于战略策划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求具备里程碑式的宏伟跨度和充满想象力的憧憬激励,各国政府对此都独有实践和心得。

以美国为例,肯尼迪时期提出“载人登月”的目标,激发了一代美国人的超级大国追求;里根时代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为西方最后拖垮击败苏联集团奠定了基础;克林顿时代普及“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新浪潮,前所未有地把美国推到了一国超强的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打的两场战争,提出重返月球及火星探测计划,保持和强化了美国的地位;目前奥巴马把主要精力还放在应对经济危机上,但他也已经誓言美国绝对不当亚军。

从以上中美两国对发展节点的各自选择来看,也不难发现两个国家确实还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世贸组织、奥运会、世博会等,都是由西方文明发起并已经长期存在的现行世界体系或活动。中国以此作为自己的发展节点,主要意图无疑是在于相互“接轨”,说明中国目前并无意改变,也还无力超越西方已经制定的现代规则和框架。

而美国则不同,它已不太需要与现代化接轨,它所应该追求的更多是如何与变化的全球发展形势及未来接轨,科学技术与发明创新当仁不让地在此种与未来接轨的过程中不断扮演主角。

同时,美国应对“另类”历史节点的做法也值得中国方面认真参考借鉴。

所谓“另类节点”,即那些并非政府和领导人有意计划或希望的节点,但却是由社会和自然运作规律主导而成为影响以至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比如美国的主要对外战争、民权民主运动、社会问题争议、周期经济危机、重大自然灾害、政治丑闻、刑事案件、质量监测,等等。

不难发现,这些“另类节点”大多是以“问题”的面目出现,也是现代公民社会所无法完全避免的。于是,一个体制和社会所必须学会面对的,是如何深究原因,总结教训,弥补漏洞,不断提高民众的问题认知意识,舆论的监督批评能力以及社会、政府、法制的综合应对管理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设法让问题变成契机,不断促进整个国家及其成员的发展进步。

美国处理“另类节点”方面做得并非完美,但是其应对处理类似节点的基本取向和态度却是比较有利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节点就意味着社会升级发展的契机。相反,如果只知道简单对另类历史节点做事发应急处理,随后便敷衍了事,强迫遗忘,掩饰是非,不能引以为诫,治标不治本,那就会延误解决问题的有利契机,不断加大问题的深层、恶性积累,增加社会的不信任感,为国家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埋下隐患。

穿越历史看未来

在特殊的场合和情况下,历史发展的不同节点甚至可能发生“穿越”现象,其中的道理与教训却是发人深醒。在2009年曾发生了一件咄咄怪事:有法国人和公司准备拍卖来自中国北京圆明园的两大顶级历史文物——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此举令海内外华人极为愤慨,中国政府也已明确表态反对此项拍卖行为,并要求将两件文物无偿归还中国。

令人颇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期间,有法方人士表示可以考虑物归原主,但条件是中国承认和尊重人权。

众所周知,包括这两件文物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文化国宝,都是在1860年和1900年被当时西方列强军队趁火打劫掠夺而长期流失海外的。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当时是被侵略掠夺的对象,而西方国家则属于不折不扣的强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的首都烧杀抢掠,视中国和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与尊严如草芥。

而今,当年明火执仗的强盗,反倒要求历史的受害者中国承认和尊重人权,竟然用从中国掠走的赃物加以要挟。看来历史和现实都还充满着诸如此类的“黑色幽默”。

对西方而言,任何偷来抢来的不义之财,都必须接受历史正义的裁判,并应悉数无条件地物归原主。有些西方人以罪恶的历史作背景来侈谈今天的人权,说轻了属于不合时宜,说重了则有寡廉鲜耻之嫌了。

对自己饱经磨难遗失在外的文化国宝,重新崛起的中国要么要求归还,要么强行追回,而别无其他选择。

西方只有在充分自我的历史反省和忏悔的前提下,才有资格来与中国讨论人权问题。

而中国本身,当然不必以外人提醒甚至干涉为转移,在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历史教训时,自然应把人权也作为一大反思因素。西方150年前给中国带来的一系列耻辱和损害,主要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全面孱弱落后,而如此孱弱落后是来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危机。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几千年来都是重皇权、官权,轻人权、民权,于是总是难以真正铸就中国长期强盛的雄厚、可靠基础。

历史上的中国总是难以逃脱王朝盛衰的所谓“周期律”,即国家的命运不是掌握在普遍强大的人民手里,而是受制于上层统治集团的蜕变沉浮。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满清王朝已奄奄一息,也由此导致了国运的严重下滑和外强的乘虚而人。悲怆难消的历史作证,有家难回的国宝作证!

西方有些人讲中国的人权可能确实别有用心或所图,但中国今天也到了自己讲人权的时候,并且必须将其上升到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和追求。人权不仅仅可以成为政府政绩的一部分,而且它是激发弘扬爱国主义的实际途径,是国家民族综合实力与尊严的坚强后盾。

人权不应止步于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是应该包括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中的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中国在应对人权问题方面已走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否认和回避,认为所谓人权不过是西方挂在嘴上并干涉他人内政的虚伪一套。第二阶段中国表示承认和尊重人权,并强调目前发展阶段重在中国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可以预期,在近中期,西方还会更广泛和多层次地就人权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而对于中国来说,要真正夺取人权问题上的主动,就不能亦步亦趋,必须有魄力赶超西方,争取自己能做得更好更出色。

这与科学技术方面的赶超其实是一个道理:只做基础科学无法真正领先,只有基础研究和高科技同时发达,才能独步天下,引领风骚。P13-17

序言

在为这部专著写前言的时候,我正在前往夏威夷的途中,飞机翱翔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上空。太平洋,这个世界第一大洋,从古到今饱经人类文明发展演化的沧桑。古代西太平洋以中华帝国为龙头发展辉煌,近现代以来东太平洋则倚靠美利坚主导,以大西洋文明为原动力后来居上。如今太平洋东端鹰锋仍健,却也展示出几许疲态;西面的巨龙正跃跃欲试,尽管困难和障碍依旧很多,但重新崛起的势头不可阻挡。太平洋必将见证人类文明的新一轮激荡成长。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发生后,有预测说未来世界将开始由中国和美国联合主导共治,即所谓“G2”。但此说法的声响虽大,却并不现实。因为美国还没有轻易放弃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打算,而中国这边自己还没有到达“中美共治”所要求的自信和策略,传统哲学对出面领头多有忌讳,更不用说中美两国之间虽然合作广泛,但矛盾与潜在冲突也有不少。

然而在2011年,“阿拉伯变革浪潮”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发生,中东地区进入长期过渡变革,而欧洲则跌人了漫长的经济紧缩和衰退,这等于是让中美两国各有得失,并终于将世界的增长和发展焦点聚焦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并实质性地形成“哑铃式”世界格局,即中美作为东西两端相对突出,而处在中间地带的欧洲与中东地区陷入相对发展低谷。这样就比较实际地把“中美主导”格局框架推上台面,并将引领世界进入全新的“太平洋世纪”。中美两国各自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程度也都更加接近,原先美国单骑领先的绝对格局已经被打破。

如此“中美主导”格局不同于以对抗为主的美苏争霸冷战时期,那时双方是以军事实力作为后盾来确立势力范围,不曾料想最后竞是政治文化与经济实力决定了胜负。目前,中美双方的竞争与合作兼有,彼此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范畴更为复杂广阔,包括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地缘和文化影响等各方面,同时双方都刻意淡化意识形态争执与直接军事竞赛。于是,中美之间的互动较量,更多的是关系到文明发展演进的层面。

在当代中国,对美国作用及影响的估计比较两极化。一种惯性思维是“美国总是设法遏制颠覆中国”,另一种思维则是“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行,与美国关系不大”。

第一种思维基本属于中国过去150年来长期积弱受制于西方列强的心理阴影,以及后来僵化推行“极左路线与宣传”的后遗症。不错,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迥然不同,双方自然也会形成相互竞争和牵制。比如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燃起战火,中美两国都加以介入;稍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称要对中国的下一代人实行“和平演变”,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试图输出“世界革命”。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提升,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不甘落伍,在多个领域与中国过招甚至展开遏制,对中国的崛起做出文武两手应对准备,其实这也在常识范围之内。如果美国一遇到竞争和挑战就认输,将老大地位拱手相让,那反倒真成了“纸老虎”。

美国真希望中国彻底崩溃吗?在这方面中美双方都有人做如此妄想,但其实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实际利益与战略。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崩溃混乱的中国对美国以至于世界都没有任何好处,一如中国也不希望美国崩溃一样。

但有些人还是热衷于继续妄想下去,即试图把中国的任何问题都与美国挂钩,都认为是美国的阴谋所致。按这种幼稚可笑的逻辑,就无法解释美国当年退还中国“庚子赔款”并帮助中国创办清华大学;无法解释“二战”期间美国空军志愿人员毅然组成“飞虎队”援助中国对日作战;无法解释“冷战”期间中美曾联手抗击苏联霸权;以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美展开的全方位互动和交流。

欲有效矫正这种“逃避自身责任”式“盲目夸大美国作用及被美国迫害的妄想”,中国方面还真是要努力树立“主要取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指导思想与核心概念。毕竟,像中美这样的大国,出现最大隐患的可能还是自己打败自己。

第二种思维也很片面,因为从宏观的角度上看,中国只“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资本及产业全球化、区域安全、普世价值与文化发展等许多重大事务上,中国还不能让美国轻易“撇清干系”。另外,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谋全局者,绝对不足以谋一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崛起,必定是在整个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也就必然与当前唯一超级大国美国频繁交集以至碰撞。

比如中国目前持有的一万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就必须悉心管理。从欠债还钱的常识角度讲,本来债务应是借钱一方的负担。但因为中美之间的债务额过大,而且又是用美元结算,如今已变成了中美双方的共同负担和隐患。美国长期拖欠债务无力偿还怎么办?美元大幅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持续缩水怎么办?

在区域安全方面,中国没有打算向外伸展,与邻国领土、领海问题也希望一对一解决纠纷,虽然如此,但是也不想在家门口每每遭遇美国力量的介入。在安全方面,中国主要从维护主权和资源完整着眼,而美国则更多从区域均势平衡和保障自身利益存在人手。基于这些,双方虽然从基本原则上不至于剑拔弩张,但在遇到具体情况操作时擦枪走火还是很有可能的,这也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中国在自家门口如何应对美国,是用太极还是用散打,这需要相当的睿智和勇气。

从美国国内体制和系统来讲,其对中国的吸引力很大,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不能说因为美国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及目前出现了债务信用危机,其整体体制架构和运作过程就不再值得中国方面学习借鉴。美国走的是民主社会形态,比较有效地激发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而“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也已在中国朝野基本达成共识。

即使美国由于某些政策操作不当而导致长期衰退,国力下滑,新大陆人民和社会精英在过去230多年里对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革新与创造性探索实践,仍值得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重视、仿效以至超越,因为实现全面现代化才是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的真正希望所在。

2l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初始,金融危机后遗症严重持续发酵蔓延,以高个人消费、高社会福利为特征的西方国家正遭遇着重大质疑和挑战。美国也是巨额国债缠身,金融经济的贪婪与武力的四面出击成为致命伤,在全球化的新格局下难以适应并发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无法有效解决本国的就业难题。

于是美国有两大根深蒂同的顽疾估计任何人在中短期内都无能为力,首先是国内以金融和网络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比例失衡,在全球化趋势影响下,美国必须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实体经济增长点才能改变劣势;其次,美国依旧沉溺于所谓现实主义式“文明与宗教冲突”及古典式“西方文明天赋优势”的思维,导致其在全球既试图推进民主,又不断制造隔阂与麻烦,最后往往事倍功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文明的重新自主崛起,反倒可以有力地帮助美国和西方以革新的眼光看世界,以更多元的世界观接受世界,并为整个世界带来全新的发展进步。

中国的优势是饱经风霜,深沉老练,经验丰富,具有辩证能力。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如“气场”还显狭隘,力度和幅度偏弱,依然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发展不平衡,传统体制与积习依旧顽同;以情感代替思想,庸见代替常识的特征较为突出且相当沉重;创新的“自动力”有待充分开发;科学教育中尚不能有意识地融人宝贵的求真品质;理想和信仰对精神世界的定位和超脱有待拓展,等等。中国在未来的两大最关键提升和转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内部运作更加合理有据,如何对问题和挑战的管理更加精准有力。从战略角度来讲,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太平洋世纪乃是一举多得的优化抉择。

中美两国的互动与较量也由此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新阶段,从相当意义上会决定世界发展的未来。美国在太平洋世纪的目标,是泛亚太地区主动布局,软硬实力双重出击,以稳住自身阵脚,享有增长份额,保持领先优势,也以此配合其在全球以至太空发展的未来战略;而中国该如何应对太平洋世纪,闭关锁国已成过去,只满足做制造出口大国及在西方文明后面跟班恐怕也难有太大出息。中国必须全方位争取比西方做得更好更出色,即使目前在一些方面尚需学习西方,但根本目的必须志在超越和推陈出新。中国只有具备这样超越式的心态、视野和追求,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出中华文明的空前凝聚,力量和创造性。

本书的目的,是就中美两国的互动与竞争趋势提出现实独特的分析阐述、预测及展望,希望能摆脱以往不少迂腐成见的干扰和羁绊,从中发掘出发展的新鲜创意与希望。本书不仅关注复杂多变的现实,更把视野投向了广阔辽远的文明空间和路径,因为时代亟需宽广的思维跨度与战略前瞻。

伟达

2013年初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起云涌太平洋(中美争霸新浪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伟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23358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22:23